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通过叙述孤女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出身贫寒、不甘受辱、敢于抗争、追求平等与幸福的女性形象。书中,简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舅妈家,备受歧视和虐待,后被舅妈送进慈善学校。长大成人后,简离开学校,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简爱上了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就在他们举行婚礼时,简才得知罗切斯特已有一个疯了的妻子。简不愿做别人的情妇,伤心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后来,一个牧师向简求婚。简想起了罗切斯特,赶回了桑菲尔德庄园,而此时的庄园已被烧成废墟,罗切斯特的妻子已死,罗切斯特双目失明。简毅然决定与罗切斯特共度一生……
人性铿然绽放,爱情返璞归真,无关尊卑、贫富。
她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对爱情、生活、社会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心中*平易近人的偶像,她不会难以靠近,她的影子飘散在我们的周围,以她为准则,大家都可以生活的自信坦荡,都可以沿着命运给予的线索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所在,而且更可贵的是她把这种质朴的爱带给需要她的人。
简爱就是一个童话,她让我们相信,拥有了独立人格并可以自尊、自爱、自立、自信的女子,即使是一株野百合,也会有自己的骄傲,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永远的春天。
在第一版的《简·爱》中,我觉得没有必要写序言,所以我也没写什么。现在这是第二版了,我想我需要说一些感谢的话,说一说我此时复杂的感受。
我的感激之情来源于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大众,感谢大众读者对我的厚爱,谢谢你们来倾听我所讲述的这样一个普通的故事。
我还要感谢新闻界,谢谢你们对我这样一个原本默默无闻、不起眼的野心家的赞许,为我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还要感谢我的出版商。我要谢谢他们的眼光和魄力,还有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公正开明的态度,他们对我这样一个无名且没有人推荐的作者提供了慷慨的援助。
新闻界和读者,对我而言,不过是一些模糊的指代,我也只能泛泛地表达一下感激之情。但是,出版商对我而言则是明确的,那些给予我诚恳意见的评论家也是明确的。他们鼓励我,只有具备高尚品质、心胸宽广的人才会去用心鼓励一位在困境中艰苦奋斗的陌生人。所以,我要对他们,也就是我的出版商和评论家们,诚挚地说:先生们,我真心地感谢你们。
在我感谢过那些帮助过我、向我提出过真诚意见的人之后,我还想谈一谈另外一些人。我知道这些人的人数不多,但我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这群人就是那些小心谨慎,总是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的人。他们怀疑《简·爱》这本书的倾向有问题。在他们的眼中,只要有些与众不同的东西,那就是错误的;在他们的耳朵所探测出来的信息中,凡是有对原始思想的反抗,那就是罪恶的,都是对上帝这个人世间的摄政王的侮辱。在这里,我要向持有这种怀疑态度的人表述我的观点,告诉他们这两者之间的显著区别,提醒他们一些简单的真理。
习惯性的思想、规则并不等于道德,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也不等于宗教。对于前者的攻击并不代表对后者的批判,如同摘下法利赛人 的面具不等于亵渎耶稣的荆冠一样。以上事例的言行是截然相反的。这就如同善与恶、美与丑一样泾渭分明。但是人们常常混淆它们,这是不应该被混淆的。表相与真相不应该被误认为是一样的。狭隘的人权学说,往往只能使少数人得益,得其赞叹,但这并不是耶稣救赎世界的信条。我再次强调一遍,它们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让它们之间界限分明是一件好事,而非坏事。
这个世界可能并不喜欢看到这些思想被割裂,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于被混淆,这样方便人们看到表面的华丽,这样就能取代内部的实际价值。就如同用雪白的墙壁来证明教堂的圣洁一样,这样更省事。所以,人们会讨厌那些敢于揭露或者深究那些镀金层后面是劣质金属的人,会憎恨勇闯古墓揭露内部尸骨的人。但是,即便是憎恨这些人的人,也从中受了惠。
亚哈不喜欢米该雅,因为米该雅的预言没有吉兆,全是凶兆。或许他更加喜欢他那个会溜须拍马的基拿拿的儿子。但是,如果亚哈不去听信谗言,而是相信忠告,那么他或许可以逃避一场血光之灾。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英国女作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童年就读于寄宿学校。当过家庭教师。所作长篇小说《简·爱》,塑造了一个富有自尊、自信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女性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教师》《维莱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