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Yemen)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东邻阿曼,北接沙特阿拉伯,西临红海,南濒亚丁湾、阿拉伯海,隔曼德海峡与厄立特里亚和吉布提相望,扼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出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也门自古以来为东西方交通要道,曾是著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和香料之路的起始点。也门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中
多米尼加位于帕尼奥拉岛东部,素有“加勒比海明珠”美称。土著部落在此创造了独特的文化;1492年被殖民占领后这里成为殖民者的定居点和他们在美洲开展殖民活动的基地。1844年2月27日多米尼加宣布独立,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民主化进程,90年代后进入政治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以来,多米尼加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18年5月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在西藏西部地区建立的“古格王国”的早期历史,全书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结合考古学、宗教学、民族学的相关成果,在考订出10~13世纪古格王国的准确而丰富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从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的角度,解析这一时期古格王国的政教关系史的基本问题。以10~13世纪古格王国的政治与宗教生活中,政教两界共同参与的各种
本书是一部史料编纂作品,分法令、系况、学程与课程、师生四篇,系统梳理了1912—1949年中国高校地理学系的发展概况,内容涉及不同时期地理学系发展的制度背景,不同时期全国高校地理学系概况,各校地理学系组织结构,各校地理学系不同时期学程与课程、师生情况,各校地理学系沿革等内容。由于地理学系是1912—1949年中国地理学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在过去270年的历史中,多次被破坏又多次被修复。这座兴建于1750年的皇家御苑在1914年成为对外开放的公园,经过百余年的风雨洗礼,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本书尝试从古旧地图、清代建筑图纸、老照片和画片这四类图像资料中去寻找颐和园,也是寻找过去和现在的连接、历
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北京城古旧地图和相关图画资料为研究对象,是一部通过图像解读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研究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专门著作。全书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按照古旧地图的类别,系统梳理每一类地图的发展谱系、绘图年代、绘图背景,并讲述地图背后涉及的历史故事,方正的城图、密集的河道、笔直的道路、优美的园林、威武的禁旅,共同构成了图
本书的传说部分包括了女娲、沉香、黄帝、仓颉、张骞、蔡伦等等中华文明中耳熟能详的神话历史人物,从读者最熟悉的故事入手,引出陕地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此同时,亦可唤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在歌舞乐部分,本书不仅包括了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陕北秧歌、秦腔、安塞腰鼓、皮影戏,也囊括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跳戏、围鼓、小曲,其解说由浅入深,
信州,自古被誉为信美之郡,山水秀丽,文脉悠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文化积淀深厚,当地有很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极大地丰富了信州的历史文化,为历代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书共收录有关古信州的风景名胜考证文章25篇,时间跨度从唐朝至今,上下一千余年。作者多以古籍所载和现存
白俄罗斯地处欧洲中心腹地,是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要冲,地理地位十分重要,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均具有重要意义。白俄罗斯奉行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多方位外交政策,积极推进与俄罗斯的联盟关系;全面发展同独联体和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是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坚定拥护者。本书全面介绍和
《创意城市学刊》原名《杭州学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改版后,学刊突出创意城市研究主题,致力于创意城市学学科建设,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学术力量,为创意城市和创意文化建设做出积极努力。学刊主要设有特稿、创意经济研究、创意文化研究、创意社会研究、创意人才研究、创
《水历史与水文明研究》是由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湖北大学水历史与水文明研究所组织编撰的关于水历史和水文明研究的集刊,刊发中国和国际学者关于水的历史文化的最新研究论文,包括中外水历史和水文明理论探讨、个案研究和水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集刊同时刊发中英文原创文章,注重
本书是关于运河城市历史与地理变迁的个案研究,以明清时期淮安府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和征引丰富的文献资料,基于“清淮”这一地理概念,依归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两大研究视角,深入挖掘、解读山阳城与清江浦的历史空间,及其与运河、黄河、淮河所结成的“水道—城市”模式,探讨在国家漕运与河道治理等因素的作用下,区域城市中心转移与新的城市
《遗产》是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从不同的学科视域出发,探讨“遗产保护”“遗产指定”“遗产开发”等遗产研究热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构建“大交叉”“大融合”的文化遗产研究共识,所刊登研究成果内容涉及遗产理论、遗产政策、记忆遗产、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传统工艺技术与传统、遗产与现代
《太平洋岛国研究》是由聊城大学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探讨太平洋岛国历史与现实诸问题,重点研究太平洋岛国的历史文化、政情政制、对外关系、经贸旅游以及区域一体化。本书是第5辑,设政治、外交、文学与艺术、教育、人文交流、书评、资料等栏目,作者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多维的研究视角对太平洋岛屿地区和太平洋岛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
90后情侣Roy和Sue相恋9年,各自从名校毕业后,在北京名企就职。后来同时辞职放弃稳定的工作,共同旅行了五年。2019年,他们开启了一场“住到全世界”的流浪。用12个月的时间,旅居12个截然不同的国家,深刻感受那些遥远又真实的日常。本书将他们旅行中的见闻集结成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作者在途中经历的感动故事,希望能传达给
乌拉圭是南美洲的独特小国。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因其政治上的稳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的祥和而被誉为“南美的瑞士”。在社会改革方面,乌拉圭是世界上个设立农业工人大力度优惠工资标准的国家,是拉美个给予妇女选举权、很早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国家。但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乌拉圭经济增长乏力,1973年还出现持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1-2册。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12篇,书评5篇。
本书主要包括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学、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学和历史地理文献三部分内容。《BR》首先,本书从历史自然地理角度入手,对历史时期沙漠变迁、海岸线变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论述。其次,本书从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切入,对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与民族分布、政区变迁、军事地理、城市与都城、农业区变迁、经济区域及其变迁、交通
本集刊是专注于运河及其相关问题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所刊论文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也会刊登与运河有关的自然科学如地理、工程、水利、环境等方面的论文。主要专栏包括:“理论研究”,着力进行运河学及相关研究方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探讨;“专题研究”,探讨运河发展史、运河区域社会变迁、运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新书评介”,点评近年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早、使用时间久、空间跨度大的人工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其历史文化资源尤为重要。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有关运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研究成果较为丰硕,研究视角和领域不断拓宽。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带研究院和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联合编辑出版《运河研究年度文选(2018)》。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