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305首,原称为《诗》或《诗三百》。首图所藏为明万历天启间凌杜若刻朱墨套印本。前四册正文,有评点,第五册为托名子夏的《小序》,无评点。卷首有凌濛初《钟伯敬批点诗经序》、凌杜若题识、诗经大序。大序为全书之序,说明诗的
中华经典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上起殷周之际,下迄明清近代,其数量之浩繁、思想之深邃、内容之广博,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也堪称璀璨夺目、无与伦比。《中华国学百部经典》精选我国历代以来,治国、治家、治己的百种传世经典。本套书收录《浮生六记》《容斋随笔》《荀子》《三国志》《尔雅》《孝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国学经典,从
“四部要籍选刊”衍生产品。手工宣纸线装精印,一函四册,以国家图书馆藏宋建康郡斋刻本《花间集》为底本进行影印。《花间集》是中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风影响很大,被誉为“近世倚声填词之祖”。此外,唐末五代词家之作因此得以流传后世,对研究词的产生与发展演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花间集》虽有一些影印
《佩文斋咏物诗选》(上中下),(清)汪霦等/编,乔继堂/整理,传统文化修养丛书 本书是康熙年间敕编的咏物诗分类选集,故《四库》本等,书名前缀“御定”二字。全书共486卷,所选诗作,上起两汉,下迄明代,共约14600首。内容丰富,涉及天象、岁节、山川、建筑、器用、衣饰、食物、动物、植物等,共约500种物象;体式全面,五七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民读书,书香社会”号召,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激发教育青少年热爱科学和热爱国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书将《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动物加以分析并画出图画,总计有三百多种,图文并茂,自然而然地加深读者对《诗经》内容的理解,既普及了知识,又欣赏了艺术作品。
《元曲大观三十种》是一部杂剧作品选集。1921年,由锦文堂主人编辑,上海锦文书局出版。所采用的技术为石印。收录杂剧《蝴蝶梦》《秋胡戏妻》《梧桐雨》《汉宫秋》等三十种剧目。本书留存了大量珍稀古代戏曲资料,其所收剧目,有些是非常罕见的,在此本之外难以见到,本书的刊行为它们的流传提供了便利,扩大了影响,有些剧目虽然常见,但内
上海图书馆藏《文彭诗文稿》为文彭六十以后所书手稿,从中可以看到古人撰写、整理诗文的过程,尤其是那些篇名未定、内容未尽的诗作,值得研究者予以注意。包含了两份不同性质的稿本。前面的誉清稿写得相对工稳,由于字形小,下笔从容,点画的起落、使转都相当精到,无有懈怠之处。后面的草稿部分和前面书写方式一致,有些地方因为有涂乙、添改,
《南宋六十家小集》,宋陈起辑,明毛晋影抄。诗歌丛书,六十种。藏书家遇到较好的古书,选用优质纸张,蒙在所据底本之上,照其点画行款,一笔不苟地描写下来,力求与原书一样。这样抄写下来的本子为影抄本。而毛氏汉古阁影抄本极精,保存并流传了不少珍贵的宋刻古籍,本书即其中之一。民国十年(1921)上海古书流通处据明汲古阁影抄宋本影印
本书是中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风影响很大,被誉为“近世倚声填词之祖”。此外,唐末五代词家之作因此得以流传后世,对研究词的产生与发展演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花间集》虽有一些影印本传世,但这个现存最早最清晰的宋刻本,除中华再造善本之外,尚无影印本。
《丁卯集》二卷,(唐)许浑撰,宋刻本,框高17.4厘米米,宽13.1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此本避讳至“敦”字,当刻於南宋光宗间(1190—1194),其版式行款与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相同。故自清黄丕烈而下,人皆视其为陈氏刻本,即所谓“书棚本”也。然陈氏所刻唐、宋人集每有刊记,此本则无;又陈刻诸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