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推荐读本,
大历史创始人大卫·克里斯蒂安主编,
汇集大历史、全球史领域众多创始级学者研究精华。
多学科全息式体验,
带你进入从未经历的场景,
一键搜索人类未来的种子。
《简明大历史》是大历史理念提出者大卫·克里斯蒂安主编的大历史经典读本。
大历史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迅猛的新兴学科。它从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起,打通时间线,将人类历史置于生物圈乃至整个宇宙历史之中,并融合生物学、考古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多种学科前沿成果。在一个知识日益碎片化的时代,大历史试图打破学科界限,提供统合性的知识体系。
《简明大历史》史家云集,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著名环境史大家约翰·麦克尼尔、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等参与其中,撰写了重要的章节。从宇宙学、创世神话和盖亚假说到冰期、灭绝、移民和人类世,科学家与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为什么当今那么多研究人士认为在工业革命一开始,这个世界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而在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不知不觉成为生物圈变化的关键力量。《简明大历史》尝试使用通用模型,梳理宇宙与人类的时间线,以轻松明快的叙述风格,树立全新观念与思考视角,更新既有知识体系。正如维特勒森奖得主沃尔特·阿尔瓦雷兹院士所说:大历史旨在使用*可靠的经验证据和学术方法来理解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综合历史。这一经典定义已被国际大历史协会(IBHA)采纳,成为大历史学科公认的核心理念之一。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辑(1-10册)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 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的年代:19141991》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 [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 精装) [美]悉达多·穆克吉
---------------
第二辑(11-20册)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 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 [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平装) [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 [美]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 [美]罗伯特·L. 凯利
---------------
第三辑(21-30册)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平装 精装)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 [英]马克·马佐尔
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建构一个理想世界》[荷]鲁特格尔·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美]约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版)》(平装 精装) [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 [美]入江昭
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以] S. N. 艾森斯塔特
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尼尔·波斯曼
29《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 [美]欧阳泰
30《起源:万物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
第四辑(31-40册)
31《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 [美]托马斯·斯坎伦
32《认知工具:文化进化心理学》 [美]塞西莉亚·海斯
33《简明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主编
34《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 [美]托马斯·M. 尼科尔斯
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修订版)》 [荷]弗雷德·斯皮尔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美]斯蒂芬·平克
37《历史性的体制:当下主义与时间经验》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罗多德的镜子》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发去希腊》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灯塔工的值班室》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持续出版,敬请关注……
前言
导论 大历史
大历史的研究将人类与地球的历史置于一个尽可能大的语境中,也就是宇宙。1991年,大卫·克里斯蒂安在他发表于《世界历史杂志》(Journal of World History)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大历史(big history)这一术语。不过,早在20 世纪80 年代,他在其所教课程中已经使用了大历史这个概念。
典型的大历史课程可能会探究大历史的范围和视域。这样的课程一般从宇宙、恒星和银河系的起源讲起,概括叙述现代宇宙学和天文学的某些核心思想。每当在濒死的恒星和超新星上发现新的化学元素,便能发现化学成分更为复杂的星体,比如行星,并由此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地球科学和生物学。大历史课程探究地球的起源及其历史,以及地球上的生物的起源及其进化。地球是迄今为止我们唯一确知存在生命的行星。作为智人这一物种,我们自身的进化也顺理成章地形成了人类史。在这样的宏大叙事之中,人类史的独特性异常显眼,因为我们能够发现隐藏在传统历史教学范畴中的宏大模式。我们发现人类这一物种如何展现出一种持续适应和更新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保证其成员从生物界获取越来越多的资源,从而能够生养更多的人口,并最终创造更为复杂的人类共同体,而且在一个复杂但强大的反馈循环中更迅速地产生新的适应性。这种通过文化变革一直在加速的适应进程在农业文明出现后的最近一万年显而易见。不过,这一现象在旧石器(觅食)时代已经出现,由于技术的变革使得人类的祖先可以定居于除南极之外所有的大陆。如今,我们已经发现,人类持续适应和加速更新的显著特性也有其危险性。因此,大历史课程必然就人类的未来及其与生物界的关系提出大量的问题,也涉及我们的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未来。
20 世纪80 年代末,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埃里克·蔡森(Eric Chaisson)主讲过大历史课程中的其中一门课程;澳大利亚的大卫·克里斯蒂安和美国的约翰·米尔斯(John Mears)紧随其后。(实际上,克里斯蒂安在其发表于1991 年《世界历史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创造了大历史这一术语本身。)时至今日,这种课程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仍比较罕见。开设大历史课程的国家有俄罗斯、荷兰、埃及、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地质学系也开设过类似的课程[ 比如沃尔特·阿尔瓦雷斯(Walter Alvarez)开设的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原因在于,或者说至少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一方面渴望获得关于过去和学术研究的更为一致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渴望获得有助于避免因现代教育和学术研究而造成的知识过分碎片化的方法。
普世史:一个古老传统
如今,大历史可能看起来很异类。然而,它所探索的问题却很古老。我们所知的多数社会利用他们掌握的最佳信息去建构连续统一的历史叙述(关于过去的叙述),从而解释人类所栖居的宇宙的存在物及其性质,以及我们所隶属的群体。这正是传统的造物主神话所讲述的故事。所有的读写文化也在多层面上创造了关于起源的相似叙述。根据基督教的宇宙学说,这个宇宙大约已经有5000~6000 岁,而地球是其中心。在过去的1500年里,这个故事为基督教世界的历史思想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时至今日,一些人仍然在同样的框架中思考问题。即使在科学革命已经削弱了基督教宇宙观的可靠性之后,历史思想家仍然继续建构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普世地图,只不过现在他们将之置于更加世俗的思想传统之中,其思想依据来源于牛顿科学。普世史诞生于启蒙时期,在19 世纪得到发展。这一时期既受到黑格尔写作风格的影响,也受到卡尔·马克思写作传统的影响。甚至被认为是现代史学先驱、开创历史学事无巨细,悉查本末的实证研究传统的兰克(Leopold von Ranke)也坚持认为,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普世史的创立。毕其一生,兰克都在试图撰写这样的历史。
然而,今天,这种撰写普世史的古老传统却鲜有人提及。它在19世纪末突然彻底消失了。至于其消失的原因,人们依然不太清楚。民族主义的视角阻抑了对各种社会共性的探究,而更注重地理和文化的个性。随着自然科学的地位日渐提升,它也在严谨性和精确性方面提高了所有学科的标准,同时也揭示了普世史实证基础的不足,哪怕是其最有意思的叙述都存在实证基础不足的问题。于是,历史学家们开始抛弃宏大的、推理式的历史叙事,转向详细的实证研究。他们效仿兰克的研究传统,将学术研究建立在档案研究的基础上。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1946 )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曾专攻俄罗斯史及苏联史,自20世纪80年代起转向从大尺度钻研世界史,大历史(Big History)学派创始人,国际大历史协会首任创会主席。现任悉尼麦考瑞大学大历史研究所所长,麦考瑞大学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设计师兼首席主讲教师。20092013年,任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世界级大学杰出教授。
2008年,克里斯蒂安与比尔·盖茨一同创设大历史项目(The Big History Project),旨在中学阶段推广大历史教育,目前已在全球美国、澳洲,以及中国香港、北京、上海等数千所大学和中学设立大历史课程。曾在世界各地做过多次大会的主旨演讲,包括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他所做的有关大历史的TED演讲《18分钟读懂大历史》(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已有近1000万人观看。
主要著作有《时间地图》(Maps of Time: An Introduction to Big History)、《极简人类史》(This Fleeting World: 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起源:万物大历史》(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等,深刻影响了大众读者对人类历史的认知。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
一代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与斯宾格勒、汤因比齐名,被誉为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开辟了一个西方世界史学的新时代。
1963年,威廉·麦克尼尔以一部《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一举成名,并因此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他笔耕不止,迄今已出版30多部作品。1996年,因其在欧洲文化、社会和社会科学领域里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伊拉斯谟奖。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他颁授国家人文勋章,以表彰其在人文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其他主要作品有《世界史》(A World History)、《瘟疫与人》(Plagues and Peoples)、《竞逐富强》(The Pursuit of Power)、《人类之网》(The Human Web,与其子约翰麦克尼尔合著)、《追寻真理》(The Pursuit of Truth)等。
杰里·H. 本特利(Jerry H. Bentley,19492012)
著名历史学家,世界史大家。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史研究中心主任。他从1990年起担任《世界史》杂志的创始主编。研究方向为早期现代欧洲文化史和世界历史上的跨文化互动。
约翰·R.麦克尼尔 John R. McNeill (1954 )
美国乔治顿大学环境史教授,著名世界环境史大家。与其父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世界史》作者)合著全球史经典佳作《人类之网》,引发巨大关注。主要著作有《太阳底下的新鲜事》(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蚊子帝国》(Mosquito Empires)、《大加速》(The Great Acceleration,与彼得·恩格尔克合著)等,并主编《全球环境史指南》(A Companion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History)。其中《太阳底下的新鲜事》被《泰晤士报》评为最优秀的科学作品,并荣获美国世界史学会2001年度最佳图书奖及森林学会图书奖;《蚊子帝国》获颁美国历史学会贝弗里奇奖,同年获得汤因比基金会颁发的人文学术及公共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