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实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全书分为六章。第1章是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概述,阐述和讨论数据新闻的概念、实践流程,数据可视化及其与数据新闻的关系等内容,是展开后续章节的基础。第2~6章围绕实践流程展开,第2章介绍可视化前的数据准备——数据的搜集、处理与分析;第3~5章根据第1章对数据新闻中常用、适用的可视化
本书通过对《澳门宪报》上刊载的中文公告进行了系统开掘,以史料证实了《澳门宪报》开启了我国近代官报公告之先河的纪录,而且拥有我国中文报刊公告中之诸多“第一”的史实,如最早刊载博彩和专卖公告(1851年)、船期公告(1854年)、海外招工公告(1856年)、双语报纸公告(1879年)等。这些公告不仅呈现了近代澳门政治、经济
《国际新闻传播研究年度报告》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为国内新闻传播学界提供的一项新的学术产品。它的前身是新闻研究所2012年起开始编撰的《上海传媒发展报告》。为了进一步提升它的学术品质,自2020年起,报告将更名为《国际新闻传播研究年度报告》。新的年度报告将主要关注国际新闻传播学界的前沿动态,其中的论文均以特定问题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然而,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视听传播却迎来爆发式增长,形成一种全民生产、参与、共享的文化现象。本书没有沿袭“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传统称谓,而是将论述范围扩大到“视听新闻报道”,以因应互联网语境下视听新闻传播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理念篇,主
本书是一本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的读本。首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舆情历史、缘起、现状进行回顾,阐述了舆情的基本内涵和外延,不但涉及学理性的分析,还将舆情议题与表达、演化的一般规律、预警与监测、舆情研判、回应与引导、报告撰写、舆情治理等操作性的内容纳入在内。
本书精挑细选的70篇案例,涵盖近20种新闻体裁,充溢着知识性、史料性、实用性、可读性。案例后面的作者独家解析,有创作背景,采访经历,写作过程,作品剖析;解析说明翔实,分析到位,启发性强,且有故事轶事,写作技巧,心得体会,这些解析可以增强读者对本书的认识,也为借鉴写作提供了样本和方法。附录中的几篇作品,是作者实践总结中的
新闻的支柱性体裁系消息、通讯和评论。本书全面精细地解剖了其内在结构,并选用近300篇风格各异的实例,对标题、导语、主题、背景、开头、结尾、结构、叙述、描写、细节、提炼、积累等,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详尽分析,从中归纳提炼出如何写好消息的技巧、如何写好通讯的诀窍、如何写好评论的方法,让读者从中能够掌握好写作规律和写作要领。本
在势不可挡的媒体融合潮流中,融合新闻的理念和实践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系统分析了融合新闻的思维、策划、叙事、伦理等理论内容,全面讲解了网络图文新闻、短视频新闻、新媒体音频新闻、数据新闻、动画新闻、H5新闻、VR新闻、移动直播、新闻游戏等10种融合新闻实践形态,并以案例窗配合二维码的形式,分析、呈现了大量国内外经典案例。本
一个青年人一脚踏入出版,这是一份怎样的事业,取决自他是怎样的信念。陈昕经历了出版最好的年代,也经历了出版的困顿和光怪陆离;他曾经通宵达旦地打磨书稿,也曾大刀阔斧地建设成中国第一家出版集团。从青涩的一线编辑,到成为中国当代出版事业中绕不过去的名字,几十年的编辑生涯,让我们的感叹的不止是他个人的成就,更多是一个满怀理想主义
技术驱动的互联网环境变迁促使媒体呈现智媒化趋势,使得新闻传播业态发生深度变化,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书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的实践为基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引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协同确定人才培养,从能力本位理念、智媒化趋势与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关系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