烹两盏青梅酒,诉及笄青涩事;
温一壶自在茶,说豆蔻二月花。
初中期间,受学校青睐,在校内举办个人文学作品展《梦落南屏》。
高中时期身兼数职,兼任校小作家协会会长、校文学社副社长、校戏剧社社长、海淀文学社联常务副秘书长等职务。
2017年中考获得了语文满分(120分)的好成绩。
2018年,作为中方学生代表参加了中日小大使10周年纪念活动。
序 篇
书写五彩青春,奠基诗意人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始于《诗经》,历唐风宋雨濡染,经元曲明戏浸润,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优秀古诗词是我们文化的精华,或千锤百炼,或妙手偶得,给我们创造了美妙的意境和愉悦的感受。
《中国诗词大会》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充分显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的诗意情怀。伴随节目的播出,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诗词的伟大力量。
在我们身边同样也有这样一位才女榜样高二(10)班朱承彧同学,她酷爱文学,热衷于古诗词创作。她3岁便将《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5岁就将钱文忠先生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看得底朝天,随后各种典籍、诗词过目成诵,在学习之余背诵了近千首诗词,也创作了数百篇诗词佳作。课桌上最常见的是她最爱的《李白诗集》《苏轼文集》,校园里最常见的是她与语文老师侃侃而谈的诗词人生,或与三五知己流连的文字光影。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成为同学口中的适合生活在古代,语文老师口中的为文学而生,乐在诗中,诗在心中。
作为我校创新实验班学生,朱承彧同学同样要面对高考,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然而她不仅满足于获得一个好的考试成绩,当一个学霸,在学习好的同时,她正在追寻自己喜欢的知识和学问,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同学们除了对她钦佩、羡慕之外,更应该从她身上获得启发。
首先,应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升自己的学习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学习,去认识世界,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倘若学生只是以将来是否有用这种观点来看待知识,他就会没有激情、计较个人利益、动机不纯,甚至情操低下。因而,一个人应该从小就开始不断地唤醒或弘扬自己的天性中蕴藏的探索的冲动,对未知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对学习的终身热爱,这应成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更是未来优秀人才的基本素养。
其次,在学习上要全面发展、学有所长。21世纪人才标准特别强调,除了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品以外,在博学广识的基础上,要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有所专长。北京市制定的新的课程方案和新的中考、高考制度都不再分文理科或主副科,强调全面发展;增加了考试内容和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强调特长发展、个性发展。因此,每个同学都要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认真学习各类科学文化知识,深入掌握学科核心素养;积极参与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认识自我,发现和培养自己的特长和潜质,从而确立升学目标和发展方向;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尽早地制订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结合兴趣和志向,积极地思考和规划未来想从事的职业领域。同时,还应该主动地了解社会,把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同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再次,要树立有系统积累的学习意识。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渐内化的过程。任何知识都存在于一定的精神生态之中,必须通过学习者的改造、扬弃、整合、升华才能转化为内在的能力和素养。心浮气躁,希望学习立竿见影,不可能获得真学识。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执着的心绪对待学习,刻苦勤奋,持之以恒。心理学家韦尔伯把真正的学习定义为思想与理解向深层次结构的转化。当学习的突破发生时,自然就会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境界,这就是学习的快乐,刻苦的回报。
最后,还要参加各种学科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科实践活动既是对学习成果的固化,也能够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同学们的沟通和表达、合作分享、灵活应变、创新思辨的能力,造就一个阳光自信的自己。
聪明的学习者总是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从榜样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自己追求卓越。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要向学养深厚的人看齐,这是人类文明连绵不绝的源泉,这也应当成为二十中校风的特征。
有人说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一行行抑扬顿挫的诗句,如清澈透底的泉水每时每刻都在奔流向前,滋润天下的生灵。古代诗词给我们生命的启示、人生的智慧,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眼界更开阔、生活更有动力,增强面对生活艰难的内驱力和使命担当的豪情。
挥毫一展意气风发凌云志,这就是灵秀隽美二十中学子心。愿每一个同学以饱满的激情,挥毫泼墨,舞动丹青,聚焦精彩。在点、线、面的节奏中,在七彩流光的韵律里,抒写对青春梦想的追求,讴歌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共创人生壮丽辉煌的篇章,这便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诗意!
陈恒华(北京市人大代表、二十中学校长)
跋
写最美的诗句,去最好的远方
朱承彧,这个名字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很是响亮。
我第一次关注这个小才女还是她上初二的时候,闺女有一天拿回家一张老师下发的作文范文试卷让学生们学习,范文的题目是《因为有你》,文章开篇写道:高山易见,子期难觅;流水易寻,知音难遇。你便是我的知己,我们相隔千年,在时光穿梭中偶遇,从此便成为良友。你,便是蜀汉军师诸葛孔明。初二的学生敢评价诸葛亮已经让我震惊了,看完整篇文章更是令我赞叹:语言的流畅精美、逻辑的清晰缜密、情感的真挚充沛,高三的学生都很难做到,这个孩子是怎么做到的?带着好奇我开始关注朱承彧。
再一次让我震撼的是在朱承彧上初三的时候,学校为她举办了一次个人文学展《梦落南屏》,收录了朱承彧几十首诗词及多篇散文。美好的文字,精美的制作,把她的文学之梦,轻轻安放在了学校教学楼的屏风之上。
朱承彧初三毕业以中考语文满分120分的惊人成绩,跨入二十中高中。我有幸成了她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作为语文课代表的朱承彧借建安七子的风骨,为全班同学写下一首姓名藏头诗《林下有遗风》。
朱承彧热爱诗词、热爱文字。她写诗词,并非苦苦钻研遣词造句,而是情到深处,有感而发。或因夜晚明月动人,或因风吹花落,或因寒冬无雪……总之,一支笔,一张纸,她就可以绘出一方天地。她喜欢没有平仄的束缚,像她的偶像李太白那样,汪洋恣肆,浪漫飘逸,这样一来,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没有半点捏造,那都是心底的声音。朱承彧从初二开始学习写诗歌、散文,到现在,共计写下了300余首诗,194篇词,98篇散文,正是这些文字,为她的生活添色。朱承彧是班刊《流年易拾》的创始人及主编,《流年易拾》既谐音了一十,代表十班,又表达了学生们留住青春回忆的美好愿望。
朱承彧不会放过任何一次练笔的机会。校组织的多个国际教育课程:澳大利亚精英领袖力培训、意大利人文科学(历史、艺术)考察团、英国文化(物理、文学)考察团,以及在中日小大使国际交流活动担任中国小大使出访日本。在这些修学活动以及一些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她为学校撰写过一百余篇新闻稿以及宣传稿件,累积字数在150000字左右。朱承彧在学校柿子节中写的宣传稿曾在全校以明信片形式印刷,赠送给每位师生。
朱承彧热爱高中生活,除了认真学习高中课程外,还担任了校团委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校戏剧社社长、二十中小作家协会会长、汉文化社副社长、校刊社成员并加入海淀文学社联秘书处,担任副秘书长,成为了海淀区小作家协会的会员。先后被评为海淀区最美中学生和十佳学生干部。
写最美的诗句,去最好的远方。在最美好的年纪,怀着最纯真的梦想,到最想要去的地方。
祝愿我的学生以梦为马,自在前行!
龚志菁
2019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