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田开发丛书:低渗透致密砂岩气田开发》从阐述国内外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与开发现状开始,到国内外几个成功开发的同类气田的解剖结束共十章,内容包括: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与开发技术、储层评价、渗流特征、气井产能评价及生产规律、开发方式与特征、水平井开发技术、储层改造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地面管理以及典型开发实例,力图对我国在该类气藏开发上的技术方法进行总结,以推动我国该类气藏开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气田开发丛书:低渗透致密砂岩气田开发》可供从事气藏开发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相近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气藏,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开发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情况出现的推动力,一是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储量规模巨大,在不同类型的盆地和不同年代的地层中均有分布,人们通过不懈地探索与研究,已基本掌握了该类气藏的分布特征与规律;二是伴随着开采工艺,特别是储层改造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对这类复杂类型气藏的商业开发成为可能。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的界线并不是非常清楚,即使人们按照渗透率的大小给出了明确的界线,但在实际地质体中,也经常会交错分布。那么,在确定一个砂岩气藏是常规砂岩气藏还是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时,必须从气藏的宏观面貌人手,研究主要产层段的物性是否属于低渗透这一范畴。对于低渗透储层的成因,目前的认识已非常清楚,主要是长期的深埋压实作用,使原生孔隙几乎损失殆尽,虽然个别储层在后期的成岩改造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但仍表现出较低的孔隙度与渗透率。
我国的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松辽盆地登娄库组、吐哈和准噶尔盆地的下侏罗统以及塔里木盆地的大北、迪那等地区与层段,大致可划分为以岩性控制为主的苏里格型气藏,以构造控制为主的须家河型气藏和以裂缝较为发育的邛西型气藏。我国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资源量与探明储量均占总量的40010以上,而且近年产量占比也在快速攀升,已达到中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5%以上。在今后新增的储量中,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比例将会进一步上升。因此,如何开发好这一类型的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核心内容之一。经过近年来不断探索与实践,现已经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评价与开发该类气藏的技术与方法,并使得苏里格这一巨型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得以成功开发。在天然气工业大发展的历史阶段,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作为我国各种类型气藏之一,如何总结好对该类气藏成功开发的经验与技术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气田开发丛书》的分册之一,本书从国内外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与开发现状开始,到国内外几个成功开发的同类气田的解剖结束共十章,力图对我国在该类气藏开发上的技术方法进行总结,以推动我国该类气藏开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必要性
第二节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
第三节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分布特征
第四节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特征
第五节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历史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储层评价
第一节 储层特征与分类
第二节 储层成因与控制因素
第三节 储层评价
第四节 富集区筛选
第五节 储层预测与井位优选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渗流特征
第一节 储层微观特征
第二节 可动水分析
第三节 应力敏感性分析
第四节 滑脱效应
第五节 启动压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气井产能评价及生产规律
第一节 气井产能评价
第二节 气井单井控制动态储量与合理配产
第三节 气井生产规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
第一节 制订合理开发方案
第二节 开发方式
第三节 井型与井网
第四节 数值模拟与开发指标优化
第五节 开发主体技术
第六节 低产气井生产管理
第七节 稳产接替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开发
第一节 水平井开发现状
第二节 水平井地质目标评价与优化设计
第三节 水平井开发指标预测
第四节 关于水平井开发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改造技术
第一节 压裂工艺技术
第二节 压裂液体系
第三节 压后评估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第一节 井网密度与采收率
第二节 气井类型与采收率
第三节 气井工作制度与采收率
第四节 气井废弃条件与采收率
第五节 工艺技术与采收率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地面工程管理
第一节 标准化设计
第二节 模块化建设
第三节 数字化管理
第四节 地面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典型开发实例
第一节 苏里格气田
第二节 川中须家河组气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