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艺到十三经——以经目演变为中心》提出并解释了“经目”这一概念。“经目”是指历代中央政府对官学中所尊“经书”及其解释体系而做出的限定。经目与经学历史中的经书合称不同,一般的经书合称具有偶然性、随意性和个人性,在计数时宽松随意,而经目则具有学理性、稳定性和制度性。本书以历代“经目”的演变为核心,在文化史的背景下展开从
经史札记(外一种)
随着经学研究日益受到学界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已日见丰富,但从文献整理与研究来看,整体上仍不容乐观。有鉴于此,《国学研究(第三十九卷)》以经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主题,对部分经部文献如《尚书注疏》《河图括地象》《左传》等进行了版本、辑佚与训诂学研究,并在重新发掘经学文献的基础上展开了经学史的专题研究,如利用稿抄本对《魏三体石
本书系回族现代文学相关文献篇目的首次汇集与整理,全书共分为三辑:一为《回族现代文学著译题录》,收录1917-1949年回族作者在回族报刊及其他报刊发表的和单行出版的创作、译作,以及有关中外文学的论说;二为《回族现代文学评介研究题录》,收录1917-2017年5月对回族现代文学的综合述评、作家作品评介,以及有关回族文化和
《大厂年鉴(2016)》是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地方志办公室编辑的资料性文献,具有权威性、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它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了2016年度我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为续修《大厂县志》积累了翔详实资料。
《文学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大型学术刊物,主要内容为关于文学理论、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史问题、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研究和评论文章。本书汇总了《文学评论》创刊六十周年以来刊物的总目录索引和编后记。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学评论》六十周年的目录;第二部
全书仅用十万字,不到两百页的篇幅贯穿起3000年的国学知识,实为难得的国学入门读物,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学者也打开了方便之门。全书分为经学、文字学、哲学、史学、文学,对于国学可谓例举无遗。本书对于国学的源流变迁叙述较详,使学者获益匪浅。非常便利于初学者阅读,仅述定论,或者仅写传说,其异议之处则从略不记。体例上,以表解
本书是一部检索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献资料的工具书,收录1923~2006年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公开出版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和研究方面的中文书籍、报刊资料,兼收部分内部资料及若干相关学科的文献。书中在以传统方式编排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增加了围绕学术研究专题编排的项目。
生活中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现象,有很多让人费解的谜团,有很多不明所以的习俗和常识流传,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曾经无数次被激起,因为找不到答案却又不得已放下了呢? 《你不可不知的冷门知识》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将你能够遇到的冷门知识一一剖析开来,让你看尽奇闻怪事,阅尽千般奇谈,解你所不知,增人生见识。让你在趣味和快乐中满足求
本书是江晓原近年有关科学问题的文章精选,作者以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的学术研究为依托,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各种事件和争议,诸如引力波、“互联网+”、影响因子、星际航行、外星文明等,持续发表严肃的分析和评论。这些分析评论见解独到,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富有批判精神,有助于读者开拓视野,理清思路,形成合理的判断。
《资溪年鉴(2006-2015)》,主要叙述了2006年至2015年十年间资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大事记、资溪概览、中共资溪县委员会、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人民团体以及法治、交通、贸易、财政、城乡建设与管理、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对了解资溪县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国学正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博大精深的理论知识,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品,都藏匿于传承至今的国学常识中。要想在职场中受人钦佩,在社交场上表现优雅,在应酬场合有勇有谋,读点中国人应知道的国学知识对你大有帮助。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丰富的国学常识,通过对社会礼仪、
“天禄琳琅”为清代乾嘉时期皇家善本特藏,所收皆一流善本,这批书历经二百余载播迁流转,如今星散于海内外众多公私藏家。书录悉依宋、辽、金、元、明、清顺次,逐一考察《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各书的存佚及流传,补其无考,正其错讹,辨其真伪,考其存佚,考列版本特征,判明版本真赝,凡涉及版本或援为考订之资者皆详录之,特别是《天禄
《城市国学讲坛》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贯彻文化塑校办学理念,弘扬国学,培育师生本土文化自觉而建造的平台,以国学所传递出的人生智慧为主线,同时注重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理论性与普及性的统一,希望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全书共收录文章14篇,涉及周易、儒道佛思想、吟诵等方面,具有专门性、通俗性、趣味性的特
本书共分为小学典籍;经学典籍;史学典籍;诸子典籍;文学典籍五篇,其主要内容包括:小学典籍述疏;经学典籍述疏;史学典籍述疏;诸子典籍述疏;文学典籍述疏。
本书整理汇集了吕思勉先生《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史学与史籍》《国学概论》《吕思勉文史四讲》等经典著作中关于国学的内容,是民国时期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堪称一部全面完整的国学巨著。作者观点权威,论述严谨,考证精详,实为不可多得的国学入门佳作。
本书整理汇集了吕思勉先生《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史学与史籍》《国学概论》《吕思勉文史四讲》等经典著作中关于国学的内容,是民国时期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堪称一部全面完整的国学巨著。作者观点,论述严谨,考证精详,实为不可多得的国学入门佳作。
《诗经》是中国较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作者中既有王侯将相、民间歌手,也有文人学者、底层劳动者。《尚书》也称《书》《书经》,是****部历史文献汇编。《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称《大戴礼记》,另一种是
《国学研究(第三十八卷)》:本卷共编入15篇文章,作者15人。所收论文均为专业领域先进学者,学术水平较高。所涉论题涵盖中国古代文学、历史、经学、文献、金石等内容,多属言之有物、论述扎实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