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围绕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信息哲学与图书馆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三方面展开。内容主要涉及阅读理论、阅读方法与意义、数字阅读、经典阅读、国学经典阅读、文史哲经典导读等内容、信息哲学与图书馆哲学、微博问政与图书馆基础理论、学习型高校图书馆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等。
序言
阅读是人类对于有意义的符号系统进行解码的复杂认知过程,是人类从文本、图像、视频等载体提取意义的方法,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阅读既是文化的吸收与消费过程,又是文化的创造与生产过程。阅读既关系到个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也关系到民族的综合素质和国家的软实力,正如俄裔美籍作家布罗茨基所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家战略。199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俗称为世界读书日。2000年12月,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的通知》,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性的全民读书月活动。2006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在国内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活动。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了指导全国各地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专门机构阅读推广委员会。2012年11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首次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3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成立全民阅读立法工作组,开始起草《全民阅读促进条例》。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2015年,倡导全民阅读第二次被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扩展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对政府工作报告为何两次写入倡导全民阅读进行了解释,他说: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全民阅读推广的热潮也扩展到了作为精神象牙塔的高等院校。各高校纷纷开展读书征文、图书漂流、精品书展、名著朗诵、书香辩论赛、阅读之星评选等各种类型的校园读书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校园。从2005年开始,河南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先后荣获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的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和全民阅读先进单位。2009年9月,随着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的成立,大学生阅读委员会也随之成立,该委员会旨在提高大学生阅读文献数量和质量,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阅读行为方式的持续、深入研究,制订有效提升大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推广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大学生回归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
在全民阅读成为一项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开展阅读理论研究和阅读推广实践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京建筑大学从2007年开始举办开卷系列大型校园读书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九届。由于所举办的校园读书活动富有创意、贡献突出,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于2011年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成为国内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优秀代表。
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作为全校读书活动的主要组织单位,不仅坚持不懈地开展阅读推广实践活动,而且注重阅读理论研究,善于从阅读推广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出相关的经验和规律,从理论层面解决当前高校阅读推广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许亮与赵玥合著的《书香何处寻信息时代的阅读与思考》一书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该书主要围绕信息时代的阅读与思考这一主题,分上、中、下三篇来进行论述。上篇主题为信息时代的阅读,内容主要涉及阅读理论、阅读方法与意义、数字阅读与经典阅读、阅读案例分析与经典书评等。中篇主题为信息哲学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内容主要涉及信息哲学与图书馆哲学、图书馆学的解释学研究、学习型图书馆建设等。下篇主题为信息时代的哲学思考,内容主要涉及老子的道论、孟子的人性论、柏拉图的《理想国》、道德与幸福的关系、中国精神的当代内涵与历史发展等。
马克思曾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从这一意义来说,信息时代的阅读与思考是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积极回应。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化和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已经开始步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阅读的方式、阅读的载体、阅读的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等电子出版物的兴起,数字图书馆、网络博客、微博微信的兴盛,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的流行,都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阅读模式,影响着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如何引导人们更好地进行阅读,是信息时代全民阅读的一项重要工作。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如何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浅阅读与深阅读、经典阅读与通俗阅读之间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如何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依然能够保持对阅读的热爱与执着,如何通过阅读来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建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并存的知识结构,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来说,需要回归阅读,需要摆脱浅阅读、读图、刷屏等碎片化阅读方式带来的感官享受和片刻欢愉,走向深阅读和经典阅读,追寻阅读的经典意义和内在价值。因为阅读经典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可以增进对自己民族文化与历史的了解,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当代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我们的文明是书籍的文明:它的传统和它的本源,它的严格性和它的理智责任感,它的空前想象力和它的创造力,它对自由的理解和对自由的关注这一切都以我们对书籍的热爱为基础,愿时尚、传媒和电脑永远不会破坏或者松弛个人对书籍的这种亲切的依恋!可以说,这是信息时代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与阅读理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是为序。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
张启鸿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二日
许亮,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道家及道教哲学、信息哲学与图书馆学、大学生阅读理论与实践。就职于北京建筑大学党政办公室。主要著作:1.《大学生国学经典读本道德经》,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2.《老子道论与柏拉图理念论之比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3.《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理论视野》2011年第12期。4.《当下中国社会底线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学园》2011年第6期。5《信息词条勘误》,《博览群书》2011年第12期。6.《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实践与探讨》,《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