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什么?它离我们有多遥远?本书利用40多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告诉我们:科学并不是飘忽的概念,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而最优秀的实验者并不是实验室中的科学家,而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脑子里有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为什么闭上一只眼睛后我们便无法瞄准一个点?插入水中的吸管为什么“断”成了两截?太阳光是白色的吗?手指肚
本书选辑熊十力著作六种,以影印方式原貌呈现,精心编制细目,并请名家撰写导读,便于读者研读。本次所收著作包括《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均为熊氏代表性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熊十力治学各个方面的成就。
本书采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界定国学、国学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并反思当代中国青少年国学教育的现状,梳理古今中外的成功经验,论证青少年国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及合理定位,探讨当代青少年国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渠道与策略,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青少年国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步提出了当代中国青少年
上海大学(1922—1927)师生诗文书信选
上海大学(1922—1927)研究文选:1980—2020
本论丛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的部分呈现,已经出版的前五辑内容非常丰富,填补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出版空白,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已经产生了一定和影响。本辑为“三线建设研究者自述专辑”,内容包括:《我与青海“三线”核工业705厂的不了情》《光荣与梦想:我和三线建设研究》《从目击者到研究者:
缪荃孙(1844.9.20—1919.12.22),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鼻祖。为纪念缪氏逝世100周年,上海大学近现代旧体文学研究中心协同江阴缪氏家族研究中心,从金石学、版本目录学与图书馆学、史学与文学创作以及缪荃
《少儿科普三字经》采用传统的三字经与活泼的动画卡通相结合的形式,向少年儿童介绍古今中外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该书在内容上视野恢宏,所涉领域广阔,囊括了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主要发现、经典人物,勾勒出了人类科技发展的完整图景。
蜡烛是怎样做出来的?它是如何进行燃烧的?蜡烛的火焰是怎样构成的?燃烧中又产生了哪些物质?……原来小小的蜡烛里竟藏着这么多科学道理!每年新年,英国皇家学会都会为公众举行科普讲座。1860年,著名科学家法拉第专为青少年儿童带来了别具趣味的“蜡烛的故事”讲座,本书即由这六次讲座的讲稿集结而成。法拉第通过蜡烛燃烧的种种实验和展
近代国学的概念自上世纪初从日本传入中国,由此掀起了有关国学的各种论争。该书从概念讨论入手,以百年国学争议与误区为两大支点,全面展开对百年国学的研讨。该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国学弁言”,探讨中国文化的特点、中西方文明的差异;中编为“百年国学综论”,分为百年国学争议、百年国学误区、百年国学再认识等三章,较为全面地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