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它、适应它进而引领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常态下,中国如何撬动经济增长》紧扣当下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围绕深化改革、一带一路、对外贸易、工业4.0、全球化等最核心且迫切的问题,邀请世界智库、专家进行深入、务实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政策性、方向性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引言 专家谈“中国经济新常态”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回顾
从比较经济学视角探究中国经济新常态
第一篇 多领域发力,深化改革释红利
让规则发挥作用
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确权是土地改革的命门
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对基金会投资收入免税,促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挑战与对策
普惠金融:让更多中国企业和个人享受到金融服务
第二篇 “一带一路”,拓展对外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共享经济增长的新愿景
“一带一路”:打破互联互通瓶颈,释放贸易潜力
多赢的“一带一路”:让梦想化作现实
“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新构想
“基建4.0”:新常态下一带一路的互联开放建设模式
第三篇 打造对外贸易的新逻辑
中国新常态下的合作:推动更高质量增长
自由贸易、基础设施发展和能源
展望下一个自由贸易体制
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期待与日中经济关系展望
走向巴黎气候大会之路:国际气候合作与中国的角色
第四篇 “工业4.0”:重塑经济增长动力
“工业4.0”在中国:一个转型国家的良机
“工业4.0”——助力中国智造
通往“工业4.0”之路
中国产业升级中的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第五篇 全球化:中国企业再出发
全球化、基础设施和中国国有企业
乘风破浪正当时
中国企业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绿色增长和建立“弹性经济”过程中的机遇
《新常态下,中国如何撬动经济增长》:
随着透明度和完整性,在预算的技术形式上强调,预算体系将是四本预算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之间合理协调的具体编制形式:一般公共收支预算旁边,要有资本预算,在其覆盖之下,国有企业要按照明确的资产收益上交规范完成上交任务。如果以后年度公共支付的高峰期出现缺口时,可以调动的财力,包括国有资本预算里可以调拨的资产收益部分。还有基金预算——中央级的三峡基金等、地方的土地批租收入等,都必须进入基金预算加以专门的管理和监督。除此之外,还要适应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规范化地形成联结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保险预算,在发展基本养老等等在全社会发挥共济互济功能的蓄水池的旁边,规范连接财政凭借公共职能可以施加的财力支持。
预算体系中还明确了一个新的原则:过去曾经强调的一些重点领域的支出事项的“挂钩”处理,今后不再继续。支出侧从“三农”、科技到教育和精神文明、计划生育等等,有关部门统计下来,已使整个财政支出盘子里约48%的部分“僵化”,即都是按照挂钩来保证其份额甚至不断提升其份额来处理的,但这违背理财原则,因为客观上需要有弹性空间来做每一期预算具体时间段里不同支出项目间的统筹协调。所以今后不再安排挂钩。那些重点领域,都仍然承认是重点,但是在预算期怎么样给予支持,今后不按挂钩处理,而是按照更科学合理的统筹协调方式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