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2019)》为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的新年度报告书,主体内容由四篇十六章构成。
第一篇为2018-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总体评述,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分析近一年来中国中小企业总体发展状况及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动态和新亮点,同时系统地梳理了2018年以来国家及各地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政策与法规,包括中小企业财税金融、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及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政策。
第二篇为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包括第四章至第六章,是本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基于国内外相关新前沿理论和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运用本研究报告确立的景气指数评价方法,收集选取统计数据、上市中小企业财务数据以及中小微企业景气监测问卷调查数据,计算出中国大陆31个省份、七大地区的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中小企业总体发展及不同区域发展的新现状和动态趋势。
第三篇为中国区域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实证研究,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持续聚焦浙江省小微企业开展景气测评和区域实证分析。基于浙江小微企业景气监测新数据,计算2018年浙江省11市和主要行业小微企业景气指数,并针对当前浙江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等。
第四篇为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热点专题研究,包括第九章至第十六章。主要针对当前中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热点问题,结合案例分析进行专题研究。内容包括“智能+”“互联网+”、减税降费、金融科技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评价专题研究以及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等。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资料,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市场主体数量从1978年的49万户,增长到2018年年底的1.1亿户,增长了200多倍。其中,实有企业达到3500万户,日均新设企业近2万户,中小微企业占99%。私营企业在允许登记后的1989年,总数不过9.05万户,到2018年年底达3110万户,近30年增长了340多倍;个体工商户从1978年的14万户,增加到2018年年底的7240万户,40年间增长了500多倍。这首先得益于中国商事制度的改革,“证照分离”解决了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难题,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多证合一”等使涉企证照大幅精简,开办企业愈加便捷。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一次性提升32位,从上期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
近年来,中国新设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成为创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标志,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特别是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可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池仁勇,国家二级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现任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浙江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课题组组长,兼任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工业与技术研究组织协会(WAITRO)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研究领域为中小企业创业管理、创新网络,是中国早从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的学者之一。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12&ZD199和17ZDA088)、国家自然科学主任基金应急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在《管理世界》《科研管理》、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十余部。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2013年获美国中小企业协会(USASBE)年度会议企业家和公共政策论文奖。兼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年鉴》执行副总编、《浙江省通志·乡镇企业卷》常务副主编等。
林汉川,国家二级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校特聘教授、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工业大学特聘教授等职。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通讯评审专家。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其中作为首席负责人主持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与教学奖励26项,其中,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项、北京市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3项、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著作奖1项、武汉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以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有3篇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批示,有4篇研究报告被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采用;已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20多部,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家期刊发表80多篇,国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
刘道学,经济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副教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中国中小企业景气动态监测研究所副所长,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创业与创新成长、区域产业经济、国际经济经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30余篇(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Y084)、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3NDJC0042)、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12C25066)、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择优资助项目(QJC1302016)及浙江省技术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等7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其他各类科研项目多项。作为主要成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
秦志辉,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正局长级)、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秘书长。先后主编《中国中小企业年鉴》《中外企业案例解析》《中小企业研究热点》《中国中小企业大讲堂》等多部著作,并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贸导刊》等报刊发表《小企业绝非责任“盲区”》《中小企业怎样做品牌》《快、准、灵是企业成功的秘诀所在》等多篇论文。先后主持完成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项课题和规划。
第一篇 2018-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总体评述
第一章 2018-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2018-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一 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二 国内经济形势面临挑战
三 2018-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述
第二节 2018-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一 中小企业发展总体状况
二 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三 2018年中小企业发展简评
第三节 2018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热点
一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探索
二 “智能+”“互联网+”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 税费制度改革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 金融科技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 区域高质量一体化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2018-2019年中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与总体特征
一 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特征
二 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特征
第二节 中国区域小微企业发展比较分析
一 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比较
二 各省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比较
第三节 中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亮点
一 东部地区
二 中部地区
三 西部地区
第三章 2018-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政策
第一节 国家及各部委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
一 中小企业财税金融扶持政策
二 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扶持政策
三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政策
四 中小企业其他专项政策
第二节 各地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
一 东部地区
二 中部地区
三 西部地区
第三节 重点政策解读与评述
一 鼓励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二 《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最新版解读
三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第二篇 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第三篇 中国区域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实证研究——浙江小微篇
第四篇 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热点专题研究
2018年中国中小企业大事记
附表 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数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