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局外人》
《局外人》是法国加缪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局外人》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局外人》通过塑造莫尔索这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及人与社会的对立状况。莫索尔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谬,不近人情,实则正是他用来抗击这个荒谬世界的武器。
《局外人》酝酿于1938年至1939年,完成时间基本上可确定是在1940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加缪26岁,此时他已在亲友的资助下完成了大学学业,专业是哲学。并且已经开始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戏剧方面,他不仅写剧本,还办剧团,甚至亲自登台表演。从希特勒上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加缪一直积极投入反法西斯抵抗运动。1940年,他离开阿尔及利亚,前往巴黎,参加地下抵抗运动。1942年,加缪出版了小说《局外人》,一举成名。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莫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这种叙述毫无抒情的意味,而只是默尔索内心自发意识的流露,因而他叙述的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姿势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以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因为别人的姿势和语言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可理解的。
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默尔索自发的意识。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因为审讯几乎从不调查杀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计把杀人和他母亲之死及他和玛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就像他的那句话:“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加缪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20世纪伟大的作家、时任法国文化部长的马尔罗这样对加缪定论:“二十多年来,加缪的作品始终与追求正义紧密相连。”即使是曾经跟加缪反目成仇的萨特也表示:“他在本世纪顶住了历史潮流,独自继承着源远流长的醒世文学,他怀着顽强、严格、纯洁、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向当今时代的种种粗俗丑陋发起了胜负难卜的宣战”。
瑞典文学院在授予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辞中说:“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
《纽约时报》称:“这是从战后混乱中冒出来的少有的文学之声,充满既和谐又有分寸的人道主义声音。”《时代》周刊也高度赞扬加缪的人道主义精神。 美国作家福克纳在谈到阿尔贝·加缪的时候说:“他有着一颗不停地探求和思索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