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日寇猖狂进犯华中,一场惊天动地的激烈海战在长江爆发。海外归来的密码专家李季云喋血美军舰班耐号,英勇殉国,军统超级特工郑天成救下密码专家女儿李琳,从此这两位同在军统内部举足轻重的抗日骨干开始了他们烽火恋情。
为获取日军情报,军统戴笠派遣郑天成和女特工秦瑛赴上海“孤岛”卧底,并肩负挖出国民党高层内部敌人间谍的重任。在上海法租界,郑天成与堂妹郑澜芝(类似张爱玲《色戒》王佳芝)领导的中统两方合力,策划“美人计”绑架日本内阁首相之子近卫文隆,中日特工从此展开生死鏖战,最终揭开日特王牌间谍“菊”和“葵”双煞面目。
网络总点击近千万,新浪、铁血、搜狐强推作品,广大读者热烈追捧,再掀“潜伏”热潮。
终极潜伏,中共王牌特工卧底,步步玄机,谍中有谍,军统中统喋血上海,惊心动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共产党谍战史中,我有幸阅读了一些秘密战线上坚持斗争的革命家的回忆录。从这些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地下党员身上,我悟出了某些超出他们传奇色彩之外的切实感悟,那就是,他们都具有极其可贵的坚毅性格,矢志不移的高尚信仰。他们抵御得住荣华富贵的诱惑、糖衣炮弹的侵蚀,忍耐得起孤独无助的失落,也经受得起长期潜伏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危在旦夕的考验。而这一切在今天看来却是极其令人震惊的。
于是,我把这些大智大勇的特工称作具有特殊生命力的人,他们长期从事秘密工作,周旋于敌人内部,还要用敌方的“水土”滋养自身而生存,但最终却不能与其同流合污,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有些费解的。一种看不见的信念和共产主义思想真的能使得一个人忘记了自我,忘记了生命,甚至忘却了亲情、爱情和友情吗?
我追寻着能够有说服力的答案。也许是由于我们所处的年代不同,我和我的同龄人无法剖析他们的灵魂构成。但是,有一点是无疑的,那就是他们和千千万万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牺牲青春和生命的人们一样,没有更多的感悟或自我意识,唯一的精神力量就是——胜利。
由于时刻都要站在风口浪尖的前沿,他们注定从来都不是局外人。无论是在尔虞我诈的权力场上,还是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下,他们都必须干得漂亮。只有取得信任,方能纵横捭阖,获得核心机密。在监视与圈套、反问与暗局的诡诈较量中,他们必须识别敌我,洞察危机,以超乎寻常的斗志和技巧摆脱险境,击败敌人而立于不败之地。
在写作本书的时候,我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有很多感念。从黄埔军校到北伐战场,并在军阀孙殿英部长期从事谍报工作的靖任秋的事迹;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之一,中共特工“密使一号”潜伏台湾之后的喋血历程;我党高级特工,官至国民党中将军衔,向斯大林准确提供希特勒进攻苏联情报并受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授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阎宝航将军的生平。但是,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些在青春韶华时代就投身于中国革命,并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付出热血生命的巾帼女谍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潜伏在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身边而英勇牺牲的烈士张露萍,还有在蒋介石身边担任速记员,一直卧底至解放的超级间谍沈安娜,以及中共第一位南京女市委书记。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著名红色女特工陈修良女士光辉业绩的史料等也令人印象深刻。
无论何时何地,这些在敌人的刺刀与心脏里战斗的勇士们始终能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高贵气节,这是让令今天的我们所钦佩和敬仰的。不管是在凄风冷雨中默默地走向刑场,还是在解放军隆隆的炮声中全身而退,迎来共和国的黎明,他们都很难在为英雄授勋的公开场合捧起那一束用无数同志鲜血染红的鲜花,但是他们无怨无悔。
这些无名英雄的卓越贡献让我仰慕。每当我在创作时稍有感情懈怠,或是对于他们当时所处艰苦环境却坚持信仰的品格产生疑虑的时候,便会去仔细品味那些少得可怜的关于红色特工回忆的珍贵文字,这些往往会给出让我振奋与感动的答案。
我想我们所能看到的真实历史资料不过是中共谍报历史中的冰山之一角。也许岁月会代替猜测,时间会解答后人的疑问。但是我相信,许多历史真相已经很难还原,因为真正的谍报人员在潜伏卧底期间所做的一切都是严格保密的。在此也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引导读者们一起切身体会那些红色谍战的惊险瞬间,进而还原那些无法公开却激励后人的历史画面。
凿壁小妖,女,真名武林,生于冰城哈尔滨,现居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07年开始创作长篇军事悬疑谍战小说。2008年6月出版《死亡性插图》,并于2009年4月由台湾明日出版社推出繁体版《死亡插画》。2008年12月出版当代谍战长篇《谍影猎杀》。其作品以宏大的危机场面下层层破解诡秘悬疑为见长,是具有影响力的实力派军事谍战小说作者之一。
前言
第一章 红色“夜莺”的使命
第二章 南京城狙击日寇
第三章 黑太阳下的南京谍战
第四章 长江海战前的密码战
第五章 偷袭美国军舰
第六章 密码大师江阴喋血
第七章 深情的珞珈山情侣
第八章 护身符情人密码
第九章 “黑天鹅”潜伏计划
第十章 上海“天鹅湖”密电乐曲
第十一章 上海滩生死谍报员
第十二章 郑苹如铁血“美人计”
第十三章 东亚俱乐部宴会谍影
第十四章 神秘的“乱世佳人”
第十五章 “色戒”近卫首相之子
第十六章 夜幕下请寇入瓮
第十七章 复仇的子弹
第十八章 日总领馆的窃密之计
第十九章 虹口绑架日军司令官
第二十章 虹口日军司令部内的枪声
第二十一章 司令部大楼绝杀
第二十二章 破解“菊机关”玄机
第二十三章 “夜莺2号”在行动
第二十四章 苏联远东特工的来访
第二十五章 “菊花”之后百花杀
第二十六章 上海“夫妻”离别夜
第二十七章 “葵”影潜伏
第二十八章 吴淞口秘密行动
第二十九章 美女间谍“引狼入室”
第三十章 军统秘密“姊妹王花”
第三十一章 破译日军“97式”密码
第三十二章 军统侦听所秘密
第三十三章 “与谍共舞”汉口猎杀
第三十四章 待到日谍“菊花”开
第三十五章 锄奸的尚方宝剑
第三十六章 智斗日谍“帽子戏法”
第三十七章 神秘莫测的“黑天鹅”
第三十八章 索菲亚医院释疑
第三十九章 兰心大剧院神秘狙击手
第四十章 特高课在行动
第四十一章 美女铁血霞飞路
第四十二章 十六铺码头烈火军魂
第四十三章 诛杀“变节”者
第四十四章 美丽的残血夕阳
第四十五章 新四军神奇女谍
第四十六章 雾都重庆日谍鬼影
第四十七章 保护密码专家喋血战
第四十八章 轻歌曼舞背后的“樱花”
第四十九章 重庆暗战之谍风
第五十章 “葵工作”最后绝杀
第五十一章 嘉陵江畔生死绝恋
第五十二章 黎明前的最后使命
第五十三章 危险的殉葬密码
第五十四章 不能授勋的英勇战士
1937年8月28日。
上午十点整,抗战爆发后最后一列特别快车在津埔路终点站浦口悄然停下,从包厢车里走下来一位头戴礼帽身穿长袍的长者。此人戴金丝边眼镜,中等身材,虽然年逾古稀,却目光炯炯,一派铮铮学者风度。
老先生看起来精神矍铄。他的眼睛警惕地望了一眼四周,随即朝着月台的前方健步走去。
他的身边是两位穿西装的青年。两人行为谨慎,步履矫健,拉低的帽沿下,是两双警惕的眼睛,他们的手都不约而同插进衣袋里。从他们的身手可以看出,这两位是老先生的护卫。
当望见站台上迎面走来一位中年将军,老先生精神抖擞,紧走几步。将军立刻上前与老先生握手寒暄。然后,一行人神秘而匆匆地离开月台,在荷枪实弹的军警保护下,出了车站。随后,其中两个年轻人分别进入前后两辆黑色别克轿车内,前面那位身披黑色将军氅的军官也迅即请老先生进人一辆黑色超大型吉姆轿车。
四辆轿车都是国民政府军委会牌照,其规模和礼仪之高,在战争时期的南京并不多见。神秘车辆从浦口火车站驶离,向南直奔浦口码头。
“一切顺利!”车载电报发出了第一道电波,这道电波在阴云密布的南京上空传递,瞬间就变成了收报员耳机内的滴答声,这个消息立刻被转交军委会秘书处。
“黄秘书,江北张将军来电,一切顺利,目前已经到达浦口码头。”“知道了。”黄秘书拿起电文,他的目光扫视了一眼阁楼的窗外,然后掂量着这份电报,沉思片刻,拿起电话。“要冯玉祥将军秘书处。”“喂?”“蔡先生已经过江,按照03号路线半小时到达。”“您说什么?谁是蔡先生?我是民丰洋行啊!”“怎么搞的,串线了!南京还没完蛋呢,岂有此理!”黄秘书打错了电话,随即按下电话听筒,表现出一丝古怪的愤怒。风雨飘摇下的南京,通讯兵们也都开小差了,他冷冷地骂道:“03号路线……!”黄秘书嘴角浮现出不易察觉的冷笑。他定了定神,端正一下军装,健步走出去。“备车!我要亲自去冯玉祥将军府邸。”“是!”勤务兵立刻执行命令。就在同一时间,南京鸡鹅巷53号内,那几幢深灰色的大楼仿佛也与往常不同。这条在南京人眼中并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其实是国民党特务机构军统总部。那高高耸立着的外表只有一枚国民党党徽的办公大楼,一片肃静,庭院深深之处,鸟儿鸣唱,蝉声鼓噪,一片锦绣花苑的诗意,但是,只要看一眼那灰色洋楼每一扇拉上厚重窗帘的窗子,你就会感觉到,里面深不可测,阴森而恐怖。
这里聚集着国民党特务系统最精锐的情报骨干,由于战火即将蔓延到首都南京,国民党各个情报系统一片混乱,前线战事吃紧,战前各自为战的情报系统此刻更是一团糟,仅有军统局特种技术研究室即军统电讯科仍在正常工作。
封闭的无线电情报室内,一片忙碌紧张的景象。三十三名译电员满头大汗,她们在接受来自抗战前线的各军种混乱不堪的电报。就在这时,两个译电员几乎同时将刚刚截获的同一机密情报,递给身边那位警惕注视她们操作的女军官。“秦中尉,日参谋本部刚刚给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和一个叫‘菊’的神秘机关拍发加急密电,内容简短,可是,我们破译不了,他们采用了新密码。”“我来处理,你们把呼号和报头准确记录下来,密切跟踪,再有情况立即报告!”“是!中尉!”敌人为什么在战事如此吃紧的时候,由参谋本部给日本特务组织发报呢?年轻的女中尉脑海里画着问号。因时间紧急,秦中尉立即去找军统局电讯处处长魏大铭。可是,在半路上,她改变了主意,一则这份电文魏处长也没有密钥,二则假如这份电文涉及到……秦中尉掂量着日军秘密电文的分量,毅然转回身,回到自己办公室。在她心里,有一个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一天前她得到的延安指示。
夜莺3号同志:
为统一民族抗战,尽快得到国民政府番号,改编红军加入抗日阵营,中共中央请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出面,代表同盟会遗老和全国各界人士向国民政府上书,敦促蒋介石改编红军为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他将于明天乘坐最后一班津埔路列车到达浦口,由钟华同志等担任保护,冯玉祥将军行营副参谋长张义明将军迎接,即日谒见蒋介石。望你处利用军统情报体系,对蔡先生一行给予情报保障,严防日特暗杀。我陕北数万红军和江南红军游击队命运系此一搏,十万紧急,确保蔡先生安全,万无一失。
昆仑关
这位面貌端庄的女中尉原来是我党潜伏在军统内部的情报员,几年魔窟生涯,锻炼了她冷静果敢的性格。虽然现在是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她也不会掉以轻心。军统特务对待潜伏的共产党员的凶残程度甚至强于对付日本人,因此组织上对夜莺3号的身份格外重视,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让她参与可能暴露的行动。
但是,这一次情况不同,她知道,“昆仑关”的电报清楚说明,我三万陕北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何打破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囚笼政策,走上民族抗日之路,关键在此一举。蔡元培先生的使命不容有半点闪失。想到这里,秦中尉立即走到电讯处自己独立办公室里屋的大功率发报机前,她看了一眼怀表,侧耳听了片刻外面的动静。今天戴笠正在蒋介石官邸,参加军委会扩大会议,并向委员长汇报上海沦陷后的潜伏特务工作。特种技术室电讯科内,一片寂静,唯有发报室拍发电报的滴答声萦绕在走廊。秦中尉拿出一个绝密密码本,这是“昆仑关”在两年前亲手交给她的“豪密”,是当年钱壮飞等我党最优秀的谍报员根据周恩来在上海从事武装斗争和地下活动时编写的“伍豪密本”基础上,发展成的我党绝密密码本。她知道此刻冯玉祥将军的专车已经到达浦口车站,蔡元培先生的火车应该到达,这个时候日本参谋本部给神秘的“菊”机关发报,会不会与此事有关呢?
她迅疾打开发报机,呼叫延安中央联络部部长李克农,并用绝密密码发出电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