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都反映出茶是老百姓生活和文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与茶文化的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采茶、制茶、沏茶的过程及赏茶、闻茶、品茶等习惯,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礼仪修养。
本书从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学、茶艺基础知识、茶艺礼仪与习茶手法、茶艺表演实训五个方面入手,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茶艺与茶文化内容。
有态度的人生(代序)
茶,民生日用,开门七件事之一。自神农氏以茶叶解百毒的传说产生以来,它历经了汉魏六朝士人的清雅推崇、唐诗宋词的香茗濡染、明清百姓的竞相追捧,深刻地融汇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前些年,我在广东考察合作企业,他们普遍反映要加强学生的书面表达与沟通交流能力,并且在多次品茶交流中给予我一些改进的启示。乙未羊年肇始,我提议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综合素养的创新实践中,正式将茶艺与茶文化课程列入必选课,每年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同时,我嘱咐团委李璐博士牵头、组织一批教师编写《茶艺与茶文化》教材,组建茶艺与茶文化教研室,建设相应的茶艺实践基地,送培若干名茶艺教师。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茶道的研习,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新的素质教育之窗,在让他们学会各类茶艺技能的同时,凝练出淡定从容的个性,培养出慎思笃行的气质,选择出一种有态度的人生。
我校茶艺与茶文化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以茶文化的发展史为切入点,纵向厘清历代饮茶习惯的演变、茶文学的发展历程;横向梳理绿茶、黄茶、乌龙茶(青茶)、白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的特征及制作方法;综合阐述饮茶的益处、茶艺器具与水的选择、不同茶类的储藏方法。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对不同场合的茶艺礼仪进行培训,通过茶艺表演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习茶手法,品评不同茶类。此外,还配合微课、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形成传统文化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本书共 5 章,第 1 章总体讲述茶文化概论,第 2 章介绍中国茶文学,第 3 章是茶艺基础知识的普及,第 4 章在实际操作中教授茶艺礼仪与习茶手法,第 5 章是茶艺表演实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与培训,让每一个懂茶、品茶与爱茶的同学,都能成为传播茶文化的一份子。
在校企合作、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中,我校茶艺与茶文化课程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多名师生获得了茶艺师、评茶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茶艺表演队承接了国内多项大型茶事活动的表演工作,例如南岳衡山中华茶祖节祭茶大典、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提升工程示范项目推进会等。学校已建成了能容纳600人观影、60人同时操作的茶艺体验中心,拍摄了多部茶文化主题的微电影。合作的茶叶企业实训基地已拓展到十余家,茶艺表演队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我常讲,人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却能拓展生命的宽度、锻造生命的深度。茶艺,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对待生命的态度。有态度的人生,与茶相同,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本书付梓之际,爰志数语如上,是为序。
陈剑旄谨识
2015
年 7 月 2 日于湖南衡阳
陈剑旄 男,汉族,湖南茶陵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农村与农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生态文明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生态科学学报》主编,湖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现任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中国伦理思想史、生态文明教育以及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 4 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
5 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6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