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未成年人等11个群体的多年调查,以原生态的视角,多途径、大范围地得到创新力的早期养成即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培养状况等相关问题的原始数据,分析了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培养的关联性、客观性、现实性、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可行性等相关性,对未成年人创新力的早期养成状况、存在问题与引发原因等进
在线讨论中的动态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本书收入18篇论文,主要涉及数学史、医学史、建筑史、灾害史、科技文献整理等领域,既有科学史学界前辈的倾心倾力之作,也有中青年学者的精心雕琢之作,多有新见与创见。如对《初学记》中医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文献来源与传播的梳理,对1608年江南水灾历史的重构及其对农业应对和生态的影响,对中国经济数学的传统和价值问题的探讨,对从量
本书从科技资源分类和特点、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的认识出发,开展公共物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和系统理论等相关理论研究,探究科技资源市场配置的模式和机制,开展科技资源市场配置国内外现状分析,进行我国科技资源市场配置实证研究,围绕科技成果资源、科技条件资源、科技人才资源、科技信息资源和科技投入资源五类科技资源开展理
全书共八章,系统阐述了科学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信息检索与利用、学术论文特点与写作流程、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评价、学术论文示例等。书中侧重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选题途径与技巧,注重社会科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写作方法、规范与技巧的结合,选人综述论文与学术研究论文
本书是作者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内进行的基础性、原理性的学习研究成果。其中既涉及生物学内容、科技管理学基础理论,也有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寄政治学的内容。本书跨度极大,内容丰富,是一本基于科学为原始研究出发点的学术专著。
《奋进的历程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一书,是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之际,全面反映自建院以来各项工作成就的一部综合性汇编。该书包括概况机构人员理念科研成果及奖项统计科研工作回顾与展望大事记等六章内容。内容跨越时间久、资料完整翔实,清晰反映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整体科学发展和人员机构等变化历程,集中体现围绕中心、服
《中国科学院年鉴(2018)》全面、系统反映了中国科学院2017年各方面工作,分综合情况、学部与院士工作和院直属单位情况三部分。综合情况主要记录中国科学院**、机构变更、规划与战略、科研管理、重大科技成果、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基础设施与支撑条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对外合作、国际合作、基本建设、党建工作与创新文化、科学传
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的发展,促使科学研究的交互关联日益复杂,衍生的知识网络更加错综。学科知识网络体现着知识单元节点之间各种显在或者隐含关系的连接状态及程度,反映出科学活动要素相互作用的特点和规律。为了不断完善学科知识网络理论和应用体系,并为科学预测与知识服务提供更加丰富的方法论支撑,本书围绕着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构建与
1803年出版的《学术研究方法论》记录了谢林1802年夏季学期在耶拿大学的讲授课内容。这门课程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和关注,谢林从他的“同一性哲学”立场出发,不仅阐发了“科学的整全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哲学的本质”等经典哲学问题,而且深入讨论了学术机构的“科学使命和道德使命”以及学术机构内部的各门科学之间的有机关系。这些
本书将管理科学系统工程脑认知和机器智能的相关理论结合在一起应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关键要素的系统研究中。从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到概念加工与数据加工的协同运用,通过理论建模分析了科技创新人才的相关指标,并运用了实证分析挖掘出不同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形成的关键要素,这对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书分析了我国专利申请量增长的发展特征,首次对专利申请量增长的科技、经济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从专利法修订、专利资助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利审查、专利保护等方面对相关政策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各类创新主体申请专利的动机,开展了针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问卷调查,揭示了我国专利申请量增长的关键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国际竞争日益延伸为国家间基础研究的竞争。《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18》构建了更为全面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论文、发明专利三大类指标,不仅揭示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指标的基础研究人力资源与科技资源投入呵题,也反映了以SCI论文、发明专利为指标的基础研究学术产出与
1860年以来,科技革命一波接一波地发生、衔接与交迭,构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科技发展与创新十分活跃的“科技革命时代”,在迄今为止的“科技革命时代”大约150年中,人类文明经历了和平与发展、战争与革命、前进与倒退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科技革命与世界》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促进那些抓住科技革
《近代中国“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歧变(1896-1919)》寻绎了19世纪末来自日本的汉语借词“科学”由外而内地生成中国“科学”概念的全过程,揭示一路走来,“科学”泛化为信仰的缘由;探求近代中国的学术转型与社会变革之间发生的复杂深刻的纠葛。研究表明,自然科学与分科治学是“科学”概念的基本含义,自然科学提供了一整套西方价值
本书是关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论著,重在研究科学发现的规律、机制、方法及其在科学发现与理论创新中的应用.全书共11章,前5章阐述了科学发现的理论,后6章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检验.书中列举了哲学、数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大量科学发现,验证了上述理论的正确性与普适性.
本书以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和甲醇制烯烃技术为例,以新思想的产生到其实现技术化甚至工程化的历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演绎好奇心驱动科学创新和国家战略需求驱动科学创新的完整过程,分析科学资助主体、科学研究机构及管理部门、产业部门、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互动的行为、结果及其相互关系,解析重大科学发现的培育机制及演化过程,并揭示其演化特
本专著综合专利技术资源的竞争优势发展和建设的*研究思想,以国际国内*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综合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这些主题上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力求体现相关主题的学科和研究工作主要方面,是当前我国同类主题专著中综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两方面的比较系统的作品,值得相关领域的读者和研究生参考和借鉴。
为了积极保护北京大学的自主创新成果,加强校内师生对专利保护及专利运营的知识、策略、动态的了解和掌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于2015-2016年举办了系列专利培训讲座,主要培训对象为近几年申请国家科技项目、从事应用型研究以及对专利保护、专利运营实务感兴趣的师生。本书精选了2015-2016系列专利培训
《中国科学院农业工作编年史》是“中国科学院农业史编纂与研究”项目的系列丛书之一,是中国科学院农业工作史的资料长编。《中国科学院农业工作编年史》以大量档案史料和历史文献为基础,以时间为主轴(1949~2014年),呈现中国科学院农业工作大事,记述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科学院涉农工作的情况,概括介绍中国科学院涉农领域获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