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老西藏精神永放光芒
为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方针,遵照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1950年,张经武、张国华和谭冠三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为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西南国防,加强汉、藏两个兄弟民族的传统友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在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这样,长征时担任红军总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元帅曾经深刻地指出:进军西藏,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1951年5月23日,在党中央、毛主席亲切关怀下,在敬爱的周总理直接指导下,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经过平等友好协商,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得到和平解放,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使西藏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西藏人民从此得到新生。这一历史事件,无论在西藏民族发展的历史上,还是在我国各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5·23,作为一个光辉的日子,永远为西藏人民,同时也将为我国各族人民所怀念。
当天下午,毛主席即在丰泽园召见中央人民政府首席全权代表李维汉和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进藏部队司令员张国华,听取汇报。毛主席对《协议》的签订给予高度评价。毛主席高瞻远瞩地指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毛主席谆谆告诫李维汉和张国华这两位指导西藏工作的领导人:一定要把西藏的事情办好!
毛泽东的这次谈话十分重要,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西藏工作的基本方针。
60年后,即2011年7月,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习近平同志率中央代表团到西藏祝贺。在西藏期间,习近平就西藏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了许多重要指示。7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号召要发扬老西藏精神。他说: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建西藏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鼓舞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斗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转化为全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要继承和弘扬西藏优秀文化传统,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推动西藏文化事业发展繁荣。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又高瞻远瞩地指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导,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是一脉相承的,都深刻地阐述了做好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国家分裂、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藏族人民的亲切关怀。
按照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人民解放军分四路向心进军,即从四川、西康、青海、新疆和云南进军西藏。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进藏部队主力直线走了2000多公里,四路大军总行程达8000多公里。他们横穿了被称作世界屋脊上的屋脊的阿里草原,走过高耸入云的横断山脉,翻越二十几座连绵横亘、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渡过几条大河,蹚过无数条季节性河流,涉过几十条寒冷刺骨的冰河,克服千难万险,经过千辛万苦,在付出巨大牺牲之后,在藏族人民的热情帮助下,终于把五星红旗插在喜马拉雅山上,在4000多公里绵延起伏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巩固了西南国防。从此永远地结束了我西南边境有边无防的历史。进军西藏的胜利,使祖国大陆最后一片土地获得解放,使西藏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为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了伟大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西藏人民把第一批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地方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亲切地称为老西藏。这些老西藏们,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教导,肩负着全国人民的重托,怀着全心全意为藏族人民服务的满腔热忱和高度责任感,意气风发地踏上了雪域高原这片祖国圣洁的土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发扬爱国主义情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早在进藏之初,他们即提出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响亮口号。他们热爱西藏人民,热爱西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宏伟事业中,与藏族人民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血肉相连的亲密友谊,使历史上早已形成的汉、藏两大民族之间和我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加强和升华。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他们是新汉人,是金珠玛米砸碎锁链的人。
在修建康藏、青藏公路时,他们又提出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口号。筑路健儿们饮雪卧冰,风餐露宿,艰苦奋斗,五易寒暑,终于在世界屋脊之上,修建康藏、青藏两条公路,踏出万里坦途,在世界筑路史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藏族人民热情歌颂这两条公路是吉祥的彩虹幸福的金桥,把北京与拉萨、把祖国内地与万里边疆、把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进藏部队和广大干部战士提出的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得到全国各族军民的热烈响应。这种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革命理想、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无私的奉献精神,形成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内容,不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已经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宏伟事业中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西藏军民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
可贵之处在于,西藏各族军民不但提出了这些口号,更重要的是,他们坚决地、忠实地实践了这些口号。
毛泽东同志生前一再告诫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在我党、我军几十年发展的历史上,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老西藏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这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张经武、张国华和谭冠三参加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直接领导的井冈山斗争,受到井冈山精神的熏陶;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陈明义、天宝(桑吉悦希)、杨东生(喜饶顿珠)、胡宗林(仁钦索朗)、吴忠、金绍山、陈子植等跟随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参加了长征,经受了艰苦卓绝的严峻考验;进藏部队更多的同志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在战火硝烟中,在长期革命战争的锻炼过程中,他们亲身经历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熏陶和磨炼。
在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过程中,他们发扬了这些革命传统,并创造了老西藏精神。老西藏精神既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继续,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升华和发展。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觉因健康原因从西藏回到内地后,又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决然参加我国的核工业建设,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勇挑重担,再上高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担任我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总指挥和我国第一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为研制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第一艘核潜艇,发展核工业、完成两弹一星的壮举,做出了重要贡献。接着又积极参加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为和平利用原子能、造福各族人民,做了有益的探索,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陈明义、李觉、天宝、杨东生、胡宗林等这一代人的经历和人生选择,与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说明他们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与我们祖国、与各族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自觉自愿地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典型意义,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给我们以启迪和警示。
他们经历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本质特征和光荣传统哺育了他们,教育了他们,锻炼了他们,造就了他们;在他们的身上,又生动地体现了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本质特征和光荣传统。这种优秀的传统和高尚的品格,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老西藏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上。
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伟大胜利,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毛主席、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也是共产党、毛主席民族政策正确性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依然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老西藏们就是凭着这种精神,与藏族人民亲密团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彻底埋葬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使西藏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进步。
他们这一代人,有着高尚的情操和宝贵的品德,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只有付出,不求报酬;志在创造,不图享受。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人不一定能够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的确,不是每一位老西藏同志都能做出伟大的成绩,创造辉煌的成就。但是,他们有着崇高的精神境界,正如藏族人民所称颂的那样,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纯洁的心。他们在走向世界屋脊,与藏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同时,也在不断攀登人格的高峰。
进藏部队以及在藏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牢记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西藏这样一个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增添了光辉的新篇章。
崇高的理想可以鼓舞人,高尚的情操可以陶冶人,艰苦的环境可以锻炼人。西藏高原这片雄伟壮丽的土地,也是英雄辈出的一片沃土。她可以使懦弱者变得坚强,使平庸者变得高尚,使创造者有用武之地,使崇高者闪射出灿烂光辉。孔繁森就是在这种老西藏精神哺育下,锻炼成长的新一代优秀干部。在西藏,有着许许多多孔繁森式的优秀干部,几十年来,他们默默无闻,辛勤工作,为藏族人民的翻身解放与和平建设,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孔繁森则是他们当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这种老西藏精神是我们西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可靠保证。不少老西藏满怀深情地说:在当前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从继承革命事业,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社会正气,反腐倡廉,保障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质、永不变色的高度中,充分肯定继承老西藏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
岁月流逝,60多年过去了,当年率部进藏的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陈明义、范明、慕生忠、天宝、杨东生、胡宗林、王其梅、李觉、刘振国、吴忠、金绍山等老红军、老首长们都已故去;许多老同志因健康原因离开了西藏;还有不少同志长眠在风雪高原的深山峡谷之中。但是,老西藏们的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会消失,不会泯灭,更不会失去光彩,而会一代一代传下去,发扬光大。
1950年6月,进藏人民解放军南路部队来到我的故乡,巴塘青年热烈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召唤,踊跃参加18军,走向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伟大征程,为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做出了一份光荣贡献。我也跟随大批巴塘青年参加了解放军,那一年,我12岁。刚入伍时,在18军53师157团文工队当战士,随即参加昌都战役,为参战部队担任翻译。1951年初,到达玛拉山参加修筑康藏公路任务。8月,调到18军文工团当文艺战士,同时担任翻译。进藏途中,为18军政委谭冠三、第二参谋长李觉、政治部主任刘振国担任翻译;也曾为张经武、张国华担任翻译。1951年10月,跟随张国华、谭冠三、李觉和刘振国到达拉萨,参加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全过程。
6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每当回想那段艰难困苦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总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感慨无限。对于老西藏精神,有切身的感受。
老西藏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有许许多多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是用千千万万参加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同志的汗水、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
本书试图从亲身经历出发,真实地、全方位地、全景式地、整体式地反映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全过程,叙述老西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满腔热忱地讴歌老西藏精神。
由于受到长期的革命传统教育,应该说广大干部群众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相对来说,对老西藏精神就不那么熟悉了,尤其是对年轻的读者来说,还很陌生。
通过本书,假若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对老西藏们那一代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有所了解,进而增进对老西藏精神的理解,我将感到无限欣慰。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党组书记李冰和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责任编辑罗静文等有关领导和编辑同志,以及一些老西藏同志的支持和帮助,谨致深切谢意!
降边嘉措
2014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