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家长认为教知识和立规矩是幼儿园的事,孩子放学回家或双休日在家,父母心疼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很多管教和束缚,于是放松了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导致孩子家里家外两个样。孩子没有规矩,家长管教无力。本书正是从这一背景出发,给父母提供科学的家庭亲子教育理念,有案例有方法,杜绝幼儿园教育的一点点归零,家长慢慢建立规则,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2.有些家长认为,不吼不叫难以教出好孩子。其实,教育讲究春风化雨,丝丝入心。管教可以,但是一定要有温度,才能真正对孩子起作用。严格不等于严厉,管教不等于管制。本书也给出了家里家外正确管教孩子的若干建议,相信对很多父母都有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
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幼教机构,有完全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游戏课程,可为什么入园孩子在外的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唯我独尊,散漫,脾气坏,家里家外两个样……是幼儿园的教育不适应适龄儿童,还是自己的孩子太难管教?这是藏在许多父母心中的疑问。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送来的礼物。从他/她诞生那天起,就成了家人最温暖的牵挂;他/她的每一次微笑、每一声啼哭,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弦。而父母最大的牵挂,莫过于把这个可爱的小人儿培养成一个出色的孩子。
可是,事与愿违,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当初在自己怀里咿呀学语的那个可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乖了。他们要么蛮横娇气,不讲道理;要么胆小怕事,像一只温顺的小猫,早已远离了心目中那个期许的样子;最要命的是,他们开始把大人的话当成耳旁风,不仅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时不时做出熊事来,让人既焦躁又不解。
人之初,性本善。世上根本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更没有熊孩子的理论。在孩子的生长发育周期中,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正处在第一叛逆期,他们在不停地探索各个领域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试探和挑战各种规则。在幼儿园里,有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有效约束,大多数孩子都能遵守老师制定的各种规矩,表现良好,活脱脱一个好孩子。可是回到家里,又恢复了原始的样子,让父母不得不郁闷孩子怎么如此难教。
作为一名多年在幼教一线打拼的教育工作者,我要告诉父母们,其实不是孩子难教,而是大家似乎忘记了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幼年时期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所,而家庭是孩子人格塑造的最重要场所。到了双休日,父母往往心疼孩子一连上了五天学,在幼儿园受了很多管教和束缚,于是放松了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不再按时叫孩子起床,不再让孩子遵守一定的秩序,多睡了会儿觉,少说了一句谢谢,与小伙伴玩耍的时候抢了一下玩具等都是一件件小事,可是在孩子心中,却是大开的特赦闸门。父母的放任、娇宠,还有所谓的静待花开,不仅没能起到正面的管教作用,反而给孩子的成长浇灌出一个舒适区,而舒适区又像一顶魔咒,能打破人的所有意志,一旦在这个区域待久了,规则便成了镜中月、水中花,不再起一点儿作用。可以说,从来都不是管教无力,而是双休日的放任将幼儿园的教育一点点归零。
专注于研究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想让5 20,父母就要从双休日的两天家庭教育入手,积极摆正家校之间的微妙关系,配合幼儿园的全程教育理念,杜绝自己漫不经心的亲子方式,正确引导孩子在家里的各种表现,一点点向孩子渗透规则意识,带领孩子走出行为舒适区,最终成长为你眼中最棒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