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研究建立了巨灾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巨灾风险管理的目标、实施原则以及建立国家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还提出了巨灾风险治理的概念、内容和方法。 本书在巨灾风险的评估技术方面介绍了如何利用理论模型、数据验证等方式研究巨灾风险损失分布;在建立多层次巨灾风险融资体系方面,研究了包括巨灾损失储备基金、巨灾保险和
本书主要介绍地震-地质灾害链、暴雨-滑坡灾害链、台风-风暴潮灾害遭遇、大风-暴雨灾害遭遇、降雨-洪涝灾害链、旱涝急转等多灾种,对典型案例区的房屋建筑、公路网络、人口与经济等主要承灾体的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
本书是基于生命全周期创伤构建的预防方案。为读者提供可靠、有效的渠道了解并掌握创伤预防知识,提升人们安全意识,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将生活常见的创伤内容依据年龄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主要包括儿童、成人(孕妇)、老年人,同时以每个阶段常见的不同创伤类型,按照创伤的表现和识别、发生前预防、发生后处理以及儿童健康教育、家长普及教育和常
本书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田野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缘区位和资源优势,试图梳理、总结、厘清西南地区灾害文化的概念、内涵、特点、生成、作用及其价值。此外,本书还尝试总结和西南地区灾害文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西南地区灾害文化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新路径,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供本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论
消防山地救援技术
本书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暨“历史视野下的灾害文化与灾害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参会论文编辑而成,全书共分为六编,分别就灾害时空分布与量化分析、灾害与环境变迁、灾害治理、灾害文化与社会治理、历史上疫灾及其应对、历史视野下的新冠疫情调研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积极探讨了历史时期灾害治理研究的新视
本书聚焦脆弱性分析和风险评估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探讨城市脆弱性分析和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与系统。本书共分9章:前3章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与主要内容、相关领域内研究进展以及城市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第4章和第5章分别介绍城市社会脆弱性和城市物理脆弱性,并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第6章介绍基
本书对云南地区的灾害进行了深入研究。云南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灾害非常频繁,在云南能够看到所有种类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干旱、泥石流、台风、洪水、流行病、风灾、雪灾、冰灾、水体污染,等等。本书以发生在云南地区的泥石流、干旱、地震和火灾为研究重点,探讨西南地区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网络时代,灾难事件信息裂变式传播引发的社会风险,具有概率高、爆发快、影响广、因素多等特点,是应急管理的棘手难题、社会治理的严峻挑战。本书梅筑“应然—适然—实然—释然”的基本框架,对灾难事件社会风险治理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应然,运用网络田野调查和知识图谱分析,探明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机理和灾难社会风险的演化规律,为治理
本书是有关灾害及灾害风险的基本理论和应对策略的理论性著作,主要内容包括灾害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灾害的性质、灾害的效应及影响、灾患的性质、灾害风险的性质、灾患的危险性、人类的脆弱性、灾害的恢复力、灾害风险管理、灾害风险的调控以及灾害损失的转移、社区减灾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
本书对中国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服务产品体系设计与开发技术、部门大数据的业务协同机制与应急联动技术、网络大数据智能挖掘与融合分析技术、信息服务平台搭建技术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全书共10章,第1~2章阐述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的内涵和技术体系组成,总结梳理了国内外
灾害风险科学在灾害系统分析、灾害数据建模等方面,常遇到方法与技术上的困惑。迄今为止,关于灾害风险分析方法较完整的工具与论著较少。本书按照基础理论—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案例分析的流程系统阐述灾害风险分析问题,特别注重兼顾风险建模原理及应用案例的系统讲解,是一部系统阐述灾害风险分析及其数学建模的工具书。本书的出版将弥补灾害
Thisbookvividlyshowsthefosteringenvironment,activitycharacteristics,distributionpattern,economiclosses,casualties,disasterrisksandmanagementofearthquakes,massmo
本地图集具有以下创新设计:①以系统论和系统方法为指导,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②突出一带一路的区域特色,显示独特的地理趣味;③运用“综合制图”方法,可以相互分析、对比和信息提取,获得更多新的概念和规律;④采用现代新技术,跟上信息时代的需求,引入多维信息可视化方法,深刻认识模糊现象和分维分形法则,科学的认识灾害规律。《BR》
本书从灾害史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中国西南地区灾害响应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全面、系统考察各个阶段不同团体、组织及个人等主体对不同灾害类型的响应,分析产生不同响应方式的社会根源,深入探讨灾害文化的传承机制,灾害文化知识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应用,考证分析当地民众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灾害文化,深入剖析不同地域之间灾害响应方式与社会
本手册第二版共分五个部分,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自救与互救技术、常见突发事件和急症的应急救护要点和相关安全知识,指导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如遇到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而救援人员未到达现场时,作为“第一目击者”应该采取何种急救措施和应对方法。其中,更新了AHA心肺复苏指南和急救止血和包扎技术;新加了
本书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分中心的研发和实践而编写。本书以灾害元数据标准研制为切入点,构建以信息共享和知识服务为核心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主要内容包括: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架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元数据标准、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平台开发、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数据资源、防灾减灾知识服
灾害社会影响评估是灾害损失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制定灾后社会恢复和居民生活恢复等政策的重要依据。本书在介绍了灾害和灾害评估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大数据环境下开展灾害社会影响评估的主要技术及方法,主要包括灾害大数据来源及其获取技术、受灾群体的移动行为分析、大规模群体行为相似度计算、面向互联网灾害社会影响信
本书是一部利用甲骨文研究殷商时期灾害与社会应对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将目前学界利用甲骨文进行灾害研究的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交代了本书研究的整体思路和主要方法。第二部分,灾害的基本概况。主要包括水灾、旱灾、虫灾、传染性疾病、风灾、冰雹、火灾、地震,以及其他灾害,分别用文献、考古与古文字资料相互印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结合“一带一路”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针对地震、地质、干旱、洪水和海洋等灾害,探讨其孕灾、致灾与承灾环境演变格局,利用多尺度风险评估方法,实现各类灾害在全区域、局部区域、社区与工程的风险评估;综合各国先进风险管理经验,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实现沿线各国风险管理经验共享,建立适用于各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