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著以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分析了辅导员职业韧性的内涵与机制。具体来说,从筛选理论模型、构建测量模型,到研制测评工具、开展全国调查,再到探索影响机制、开发韧性重塑方案,层层递进地回答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韧性是什么、怎么测、会怎样、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全书立足学术前沿和现实问题,整体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数据详实,分析客观,结论可靠。
述评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多元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比较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域: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亟待实证
二、教师教育视域: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应聚焦“元”能力
三、心理健康视域: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亟须循证
四、职业韧性视域: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兼具整合性与实践性
第二节 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职业韧性研究述评
一、职业韧性内涵研究
二、职业韧性测评研究
三、职业韧性影响研究
四、职业韧性干预研究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路径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韧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活动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社会性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活动观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韧性思想
一、儒家“进取”的韧性观
二、道家“顺应”的韧性观
三、佛家“超脱”的韧性观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调节智慧
第三节 职业韧性的整合理论
一、韧性理论变迁
二、职业韧性的因素-过程理论
三、职业韧性自我调节过程理论
实证篇
第三章 韧性工具:高校辅导员职业韧性量表编制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分析
第二节 研制高校辅导员职业韧性量表
一、条目编制
二、项目分析
三、结构效度
四、信度检验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韧性评估:新时代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韧性调研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分析
第二节 新时代辅导员职业韧性的总体发展水平
第三节 新时代辅导员职业韧性的人口学特点
一、不同性别、学历与婚姻状态的辅导员职业韧性特点
二、工作经验对辅导员职业韧性的影响
三、组织特征对辅导员职业韧性的影响
讨论与小结
第四节 不同复原力水平的辅导员职业韧性特点
一、复原力量表在辅导员群体中的适用性分析
二、高、中、低复原力者的入组标准
三、高、中、低复原力者的职业韧性特点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韧性效能:职业韧性对高校辅导员工作适应的影响
第一节 辅导员工作适应的测量指标
一、高职业承诺
二、高工作绩效
三、低工作倦怠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分析
第三节 职业韧性对辅导员工作适应的影响
一、辅导员工作适应的现状分析
二、辅导员职业韧性与工作适应的相关分析
三、辅导员职业韧性对工作适应的直接影响
讨论与小结
第四节 辅导员职业韧性影响工作适应的路径
一、变量选取:依据与建模技术
二、统计验证: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三、中介变量: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四、调节变量:辅导员的心理授权
讨论与小结
干预篇
第六章 韧性重塑: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韧性培育的模型与策略
第一节 重塑模型:辅导员职业韧性重塑之洋葱模型
一、宏观视域:心理发展生态系统论取向
二、中观视域:积极组织行为学取向
三、微观视域:自我调节的社会认知论取向
第二节 职业重塑:宏观职业环境之韧性重塑策略
一、明晰辅导员职业角色与职责
二、优化辅导员职业晋升路径
三、实施发展导向的职业韧性评估
四、开展职业韧性的循证教育探索
第三节 组织重塑:中观组织环境之韧性重塑策略
一、提升组织韧性
二、领导授权赋能
三、激发工作重塑
四、提效工作对话
第四节 自我重塑:微观自我调节过程之韧性重塑策略
一、解构认知困境
二、诠释重构逆境
三、聚“三S力”应对极端困境
四、提升情绪调节力
五、学习适应性归因
六、练习叙事性反思
七、提效社会支持力
八、自我调节式工作重塑
九、自我调节力微干预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