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这部书是我六十年的人生体会,是从前辈们那里听到的故事的精选,是我这辈子想对人们说的心里话。
看到现在电视上不时出现生编硬造的一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有时稀奇古怪的不堪入目。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巧合和误会,有的大多是平淡无奇的寻常人和寻常事,不变的只是人们对幸福生活不懈的向往和追求。
我这个人谨小慎微,丢三落四,没干成几件像样的事,却有不少失误和失败,但我一辈子懂得自尊自爱。不可否认,这部书中有我们这个家族百年来五代女人的影子,但它确确实实是一部小说,它大部分故事有虚构的成分但又源于生活,源于这个家族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作者不想伤害,也无意伤害任何人,请不要妄自揣测和对号入座,若有得罪,也请宽谅,我将不胜感激!
感谢我的女儿,她不仅在生活中是孝顺闺女,还在事业上给我鼓励。有许多次我都写不下去了,女儿总是说这是我写得最好的一部书,坚定地支持我写下去。十年来,这稿子改了无数遍,每每完成一遍书稿,都是女儿给我勘误,并打字复印装订。写到女儿的一部分有很多章节都是她自己写的,我说署上她的名字,她却执意不肯,我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另外感谢的是我在文化局同期一起工作的徐新生局长,他给这本书提了很中肯的意见,给作品增添了不少生动的故事,使文稿更为理顺妥帖,再次表示真诚的谢意,谢谢!
那位清瘦的汉子正值英年,气宇轩昂,说名叫海川。他这人话很少,和韩三贵一起喝酒,韩三贵说喝,他端起就喝,没有话,喝了二斤烧酒,来人开口了:“老哥,你若是放心,让荣奎跟我出去练几年武吧,我看这孩子年龄虽小,却沉稳有数,是个可造之材,出去几年也长长见识可好?”
韩三贵沉吟半晌,说:“孩子这一年多次念叨不知您在那里,心心念念想跟着您学身本事,今日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他出去长长见识我倒喜欢,只是他还在学屋里读着书呢,再说他年龄还小。我家地方宽敞,吃住也方便,不如先生您就住在我家教犬子不是更好吗?报酬啥的咱都好商量,我这家当你也看见了,不缺吃喝盘费,反正过的就是孩子们的日子!”
海川挥挥手:“练武的人就是四海为家,广采武林高手之长,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哪个武林高手是光窝在家中练成的呢?”
二哥迫不及待地说:“爹,我一定要跟师父出门!”
娘也说:“小师父,说实话,我舍不得我这宝贝儿子出门,老大上济南学买卖去了,韩家这几十亩地就这棵苗儿,万一有个闪失,我们没法给孩子的祖宗交代。”
“你们放心,比比人家甘罗十二岁坐宰相,荣奎已经是大人了,再说我也会精心保护他的。”年轻人看着面前的少年,眼睛里透出的满是欣赏。
那人在来家的路上见学屋设在村东的甘罗庙中,特别提到了这位秦朝才十二岁就荣任宰相的小小甘罗。
甘罗是梁山人高看一眼的稀世人才。这样说不是把聪颖过人,好读书,渴求知,目睹成诵,能言善辩,秦昭王佐相甘茂之孙甘罗,硬从咸阳宫中拉到草莽之地梁山为自家脸上贴金,是因甘罗确与梁山有缘。甘罗才华横溢受到秦始皇破格提拔,被派出使赵国并封为王,赵国和齐国也是老邻居。他死后,梁山百姓在水泊梁山北侧的后寨修了甘罗庙,并且供奉香火代代不绝,直至当今。
据说秦始皇东游泰山封禅,行至梁山时,南望有雾,铺天而来且带有膻腥味儿,便问随行的甘罗何故?甘罗说南有四湖,(南阳、昭阳、微山、独山)水涨而潮,南风吹至,而水中鱼虾有味所至。
甘罗遂引秦王一行在后寨找屋避之。
甘罗在后寨与娘娘下棋时,不意碰着了娘娘的脚。这娘们一肚子坏水儿,将此事加油添醋地告于秦王。
像娘娘这样损人又不利己的女人虽然不多,但是也不稀罕,如《水浒传》中刘高之妻便是。人家宋江原本是从清风山强人王英手中将她救下,放她回家,待她在清风寨再见宋江时,不仅不知恩图报,还向丈夫刘知寨告发宋江是强人,结果惹恼了武将花荣,不仅自己命丧黄泉,还连累了丈夫一位好好的朝廷命官。
接着说秦王怒而审问,甘罗辩曰:风摆棋子落,误着娘娘足。
秦王不容遂杀之。
这也许不是正史,但甘罗至死未达到如今规定具有公民资格的年龄却是事实,令人惜哉!要不暴君秦始皇之名何来呢?
甘罗死后,就地埋在了梁山北面十里的小安山,这在《东平县志》有记载。据说当年在房屋原址上建为庙堂,并塑像祭祀,定于每年正月十六为祭祀甘罗的香火会日,后寨人仰慕甘罗的才智,也希望后寨子孙能沾沾甘罗的文采,于是在村子里建庙纪念。
多少代之后,济宁州一位举子进京赶考路过梁山,天晚便歇息在后寨甘罗庙边的客栈。这位举子曾受过冤枉,赃官害他蹲过两年大狱,所以他发奋要高中魁元,回头惩处贪官污吏。
是夜,他刚在客栈中入睡,房中便走进一个精精神神扎着两只小丫儿的孩童,叫着他的名字前来会他。
书生给他斟茶,小孩一手端茶,一手就掀他带的书稿,书生见小孩满不在乎地翻来翻去,心中不悦。一句请他小心还未出口,那孩子杯子一滑,将水全洒在书稿上,抢救不及,洇成了一块墨砣。
书生急得双泪长流,说这是他十几年寒窗苦读的结晶,这下还赶啥考?小孩却乐,大剌剌地说:“反正湿了,急也无用,我倒有一本书,你且看看怎样?”
书生接过小孩递过的一本破书,翻开一看,谁知上面文章篇篇锦绣,字字珠玑,自家的文章跟人家的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他如饥似渴地读着,不觉已雄鸡报晓。
书生醒了过来,小孩没有了,书也不见了,原来是一场大梦。但书中的文章却历历在目,书生愣了半日,出门望见甘罗庙,茅塞顿开,心知昨夜遇甘罗相助来了,暗暗立誓:此番若功成名就,定来重修甘罗王庙。
这书生在京城走进考场,篇篇考题皆梦中所见,自然妙笔生花。不久,书生果然金榜题名,状元及第,衣锦还乡。
途径后寨时,状元爷不忘誓言,前往甘罗庙拜祭,并将被风雨剥蚀的庙堂整修如新。
至今,每逢甘罗去世的四月初六日,后寨逢会期,前来烧香的善男信女仍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梁山一带流传的“甘罗出世”“甘罗作诗”“甘罗圆梦”“甘罗拜相”“甘罗会棋”“甘罗压坯”等故事多如天上繁星,地上草木且妇孺皆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