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为我国传统学术的核心,是专家学者探求的高深学术,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经学的基本文本,范围代有变化,自五经、七经、九经、十二经,至南宋为十三经,经典范围由此确定。对十三经的解说,以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极为著名,汇集了唐宋官方认可的解经版本,是传统读书人研治学问的基本的读本。但《十三经注疏》以宋及以前之注疏为主,无法反映后世对经学的研究成果,有些注疏也未必适合初学者研读,因此,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在掌教无锡国专之时,慨于世风浇薄,经学沦替,于是重新编纂了一套提供给初学者的十三经入门读本,即是这套《十三经读本》。本书由陈宝琛、印光法师分别作序,出版后即得到广泛称誉,有论者认为足以与阮刻《十三经注疏》相表里。是一套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十三经入门读本,对于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认识经学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三经读本(套装共6册)》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十三经注疏》基本上反映的是汉唐经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此后千年对于经学的研究基本没有吸收。而《十三经读本》则于每经各选数种古今人注疏,去其繁冗,择其简当,兼采汉宋,既有汉唐注疏之学的经典,如《周礼》《仪礼》《礼记》之郑玄注,何休《公羊传解诂》,范宁《谷梁传集解》;也有经宋学的义理阐发,如朱熹的《周易本义》《四书章句集注》;还有唐文治本人及其师黄以周、王祖畬之解经成果,如黄以周《周易故训订》、王祖畬《读孟随笔》、唐文治《四书大义》《孝经大义》等。可以说,所选各经解说均具有非常高的学术水平,既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经学研究的高水平,同时也能够反映唐文治独到的学术眼光。
第二,对于所收各书,不但精选善本,唐文治先生还组织学生对所收著作进行精心校勘,更正讹误,是一个比较完备的十三经文本,同时也体现了近代学者的校勘学水平。参与校勘的许多人,后来成为名扬海内的文史大家,如唐兰、王遽常、吴其昌、蒋天枢等等。
第三,书首冠以唐文治先生所撰《十三经提纲》,对十三经进行简要解说,提要钩玄,抉微阐幽,读之可以对于十三经得到宏观而正确的了解。
第四,本书最后附有唐文治先生等人所辑录的宋以来文学大家苏洵、方苞、姚鼐、曾国藩等二十余位名家的评点,一方面可以看到宋以后的文学风气,另一方面这些内容世所罕见,非常珍贵。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早年入仕,就职于商部,曾出洋考察英法等国。后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一任校长,致力于教育事业。晚年主讲无锡国学专修馆,培养大批学生。曾入南菁书院,授业于晚清经学大师黄以周、王先谦,著有《茹经堂文集》《十三经提纲》《论语大义》《孟子大义》《孝经大义》等。
第一册 十三经提纲(唐文治)
周易读本(朱熹本义)
周易故训订(黄以周)
乾坤屯卦注疏(黄以周)
尚书读本(马融、郑玄注)
尚书约注(任启运)
洪范大义(唐文治)
尚书大义(唐文治)
诗经读本(毛传郑笺)
读诗日录(陈澧)
诗经大义(唐文治)
第二册 周礼读本(郑玄注)
仪礼读本(郑玄注,张尔岐句读)
第三册 礼记读本(郑玄注)
礼记经校注(王祖畬)
大学章句(朱熹)
中庸章句(朱熹)
大学大义(唐文治)
中庸大义(唐文治)
第四册 春秋左氏传读本(乾隆钦定)
春秋公羊传读本(何休解诂)
春秋穀梁传读本(范宁集解)
第五册 论语读本(朱熹集注)
论语大义(唐文治)
孝经读本(黄道周集传)
孝经大义(唐文治)
尔雅读本(郭璞注邢昺疏)
第六册 孟子读本(朱熹集注)
读孟随笔(王祖畬)
孟子大义(唐文治)
十三经读本评点劄记(唐文治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