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艺术的生态是多元的。
《画余味象》一书中的各位画家,多是活跃于二十世纪以来的贤才俊彦。他们的艺术取向与绘画风格互有异同。他们是当今画坛的一个侧影。也许现在看来,他们中的不少画作还未完全形成独特的面貌,有的甚至还显得稚嫩,但无可置疑的是,他们的种种探知与行迹都是一个时代留给未来的好印记。若假以时日,他们中或将出现一个徐渭或张大千。观其人,读其画,或可为我们管窥当代中国画发展提供参考。这些画家,有不少与作者朱万章有着交游,作者对他们的艺术执着与艰难摸索无不了然于心。每每见到他们的身影,见其充溢着生命意志的艺术作品时,作者便无法抑制为文的冲动。
画家与作品是画史的主角。而由此生发的美术活动、书画鉴藏、艺术赞助、美术展览等,无不与此休戚相关。因此,在画家与作品之外,探究展览、拍卖、传播、投资、题材等多方面话题,是《画余味象》的另一特色。
万章兄又有大作即将付梓,嘱我序之。
2017年是我们中山大学历史系八八级同学毕业二十五周年,电光火石间,四分之一世纪流转,当大伙忙着抒发冯唐易老岁与时驰的感慨时,万章同学则在这一年不声不响地连续推出几部论著,以他的独特方式完成了对我们青春岁月的一次致敬。
回想与万章同窗时,大约是出于陈寅恪先生与我们校我们系的特殊渊源,老师每教训到关键时候总要把他老人家搬出来。记得有次姜伯勤教授课堂上引了一首陈诗“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田巴鲁仲两无成,要待诸君洗斯耻”,说此诗写于1929年,而今六十年过去,这种学术不彰的现象并未真正改变,所以“救时应仗出群才”,要拜托在座的各位后生了!
当时姜老师略带哽咽的这席话,弄得我们群情鼎沸,一个个摩拳擦掌拉开架势立志自此要献身学术,要为往圣继绝学。现在盘点开来,“诸君”有从政从商从企业从其他者,真正不改初心做学问的仅朱君一人而已。
究其原由,大约是我们毕业后的这些年时代变迁有三:一是成功标准有世俗化倾向,守望学术者必须是素心人;二是物质化商业化大浪滔天,守望学术者必须是苦心人;三是宏大叙事方式衰败,学术研究转向“小精微专”,守望学术者必须是恒心人。万章无疑是难得的这样的三合一者。毕业后他先在一家省博物馆安心从事在我们看来是冷僻的岭南画史研究。其间同学聚会,我们谈的是股市房市齐飞,万章则总是微笑着沉静着旁听,他在对同学们的求田问舍陶朱事业表示理解与祝福的同时,清心朴素度日,始终“回也不改其乐”,保持着内心的“秋水与长天一色”。
大约从2000年开始,万章在学术上发力,在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美术评论领域初现峥嵘,出版《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岭南近代画史丛稿》《居巢居廉研究》《销夏与清玩——以书画鉴藏史为中心》《书画鉴真与辨伪》《画林新语》《画里晴川》等论著二十余种,撰写美术史与书画鉴定论文近百篇,卓然为有成之方家,朱君已成我们同学——“诸君”的骄傲。
同时,万章治学之余还兼有丹青之趣,擅长画兰花及葫芦,尤以葫芦见长,深得文人画要旨,被称为学者绘画,颇具古意。多年前,万章很偏心地给我们班每位女同学赠过墨宝,但她们是否用心珍藏不得而知。反正2016年聚会时,班长宣布老朱的画作已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席间众位美女惊呼一片,回家或也风风火火翻箱倒柜寻找一番。
写到这里,还得跟其他同学打个招呼唱个肥喏,以上行文不是说朱君的工作价值高于“诸君”的工作价值;事实上,二十五年来,每一位同学都像所有国人一样,虽经历各异,或有混沌、闹心,甚至狼狈之时,但在各自平凡、辛苦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坚韧,功不唐捐,硬生生、活生生助推了一个庞大的国家滚滚向前。我们是中国奇迹的见证者,更是贡献者,行陈寅恪所谓“要待诸君洗斯耻”,不是以慷慨激越的方式,而是“于无声处轻舟已过万重山”。
而现在,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的完整的彻底的崛起、复兴和自信,是文化的崛起、文化的复兴和文化的自信。所以,在这最后的十里路上,万章和“万章们”的工作,意义非凡,使命重大。又或者,这工作绝不仅限于朱君,也依赖于所有之“诸君”的共同努力。
同学们,老伙计们,借万章的这本书,让我们穿越二十五年的时间隧道,迎着老教授湿润的目光,“用我百点热照出千分光”,继续并肩上吧!
朱万章,四川眉山人,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明清美术研究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靠前研究中心研究员。
朱君与诸君(代序)/陈志宇
第一辑 史论画评
傅山的《深山闲游图》
丁衍庸的葫芦画
传统·创新·融合——施荣宣画风解读
学艺交融的梅墨生
文人风雅:唐吟方的字和画
戚学慧的写竹趣味
黄泽森人物画印记
黎明画风印象
荷画与山水画的融合——程小琪绘画漫议
郭莽园绘画的意趣
谢天赐与大写意花鸟
“形”与“意”之融合——林若熹画风解读
张弘绘画的笔墨时尚
王畅怀的山水画
武婷婷绘画的意味
刘思东的山水写生
罗渊绘画印象
黄健生绘画随感
意在工写之间——周建朋山水画掠影
孔繁乐的山水长卷
刘德林的山水画
陶艺家刘藕生的绘画
朱颂民绘画意象
吉祥寓意与黄硕瑜的荔枝画
方土绘画的形神
图像的魅力——杭春晖人物画阅读
白宗仁山水画散论
传统语境中的欧广勇书画
拙趣中见张志辉花鸟画
许昌敏花鸟画印象
具象之像:卢少球花鸟画
庄名渠的绘画意象
南国春来早——《报春图》解读
纯真与天趣——读莲子绘画有感
第二辑 随感杂论
当下语境中的传统书画展示
拍卖业的兴起与博物馆书画征集
学术研究与美术馆公共传播
字画投资与收藏感言
古典与今典之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漫谈
写实与写意之间——许鸿飞雕塑印象
陈学博雕塑之美
博物馆离我们有多远?
心香一瓣祭英魂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