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主要分为“人间纪事”“思古之情”“习以成俗”和“五味六和”四辑。本书聚焦20世纪80年代舟山群岛中的某个海岛,主要讲述一个人的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座岛屿一片海域的纠葛与爱怨。从物质和社会组织形态、精神文化等各个层面,倾情刻画-一个小岛的往昔生活,岁月风情。这里,除了可聆听个人的心灵私语,还可与时代的
本书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所选小说大多是乡村题材,作者用准确生动的文笔给读者展现出广西桂北乡村被样的风情与民俗画卷。小树立众多的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故事极富感染力,妙趣横生之余又令人唏嘘啼泪。
本书收录作者近几年创作发表的中短篇小说12篇,其中中篇小说3篇,短篇小说9篇。小说以生动的形象、呼之欲出的笔触描写了农村底层人民的生活。这12篇小说中塑造了中国底层社会集中典型的人物,叙述了这些人物的生活,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意味深长,充满哲理。
本书分为书影篇和心流篇两部分。书影篇选用经典的现代诗、古诗词,融入”我”的视角,改写成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散文;心流篇则以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我”为中心,通过”我”的所见、所思、所悟、所梦,突显出亲情、乡情、怜悯和梦想等宝贵元素。书影篇和心流篇两部分皆由”我”做载体和桥梁,将现实和幻想、古典和新潮等矛盾对立的元素连接在一
本书是著名学者扬之水在先秦文学史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基于对先秦文本、先秦日常史和文学家经历的了解和解析,以不断回溯原文的方式讲解人类文明初开、车未同轨书未同文的先秦时代的文学脉络。本书论及《尚书》《山海经》《楚辞》《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穆天子传》等先秦时期重要文学著作的写法
本书是作者继《故事法则》之后,以古今中外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为实例,讨论具体案例中故事学发生原理、运作机制的专著。内容包括《西王母形象变迁与“层累造史”的减法问题》《织女的身世、容貌与婚姻》《梁祝故事是怎样结尾的》《刘三姐传歌路线》《端午的恶日传说与辟邪法门》等。
《烟雨秦淮》是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主要讲述了寻找和破解一幅有关藏宝图的象棋古谱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一局玄机暗藏的《踏雪寻梅》象棋古谱,一把定天下的七星宝剑,一场几代人的生死恩怨,一曲江南才子与红香楼才女的悲歌,一跌三宕的故事情节,上演了流传于棋界多年的催人泪下的绝唱。
内容简介/提要 这是一本文辞优美的散文集。书中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有对文学典籍的独到见解,有对个人小爱的细致描写,也有对家国情怀的由衷感悟。
《小说新论》是中外第一部将微篇小说置于整个小说发展的大背景上来进行定位分析的小说理论专著。从宏观到微观,体现了相当的理论穿透力和难度系数。该书从辨析梳理小说的观念与基本要素入手,对微篇小说的源流、特征、创作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与总结。原创性地提出了契合微篇小说的冰山型人物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类型人物典型人物理论的窠臼
《白香词谱》由清嘉庆年间诗人舒梦兰编选,辑录了由唐至清的词作100篇,按词谱的体例,每篇自为一调。这100个词调都是较为通行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详细标注平仄韵读,便于学习者按谱填词。同时该书又是一本简要的词选,所选录的词作都是艺术性较高的。《白香词谱全鉴》解译者结合多年来的读词体验、填词实践及理论探讨,尝试分析各
本书选择民间、官方和学术视野中的文学作品为案例,论述在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的路径转向和价值嬗变,横纵铺陈地分析了开放、融合、多维的数码多维路径,展现了二十一世纪初文学的路径转向以及接受变化。当代人通过对移动网络路径的日常化近用,沉浸于感知时间、诗意生活、媒介真实和审美式生存的体验。数码文字路径、视媒路径和声媒路径三大传播
本书系统评介西方经典和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详解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对后经典叙事学的主要流派以及叙事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梳理,使学生能全面、清楚地了解叙事学的目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学科定位。本书不仅关注核心概念内涵与理论要义,还注意澄清理论探讨中的相关混乱,并将作者参与或引领的叙事学的国际前沿发展和跨学科研究介绍给学
汲古论坛依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旨在以中国文化为根基,探讨中国古代文史哲艺相关问题,关心跨学科、跨语际与跨文化议题,了解前沿新知,兼顾冷僻旧学,注重研究方法的更新和反思,促进人文学者的互动与沟通。本书为汲古论坛2020年4期内容的实录,内容分别是“以《周易》之眼观世:人文的宇宙何以可能”“道接千载:张载与宋儒
本书是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燕赵中文学刊》的第2辑,分为四个板块:文学理论与批评,主要涉及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云南想象、《英国病人》中的意象等;比较文学与跨界研究,主要涉及《说文解字》中有关兔文化的掇遗、《日本灵异记》对《冥报记》受容与变容、比较文学视域下中国语境的构建、胡适的科学观;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主要涉及乡邦文
冯梦龙是晚明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戏曲家,长久以来学界对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其文学作品上。作为一位高产的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文艺创作都是在其文艺思想指导下完成的。因此,研究冯梦龙文艺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古代文学家很少总结自己的文艺思想,冯氏也不例外,他的文艺思想散见于其作品中。本书对冯氏零散的文艺思想做了
这是一个发生在科学实验室里的童话故事,斑马鱼小Q(或优优),果蝇飞飞,小鼠奔奔,线虫爬爬,是遗传学家心目中的“四大神兽”,其中的小Q特爱臭美,成天搔首弄姿,直到有一天一只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从她身边飞过,被亮瞎了眼后变得闷闷不乐,一天到晚想着自己怎么样能像萤火虫一样发光。传说中遗传学界有一种将别人的技能变成自己的技能的黑科
本书旨在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广泛吸取古今中外文体学研究的成果,对六朝骈文进行历史描述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研究,力争在总体把握的宏观视野之下,细致考察六朝时期各种文体的具体骈化进程和艺术得失,兼及对文学批评和文化思想的整体考察;借鉴和吸收语言学、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将对六朝骈文名家的知人论世与对骈文文体特征的研究结合起来,以
本书分为中国现代小说和中国当代小说两编,全书内容的章节安排主要以时间为经,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纬。在篇目的选择上,本书涵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涉及的主要小说家及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作,还包括当年引起较大反响或21世纪以来出现的新作品(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为主)。在具体内容安排上,每章包括作家简介、作品导读以及课后习题三部
诗与公众世界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诗歌场域中常谈常新且至关重要的诗学话题,其嬗变轨迹与诗歌发展自身的脉络、时代和社会的变迁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因而二者的关系一直处于错综复杂、变动不居的状态,每一种变动状态与路向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诗歌发展态势和诗歌风貌。新媒体的出现,使新诗与公众世界的关系发生了系列显著变化。本书从界定新媒体的
本书以文学理论学科自身为研究对象,把文学理论视为一种知识形式和社会实践进行考量,把问题回溯到清末民初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诞生之际,从近代学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范式的生成、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话语规范化的路径、作为权力话语的文学理论及其运作等方面,具体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