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艺术简史》是以时间为纵向,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开始去演绎贵州民族发展的历史,从横向上叙述贵州各民族艺术发展取得的不同阶段成就,内容上涵盖了早期贵州本土艺术、中期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民族艺术晚期各民族共同发燕尾服的贵州民族民间艺术。
贵州历史悠久,早在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在贵州,发现了属于晚期直立人阶段的“桐梓人”,属于早期智人阶段的“水城人”和“大洞人”,还发现若干晚期智人化石,发现旧石器文化遗址达五十多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贵州出土的石器、骨器,代表贵州石器时代的文化和艺术。“水城人”打制石器的方法,被称为“锐棱砸击法”,并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春秋战国至西汉,夜郎在“西南夷”中崛起,夜郎的地域包括今天贵州大部分及滇东和桂西北。兴义汉墓中发现了水稻田和水田池塘模型,赫章可乐、普安铜鼓山等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夜郎文化艺术有其独特的风貌和特点,赫章可乐的“套头葬”极其罕见,出土的许多青铜器有别于中原和巴蜀,由铜釜演变的贵州铜鼓,普安铜鼓山出土的窑、灶、坩埚及大量的石模石范反映了贵州的文化艺术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王朝衰落,无力控制边疆,驻守群舸郡的三蜀大姓与当地土著的夷长结合起来,形成所谓“牂牁大姓”,控制牂牁地区。在这一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苗瑶、百越、氐羌几大族系先后进入贵州,与古老的濮人错杂而居,在经济文化上广泛交流,于是形成了贵州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
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政权,牂牁首领谢龙羽臣服于唐,出现了“宴会亲友,击铜鼓,吹大角,歌欢乐,以示庆贺”的民间歌舞艺术。随着牂牁等地首领入朝进贡,群舸等地服饰在京显示了它的民族服饰艺术特性。谢元琛入朝进贡,头戴黑熊皮帽,以金银络系前额,上身披毛帔,下有皮行膝(绑腿),穿鞋子。中书侍郎颜师古见到这种奇装异服,建议李世民绘成《王会图》。在这一时期由于南方四大族系的衍化,形成了仡佬族、苗族、瑶族、侗族、布依族、水族、彝族、土家族,出现这四大族系的民族艺术。
两宋时期对贵州仍采取“羁縻”政策,出现了罗氏鬼国、罗殿国、自杞国等民族政权,由于经济文化艺术的交流增多,出现了土著交融的各民族艺术形式。贵州出现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墓葬,并且随葬品都带有强烈的地方民族风格。这一点正说明了中原艺术与地方民族艺术的并汇交融,使贵州高原的民族艺术风格形式都有所发展,为两宋时期的贵州艺术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
前言
第一章 贵州高原的古人类和原始艺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贵州高原的原始艺术
第三节 贵州高原的原始崇拜与原始艺术
第二章 先秦及秦汉时期贵州高原的艺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青铜器艺术
第三节 陶器艺术
第四节 工艺饰品和陶塑艺术
第五节 秦汉时期贵州高原的歌舞艺术
第三章 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贵州高原的艺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贵州高原艺术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贵州高原的民族艺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贵州高原牂牁地区民族艺术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贵州民族艺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宋元时期贵州的石刻与蜡染
第三节 宋元时期贵州的陶瓷艺术及铜鼓文化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歌舞戏剧
第五节 碑刻与建筑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贵州民族艺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雕塑及石刻艺术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书画艺术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摩崖碑刻
第五节 民间工艺
第六节 民族服饰艺术
第七节 建筑艺术
第八节 音乐
第九节 舞蹈
第十节 戏剧和曲艺
第七章 民国与新中国时期的贵州民族艺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绘画
第三节 书法艺术
第四节 建筑和雕刻艺术
第五节 工艺美术
第六节 摄影
第七节 音乐艺术
第八节 舞蹈
第九节 戏剧和曲艺
第十节 游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