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五部分,共九章。中间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古巴比伦的三种书写:词表、预兆表和法律表(法典)。前后两部分为巴比伦认识论的引言与结论。通过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三种书写进行研究,作者论证了古代巴比伦的认识论是基于“书写”。正因为基于书写而非现实,三种书写中分别出现了不会为人使用的词、不可能的现象和实际不存在的法条。这一现象在
本书是从印度心灵哲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和谈话记录中挑选出的作品选编而成的,共58篇。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克里希那穆提针对现代人了解自己、发现自身的开示。克里希那穆提这位心灵导师,再次在领悟人最初和最终的自由这个重要的人生课题上,和读者分享了他深具哲理
梁漱溟先生的代表作,全面介绍了印度哲学各宗的思想及其与佛教的关系,开启了学院派研究的先河,是中国现代印度哲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阿马蒂亚·森是一名蜚声国际的著名学者,他横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在经济学上贡献突出,在政治哲学方面也卓有建树。其正义思想致力于现实不义的铲除而非完美正义的构建,跳出了西方固有的正义思维,超越了先验制度正义的一域之囿,改变了我们思考正义的方向,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理路和独特的思维向度。在其深邃思索中,正义需以
《瑜伽经》为印度古代瑜伽派哲学的最早经典。现存《瑜伽经》由于其中包含着后来加入的成分,约在公元300至500年间定型。全书分为四章,由194个简短的经句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心作用”和三昧的分类等问题,认为“瑜伽是对心作用的抑制”。第二章说明了造成痛苦的原因和进入三昧的基本方法,具体论述了“八支行法”的前五支(禁制、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长久以来,人性论的探讨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显学,相比而言,“习”却未曾以一个独立范畴的身份进入中国思想家的视野。而在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江户大儒荻生徂徕却将“习”视为了人能胜天的要因:“大哉‘习’乎!人之胜天者是已。其在天下国家,谓之风俗;其在一身,谓之气象。”(《蘐
本书为译文集,全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京都学派哲学”,收录8篇文章。第二部分“东西宗教哲学”,以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早期的宗教哲学思想为出发点,日本近代宗教哲学家清泽满之的宗教哲学为终点,阐释出东西方他力宗教哲学的比较旨趣及意义。第三部分“哲学在东亚”,以西方哲学在东亚的接受与转化为主,主要讨论现象学进入日本后所产生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
山片蟠桃实学思想研究
纪伊国屋2015本屋大赏读者票选人文书从遣唐使到黑船来航,再到明治维新。日本始终处于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选择之中。日本有自己的思想史吗?或者“日本思想史无通史”?(丸山真男语)为回答这个问题,日本思想史学者清水正之梳理日本各个时期的思想家、流派、代表作品,从古代到现代,全面了解这个国家的思维方式。本书在作者为日本放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