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椿,字西樵,又称岩窟梁氏,山西定襄县人,所著《岩窟吉金图录》是继《岩窟藏镜》后又一重要青铜器著作,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彝器篇,共收录器物66件,下卷为兵器、车马器、杂器卷,共收录器物76件。梁上椿编辑《岩窟吉金图录》的初衷是有感于中国青铜研究仍注重商周葬器,“对于兵器、车马器、杂器则仍缺”,希望有学者能进行“兼收
此次影印出版的《岩窟藏镜》是山西博物院藏的民国时期出版的古代铜镜研究集大成之学术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科学研究铜镜的专著。该书一函六册线装,分四集。第一集为先汉式镜,第二集为汉式镜,第三集为隋唐式镜,第四集为宋金元明清诸镜。全书共收录历代铜镜624面,梁上椿将每面铜镜都标注了出土地点、尺寸、重量、锈蚀痕迹、完残状况,对其
作者通过镜头记录了绵延不绝的曼妙光影中的秦岭,通过黑白影调表现了秦岭风貌的奇崛秀丽。其独特的视觉穿透力,构成了一种生命情怀的独特体现,让风景摄影超越了镜头的束缚,引领我们在秦岭山脉的漫游中,体验更多的生命感悟,也读出了深藏其中的哲理。画册编排上从前景到中景乃至延伸到远景重重叠叠的设计,让视觉节奏舒缓有致,激情洋溢。作者
本书稿是作者在清代典籍中爬疏、整理有关僧格林沁的各种记载,将查找到的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在此基础上,对记载相近的资料予以甄别,对记载两歧的进行考证,去重取精,是第一次对有关僧格林沁的官方史料整理。
《周信芳画传》是由周庆富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上海京剧院合编的纪念周信芳先生诞辰130周年重点图书。本书系为赓续先生艺脉、继承先生精神而编,汇集北京、上海多位资深专家共同打造,收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京剧院及众多藏家的珍藏照片,分评传画传年谱附录四部分,图文并茂,制作精良,全面、系统、清晰地展示了周信芳先生的人生经历
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策划了“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本书即是该展览的同名图录。本图录采用中、英、俄三种文字,以33处遗址点为切入点,以时间为轴,突出
本书为《三门峡地区考古集成》(上下)的续编本,收录了2011年至2023年间公开发表的三门峡地区的考古文献,包括考古发掘报告、简报、简讯和其他报道材料等。在编写体例上延续了之前的结构框架,分为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唐宋元明清考古五个部分,书后另附有三门峡地区考古历史研究文献
本书系统介绍了吉林省白城市城四家子辽金城址的田野考古成果,报道了2013—2016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四家子城址开展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四年间的田野工作包括对城址及其周边相关遗迹的调查与测绘;对城内北部一处建筑址的发掘;对北城门及多处城墙的发掘和解剖;对城内陶窑遗址的发掘;对城内主干道路系统的钻探和试掘;对城外墓葬
本书为石峁遗址研究资料汇编,收录调查简报和发掘简报22篇,追忆与访谈和纪要与纪事15篇,考古学文化研究相关论文11篇,聚落与社会研究相关论文19篇,族属与体质人类学研究相关论文18篇,文化交流研究相关论文8篇,环境与生业研究相关论文12篇,建筑研究相关论文13篇,玉石器研究相关论文38篇,石雕研究相关论文6篇,音乐文物
选题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抚河流域考古调查系列报告之五南城、黎川卷,旨在通过对抚河流域的调查、勘探、发掘等工作,建立抚河流域先秦遗址地理信息系统及考古资料数据库,并通过对数据库材料的考古学分析与研究,建立该流域详尽的编年序列。同时期望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