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二重性的一般原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重性的理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理论,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重性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现实基础分析等。
本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决策抗美援朝、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两篇划时代的科学社会主义文献等。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前沿。全书由导论和八个专题构成,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群众史观与“以人为本”、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走向、经济文化落
马克思一生的思想始终处于不断探索、深化和拓展之中,而《莱茵报》—《德法年鉴》时期是其思想变化的第一个时期。起初,他携带着深受启蒙思潮、浪漫派学说和自由主义的熏陶而在德国思想论坛崭露头角的青春朝气走来,但遭逢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与以往的理念相矛盾,以至于在其头脑中产生了“苦恼的疑问”。为解决这些疑问,他不断地阅读、思考和尝试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探索》详细阐述了伦理学的对象、方法、任务,特别是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体系结构和特征,对道德需要、道德评价、道德境界、道德人格等伦理学问题的探索都具有开创性。书中还讨论了应用伦理学、伦理学的学科发展等问题。
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以来,西方学者对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进行文献研读与义理阐释,关注恩格斯哲学之于马克思哲学的异质性研究蔚为大观,形成了持续争议的“晚年恩格斯问题”。本书在收集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试图梳理相关的研究,合理分辨西方马克思学界关于晚年恩格斯哲学的深刻洞见和过度解读,进而呈现恩格斯这位19世纪思
本书入选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第一,包括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关系、文本关系、生平交往关系在内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关系研究;第二,国内外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比较研究状况的梳理与评价;第三,基于比较视角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重点考察他们的历史观,辩证法思想,政治经济学思想,资本主义观、共产主义
20世纪90年代初期,针对一些企图割裂中国改革开放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系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明确提出“老祖宗不能丢”的思想主张,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立场。 2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习和研究邓小平“老祖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加强对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客观要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导学》将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实际出发,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准确、完整、生动的体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资本论》博大精深,洋洋洒洒两百四十多万字,如果没有一个“解读”引路,那么学习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资本论>解读》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快捷入门的“路径”。《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资本论>解读》在忠实《资本论》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即
本书以苏区文艺到延安文艺为线索,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历史描述和总体性的理论概括。指出: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以旗帜为引领,通过理论创新、文化创新,自上而下地全面推进文艺创新,是其基本经验;坚持政治意识形态艺术化、审美文化形态大众化、苏维埃文化本土化、民间文化资源体制化,是其基本策略;从古田《决议
本教材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基本要求》确定知识点,在编写中突出科学性、逻辑性、针对性和统一性,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突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在框架上不追求全面,重在突出重点,史论统一。
本书是国内首部关于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的专著。作者从哲学高度对新中国两代伟人的国际战略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国际战略理论、战略思想演变、战略策略原则、哲学方法论等维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不仅有同异比较,而且有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比较,从而构建了两位伟人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的理论框架,阐明了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
本书以自由主义的历史发展与马克思的理论批判作为逻辑主线,分析了自由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及本质特征,并以马克思的批判视角剖析了自由主义的资本逻辑、阶级基础、生成方式与政府形式。
本书独特的理论价值在于说明:《资本论》不仅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和现象,而且揭示了 以劳动二重性为枢纽的资本二重性;然而,长期以后很少有人关注后者。本书指出:二重性是介于事物本质与现象之间,那种既表现为相互对立又表现为相互联系的特质或性状;资本二重性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承载的,既表现在具有集合社会劳动生产
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系统阐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深刻揭示出先后形成的这两大理论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关系。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探索为主要线索,全面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总论、辩证唯物论原理、唯物辩证法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唯物史观原理、资本主义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本书是在当代新的境遇下对马克思所著的思想复杂、影响深远而又毁誉不一的“巴黎手稿”的深度解读和分析。“巴黎手稿”指的是马克思旅居“巴黎时期”(从1843年10月到1845年1月)创作的、与单纯摘录和抄写同时代人以及前人著作的“巴黎笔记”相区别的、大量正面阐述和论证其思想的著述,它包括通常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斯大林的战争》重点研究和探讨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和冷战时期斯大林的军事和政治领袖作用。通过对有关会议和研讨会文件的研究特别是已公开的苏联档案,阐述了斯大林在二战、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作用。作者认为他是个在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也非常成功的领袖。当然,他也犯过许多错误。在冷战时期,斯大林采取的政策既促使了冷战的爆发,但冷战的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