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作者以异乎寻常的想象力,描写主人公格列佛先后出游小人国,大人国,慧因国等地方时,遭遇的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比如在小人国里他可以随意地把上至国王小到平民的各式人等摆在手掌心里玩弄;而在大人国里,他又只能像个幼儿那样处处受制于人,到慧因国以后,马成了智慧的象征,而人成了下等动物。作者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如政客的尔虞我诈,富人的贪得无厌等。
离奇荒诞的航海游记,犀利幽默的政治寓言。美国《生活》杂志人类有史以来的20本*图书。译自作者亲自审订的权威版本,包含作者再版序言、原出版者致读者信。内附原版精美插图。
一
不论是不是真正读过,或者通读过,大约谁都知道《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世界名著。在中国读者中,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名字或者不如莎士比亚、狄更斯、萧伯纳来得响亮,可是他的小人国、大人国的故事倒差不多称得上家喻户晓了。我记得十多年前中学英语的课本上好像就有过小人国游记的节选,当然是简写过的。这么一来,在家喻户晓的同时,《格列佛游记》在一般人的心中仿佛成了一本儿童读物。那么到底是不是呢?如果不是,它究竟又是怎样的一部书?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书,但我不同意有些评论家的观点,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第四卷),固然是一般儿童读物普遍的特点,但《格列佛游记》是以其杰出的讽刺而垂名世界文学史的,而斯威夫特的大名,至少在英国讽刺作家中,至今仍罕有其匹。也实在是斯威夫特的手段太高明了,把那些乌有之邦的故事讲得煞有介事,连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也描写得一丝不苟,以致近三百年来多少读者只贪婪地享受书中那异想天开的情节和横生的妙趣,而不去管那些故事背后的意义以及作者写这部游记的真正动机。
《格列佛游记》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和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写于一七二一年至一七二二年之间。第四卷慧国游记先于第三卷,写于一七二三年。第三卷比较松散,铺的面较开,以勒皮他(飞岛)游记为主,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从一七二四到一七二五写了两年。四个部分应该可以说是相互独立的,表面上的某种联系或者对照也许只存在于第一卷和第二卷之间;格列佛由小人国中的巨人山,一下变为大人国中的可怜的矮子。当然,不论从正面颂,还是从反面讽,斯威夫特的情感和思想在四个部分中都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不留情面地对十八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挞。这种批判和鞭挞的声音在第四卷慧国游记中甚至达到了凶野暴烈的程度,批判和鞭挞的范围也似乎要越出十八世纪初期的英国,而将矛头直接指向罪孽深重、愚蠢肮脏、毫无理性的整个人类。这也就难怪不少批评家都指责斯威夫特对人类只有憎厌,至少也是个厌世主义者。慧国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的放逐,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地却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野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年。
二
第一卷是标准的讽刺,可是写得很迷人。虽说大家现在都承认小人国实际就是暗指英国,利立浦特宫廷也就是英国宫廷的缩影,但人们还是不得不佩服斯威夫特惊人的想象力。他何以会想得出小人国这么一个点子来的呢?格列佛与利立浦特人之间的大小比例为1∶12,这一比例在全卷书中从头到尾都得到严格遵守,不曾出一点差错。从写作技巧上讲,这种视觉的选择是天才的,而它所产生的效果则是无处不在的幽默。我们当然知道作者是在讽刺,在挖苦,然而这种讽刺和挖苦是理性的,冷静的,甚至于是较温和的,作者还没有完全激动起来,他只是在煞有其事地给你讲故事,讲一连串在读者看来是闻所未闻的有趣故事:
国王自然是体态威严,只消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所有利立浦特人的统治者。可是他到底了不起在什么地方呢?原来也就是比他手下的大臣们高一个手指甲。利立浦特人也对做官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渴望到朝廷去做官。那么如何才能入仕呢?自然不是学而优,事实上根本都不用学。他们的方法是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陛下及朝廷百官表演绳上舞蹈,谁跳得最高而又不从绳上跌落下来,谁就接任宫中某个空缺的要职。比方后来老是跟格列佛过不去的财政大臣,他就比全王国任何一位大臣跳得要高,至少高出一英寸。当然也不是没有意外事故发生,格列佛听说,在他到这个国家之前,有一次财政大臣就差点儿跌死,要不是皇帝的一块座垫恰好在地上减轻了他跌落的力量,他的脖子是肯定折断了。
官做成,接下来的事就是明争暗斗,互相倾轧。为什么事呢?就为他们穿的鞋子的跟高低不一样。高跟党和低跟党积怨极深,从不在一块儿吃喝或谈话。皇帝是低跟党,按理说他手下的低跟党大臣们很可以趾高气扬地在宫廷里出出进进。可令他们不安的是,作为王位继承人的太子殿下有几分倾向于高跟党,至少他们看到他的一只鞋跟比另一只要高些,所以走起路来一拐一拐。如今得势的低跟党前途是很有些渺茫的。
内患方殷,利立浦特却还要对另一个小人国不来夫斯库发动战争。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两国在人们吃鸡蛋时应该先打破大的一端还是小的一端的问题上意见相左。利立浦特本来是大端派,可当朝皇帝的祖父小时候吃鸡蛋时,一次依古法打鸡蛋,不幸将一个手指弄破了,从此一道敕令,全国上下一律改打鸡蛋小的一端。百姓不服,纷纷逃往较为开明的不来夫斯库去避难。大端派流亡者在那里受到庇护,还深得不来夫斯库朝廷的信任,于是双方之间掀起血战,各有胜负。可是如今不一样了,利立浦特有了巨人山格列佛,一下子就征服了敌国,逼使对方俯首称臣。
格列佛在利立浦特的结局却颇令他丧气。本来他涉过海峡只手将不来夫斯库最大的五十艘战舰拖了就走,应该说是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史无前例的功勋;事实上他也确实被封了那达克利立浦特最高的荣誉称号。可是皇帝贪心不足,居然要格列佛再去把剩下的敌方军舰全部拖到他的港口来,将不来夫斯库整个灭掉,化做他的一个行省,派一位总督去治理,还要强迫那里的人民也全都改做小端派,这样他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至高至上的君主了。格列佛自然不能答应,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格列佛就这样失了皇帝的恩宠。
不只如此。海军大臣自格列佛立功以后一直视这个巨人山为眼中钉。他心想,你只手就可以将敌国的整个舰队拖了就走,我这个海军大臣还有什么可混的?财政大臣本来就与格列佛不和,以后又疑心他和自己的老婆有说不清的关系。更要命的是,有一天夜里皇后的寝宫忽然失火,格列佛赶去救火,可惜救火用的水桶只有针箍那么大,水源又不在附近,情急之中,他想到一条妙计:小便灭火。他仗着自己前一天晚上喝了大量的酒,这酒又正好有极好的利尿作用,于是就狠狠地撒了一泡,撒得也正是地方,结果三分钟火就整个儿被浇灭了,花了多少年心血建成的其他皇家建筑也终于免遭毁灭,被救了下来。这本来也该算是立了大功吧,皇后却引为奇耻大辱,当着几个主要心腹的面,发誓定要报复。
格列佛的面前自然就只有险恶的命运了。事实上,皇帝和大臣们已经准备了一篇义正辞严的弹劾状,要将他处死,几位对他怀恨在心的大臣还各各提出了将他处死的具体的措施。最后倒还是皇帝慈悲为怀,念他往日有功,力争免他一死,而改判较轻的刑罚:刺瞎两眼,逐渐减少他的口粮以致其慢慢饿死。幸亏格列佛事先得到消息,才得以逃往不来夫斯库。不来夫斯库皇帝当然把他视做宝贝,表示只要格列佛愿意为他效劳,他可以尽一切力量予他以保护。可格列佛至此已经对一切所谓的君王绝望了,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在那里呆下去了。
读者就是这样被他斯威夫特这些故事迷住了,忘记了他的每一个故事其实差不多都是有所指的。不论是高跟党还是低跟党,大端派还是小端派,甚至于像财政大臣这样具体的人,都可以从当时的英国上层社会找到他们的影子。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那么一些有所指的讽刺,其实也完全适用于整个人类,而并不仅仅限于英国。
第一卷中的讽刺是正面的,直接的。格列佛俨然以巨人的身份在由袖珍的人、事、物组成的利立浦特雄视阔步。虽然他也时常受到骚扰,经历种种不如意,在大街上走路必须时刻注意,以免一不小心就将人踏死或者将房屋踩塌,可他永远是居高临下的,无论皇帝还是大臣,任其何等自傲自狂,在格列佛的眼中,永远只是一群荒唐愚蠢的、微不足道的小动物。这里的比例是1∶12,格列佛从头至尾享受着俯视的便宜和痛快。当然,就是这么一个小人国,其内部的腐败和纷争,也终有一天会将其自身毁灭。
三
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游记与第一卷适成对比。格列佛来到了大人国,一下子由巨人山缩为格里尔特里格(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浦特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12∶1,格列佛的视角一下由居高临下变为处处仰视。这一强烈的对照手法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人国虽不是斯威夫特的理想国,但他在这里似乎找到了一位较为开明的理想的君主。这位君主博学而善良,他以一种十分简单的政治和法律统治着这个国家。人是复杂的动物,何以简单的统治就能奏效呢?这就对人的道德心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对统治者的道德提出了要求;统治者腐败堕落,不能身正,老百姓的歪和邪是必然的,不能一味骂人心不古。斯威夫特当然不便直接来痛骂英国的统治阶级;和第一卷中一样,他依然用讽刺,可这时的讽刺在方式上已经和前面不一样了,不是正面去讽,而是大说反话,故意把自己立为靶子,然后借大人国国王的口加以无情的攻击。
格列佛牢记古希腊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教诲,尽量掩饰自己的政治妈妈的缺陷和丑陋,而竭力宣扬她的美德和美丽。他满怀自豪地向国王叙述自己的祖国在过去一百年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各个方面的辉煌成就,希望引起国王的重视和赞赏。不料,国王听后大为震惊,断然宣称那些事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恶的恶果。他还不厌其烦地帮格列佛总结英国的业绩:
我的小朋友格里尔特里格,你对你的祖国发表了一篇最为堂皇的颂词。你已十分清楚地证明:无知、懒散和腐化有时也许正是做一个立法者所必备的惟一条件;那些有兴趣、有能力曲解、混淆和逃避法律的人,才能最好地解释、说明和应用法律。我想你们有几条规章制度原本还说得过去,可是那一半已被废除了,剩下的全被腐败所玷污。从你所说的一切来看,在你们那儿,获取任何职位似乎都不需要有一点道德,更不用说人要有什么美德才能封爵了。教士地位升迁不是因为其虔诚或博学;军人晋级不是因为其品行或勇武;法官高升不是因为其廉洁公正;议会议员也不是因为其爱国,国家参政大臣也不是因为其智慧而分别得到升迁。
他最后得到的结论是:
你的同胞中,大部分人是大自然从古到今容忍在地面上爬行的小小害虫中最有毒害的一类。
格列佛自然很是失望,不过很快就从心里原谅了这位国王。他明白,国王之所以不能欣赏他所宣扬的自己祖国的种种伟业,完全是因为国王与世隔绝,孤陋寡闻,结果自然是无知与偏见。他说,如果把生活在这么偏远地方的一位君王的善恶观提出来作为全人类的标准,那真是叫人难以忍受了。
这种反讽相当尖刻,具有叫对方无法还手的力度。斯威夫特也显然越说越没有顾忌了,他开始激动,他抛却了利立浦特游记中那种冷静和幽默;微缩的人和物对读者造成的迷惑力没有了,放大的人和物对读者造成的最初的冲击力也逐渐减弱,故事性被降到次要的地位,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斯威夫特已经是义愤填膺了,他那强烈的感情似乎正在冲向一个顶点。这可由格列佛向国王敬献火药枪炮的制造方法而遭断然拒绝这一事情得到清楚的证明。国王听了格列佛的建议大为震惊,他很惊异像我这么一只无能而卑贱的昆虫,竟怀有如此非人道的念头,说起来还这么随随便便,似乎我对自己所描绘的那些毁灭性的机器所造成的流血和破坏这样普通的结果压根就无动于衷。他说,最先发明这种机器的人一定是恶魔天才,人类公敌。他表示宁可失去半壁河山,也不愿拥有这样一种杀人的武器。他警告格列佛,如果还想保住一命,就决不要再提这事了。于是格列佛只好感叹:狭隘的教条和短浅的目光就产生了这么奇怪的结果!
要说斯威夫特对人类怀有憎厌,他的这种情绪到第二卷结束已经暴露得很清楚了,只是还没有发展到最狂烈的地步。我们正期待着高潮的到来,忽然却插进来一个勒皮他(飞岛)游记,从而使我们的注意力稍稍地有所转移。
四
不论作者是出于何种考虑,第三卷的出现多少有点破坏了《格列佛游记》作为一个整体的形式的完美性。就组成第三卷的那一系列断片来说,本身也缺乏力度,结构显得较为松散。涉及的范围扩大了,可更多的倒好像是作者在说笑话;即使不是笑话,许多地方还谈不上是讽刺。从写作手法上讲,直接的叙述和描写代替了反语。强烈的对照也不见了,却时见夸张。当然神奇的想象依然存在,作者对细节的关注和驾驭力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三卷充当了一种缓冲剂,缓和了第二和第四卷之间强烈的感情。读者在这里也获得某种休息,得以舒一口气,会心一笑,说一句,这么多荒唐事,真有趣!
【作者简介】
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1682年入都柏林三一学院求学,并获得学士学位;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701年在三一学院获神学博士学位。离开三一学院后,斯威夫特曾给贵族当私人秘书,后来回到故乡做牧师,介入政治,为托利党的《考察报》撰稿,写下了大量的政治论文。
斯威夫特的文笔以讽刺见长,是讽刺文学的一代宗师。斯威夫特的讽刺性散文很多,较为著名的有《桶的故事》、《书的战争》、《布商的信》和《一个小小的建议》等。斯威夫特一生不得志,他的社会经历使他看透了一切,于是他写下了不朽名著《格列佛游记》。
【译者简介】
杨昊成,作家、翻译家,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美国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市翻译家协会会员。译有《老人与海》、《沉默的羔羊》、《洛丽塔》、《格列佛游记》等。
格列佛船长给他的亲戚辛浦生的一封信
出版者致读者
第一卷
利立浦特游记
第一章
作者略述自身及其家庭出游的最初动机海上船只失事,泅水逃生利立浦特境内安全登陆被俘,押解到内地
第二章
利立浦特皇帝在几位贵族的陪同下前来看在押的作者描写皇帝的仪容与服饰学者们奉命教授作者当地语言他因性格温顺博得皇帝的欢心衣袋受到搜查,刀、手枪被没收
第三章
作者给皇帝和男女贵族表演一种极不寻常的游戏描写利立浦特宫廷中的各种游乐活动作者接受某些条件后获得自由
第四章
关于利立浦特首都密尔敦多以及皇宫的描写作者与一位大臣谈帝国大事作者表示愿为皇帝效劳对敌作战
第五章
作者以特殊战略阻止了敌人的侵略被授予高级荣誉称号不来夫斯库皇帝遣使求和皇后寝宫失火;作者帮忙抢救了其余的宫殿
第六章
关于利立浦特居民的情况:他们的学术、法律、风俗和教育儿童的方法作者在该国的生活方式他为一贵妇人辩护
第七章
作者得到消息,有人阴谋指控他犯有严重的叛国罪,只好逃往不来夫斯库他在那里受到欢迎
第八章
作者侥幸找到离开不来夫斯库的办法,经历一些困难后,安全回到自己的祖国
第二卷
布罗卜丁奈格游记
第一章
关于一场大风暴的描写;船长派出长舢板去取淡水;为了看看那是什么地方,作者随长舢板一同前往他被丢在岸上;被一个当地人捉住,随后带到一个农民家里他在那里受到招待,接着发生了几起事件关于当地居民的描写
第二章
关于农民女儿的描写作者被带到一个集镇,接着被带到了首都旅途中的详情
第三章
作者奉召入宫王后从他的农民主人手里把他买下来献给国王他和国王陛下的大学者们辩论朝廷为作者提供了一个房间他深得王后的欢心他为祖国的荣誉辩护他和王后的侏儒吵嘴
第四章
关于这个国家的描写修改现代地图的建议国王的宫殿及首都概况作者旅行的方式主要庙宇的描述
第五章
作者经历的几件险事一名罪犯被处决的情形作者表演航海技术
第六章
作者讨好国王和王后的几种方法他表现了他的音乐才能国王询问关于英国的情况,作者就此所作的叙述国王的意见
第七章
作者对祖国的爱他提出一项对国王极为有利的建议,却遭拒绝国王对政治一无所知该国学术很不完善,且范围狭窄该国法律、军事和政党的情况
第八章
国王和王后到边境巡行作者随从作者详细叙述他离开这个国家的情形他回到英国
第三卷
勒皮他 巴尔尼巴比 拉格奈格 格勒大锥 日本游记
第一章
作者开始第三次航海为海盗所劫一个心肠毒辣的荷兰人他来到一座小岛他被接入勒皮他
第二章
勒皮他人的性格和脾气他们的学术国王及其朝廷作者在那里受到的接待当地居民恐惧不安妇女的情形
第三章
在现代哲学和天文学中已经解决了的一种现象勒皮他人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进展国王镇压叛乱的手段
第四章
作者离开勒皮他他被送往巴尔尼巴比到达巴尔尼巴比首府关于首府及其近郊的描写作者受到一位贵族的殷勤接待他和贵族的谈话
第五章
作者得到许可前往参观拉格多大科学院科学院概况教授们所研究的学术
第六章
再说科学院作者提出几项改进的意见,都被荣幸地采纳了
第七章
作者离开拉格多到达马尔多纳达没有便船可坐短途航行到达格勒大锥受到当地行政长官的接待
第八章
格勒大锥概况(续)古今历史订正
第九章
作者回到马尔多纳达航行至拉格奈格王国作者被拘禁被押解到朝廷他被接见的情形国王对臣民十分宽大
第十章
拉格奈格人受到作者的赞扬关于斯特鲁德布鲁格的详细描写;作者与一些著名人士谈论这个话题
第十一章
作者离开拉格奈格,坐船前往日本又从那儿坐一艘荷兰船到阿姆斯特丹,再从阿姆斯特丹回到英国
第四卷
慧国游记
第一章
作者出外航海,当了船长他的部下图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舱里,后又弃他于一块无名陆地他进入这个国家关于一种奇怪动物野胡的描写作者遇见两只慧
第二章
作者由一只慧领到家中关于房屋的描写作者受到接待慧的食物作者因吃不到肉而感到痛苦,但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在这个国家吃饭的方式
第三章
作者得到慧主人的帮助和教导,认真学习它们的语言关于这种语言的介绍几位慧贵族出于好奇前来看望作者他向主人简单报告他的航海经过
第四章
慧的真假观主人不同意作者的说法作者更为详尽地叙述自己的身世和旅途经历
第五章
作者奉命向主人报告关于英国的情况欧洲君主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作者开始解释英国宪法
第六章
再谈安女王统治下的英国欧洲宫廷中一位首相大臣的性格
第七章
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主人根据作者的叙述对英国的宪法和行政发表看法,并提出类似的事例加以比较主人对人性的看法
第八章
作者关于野胡的几种情况的叙述慧的伟大品德青年慧的教育和运动它们的全国代表大会
第九章
慧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大辩论,辩论结果是如何决定的慧的学术它们的建筑它们的葬礼它们的语言缺陷
第十章
作者的日常生活安排,他跟慧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因为他经常跟它们交谈,他在道德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他们的谈话作者接到主人通知必须离开这个国家他十分伤心,昏倒在地,可还是顺从了他在一位仆人的帮助下设法制成了一艘小船,冒险出航
第十一章
作者的危险航程他到达新荷兰,打算在那儿定居被一个当地人用箭射伤被葡萄牙人所捉,强行带到他们的船上船长对他的热情招待作者回到英国
第十二章
作者记事真实可靠他出版本书的计划他谴责那些歪曲事实的旅行家作者表明自己写作并无任何险恶目的有人反对,作者答辩开拓殖民地的方法作者赞美祖国他认为国王有权占领他描述的那几个国家征服那些国家的难处作者向读者作最后告别;谈到他将来的生活方式;提出忠告;游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