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故事,是从自己人生的大海中捧出的几朵青春浪花。
后记
从警察岗位上退了休,繁忙、紧张的身心终于松弛下来。孩子们各忙各的事儿,我终日赋闲家中,抚髀兴嗟。
站在落地窗前,凭栏望着那轮渐渐西沉的夕阳。落日在晚霞簇拥下仍然灿烂夺目,我顿时感慨万千。
回首往事,六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已悄然离去。在这漫长的几十年中,有过欢乐,有过痛苦,有过激情和辉煌,有过蹉跎和挫折,其间饱含奋斗与拼搏的汗水,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更多的是对生活和工作的挚爱与深情。可以骄傲地说,自己的一生没有因碌碌无为而虚度。
我感谢上苍让我降生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度里,更庆幸能生活、工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给我提供了工作机会,给了我奋斗与拼搏的巨大动力,使我能在宽广舞台上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我感谢时代,感谢命运,更感谢祖国,感谢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回忆在机关工作的那些日子,曾经起草过许多简报、讲话、报告、会议纪要等机关应用文,也在刊物上发表过几篇散文,自认为还能写些东西。眼下的退休生活虽无忧无虑,但长此以往,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光阴?不!不能这样继续下去,老有所为才算一生不留遗憾。我要写些文章,也好给孩子们留下点儿精神财富。基于此,跑了几趟图书馆,阅读了一些资料,又翻阅了藏书和日记,忽然来了兴致,于是重新爬起了格子。
书中故事,是从自己人生的大海中捧出的几朵青春浪花。
日月如梭,今天总算给这部小说画上了句号。
寄希望这部小说,能给当代青年一些启迪,这也算是一位共产党员为当下这个伟大时代所尽的绵薄之力吧!
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最后,要特别感谢家人的鼓励与支持,感谢同学、战友的建议与指导。
郭希吉,男,1945年11月29日生,河南安阳人,大专文化程度。曾做过乡村小学教师。入伍提干后,历任军械助理员、政治干事,后调军区机关工作。从部队转业后,在公安机关工作,三级警监警衔,现已退休。热爱文学,曾发表《永恒的怀念》《小雨中的哀思》《弯月》等散文,《如歌的青春岁月》是其长篇小说处女作。
第一章 故乡
永定集
栅栏村
施工员
小学教师
第二章 参军
背窑
应征
体检
圆梦
第三章 往事的回忆
童年
受气
郜士贵
第四章 告别故乡
最后一课
家人
高兰英
别家
洹河是豫北大地上一条古老的河流。在青年迩戈看来,这条母亲河终日闪着晶莹的泪光,呜咽着从故乡的胸膛上流过,低吟着深沉、悲切、哀怨的歌。
这一刻,萧瑟的秋风惶惑地掠过河面,抚慰着惨白的河水,顺着蜿蜒的河道向东流去。迩戈爱读书、爱思考,对故乡的历史、地理有所了解,知道商王盘庚在这片土地上建过都城,甲骨文中有“戊子贞,其烄于洹泉”的记载;知道洹河发源于林虑山,全长近170公里,河水流至林县的横水潜入地下,潜流到善应露出地面,百亩泉水,串串腾升,“遏横而入,逢善便出”的清澈洹水,滋润着豫北大地;知道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袁世凯,曾在洹河岸边的洹上村韬光养晦;知道冯玉祥、张作霖曾在洹水两岸大打出手,鏖战将近一个月,史称“豫北战役”……
秋风拂过发梢,迩戈收回思绪,开始打量起有些冷清的永定集。
永定集是公社所在地,除了公社大院,信用社、税务所、粮站、棉站、卫生院、兽医站、供销社、戏院等也设在永定集。此外,镇上还有一所颇具规模的完全小学,内设初小、高小两个部,在校学生近七百名。迩戈想,这永定集还真算得上整个公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洹河故道呈南北走向,将偌大的永定集一分为二,一座古老的桥横跨在故道上。桥是三孔石拱桥,长十余丈,宽三丈,用青色条石构筑而成,造型庄严古朴,气势雄伟,桥身嵌有大量浮雕图案。据文献记载,此桥建于五代时期的后梁,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永定集的象征。石桥桥面上,有两条明显的车辙,深至脚踝。由此可见,经年累月曾有数不清的畜力车从上面经过,由昔日交通运输的繁忙,可知永定集当时的繁华,而且其历史肯定悠远得惊人。
纵横交错的巷陌,如同蛛网一般,把永定集分割为多个条块。迩戈听老人们说,洹河上以前能行商船,永定集是豫北商路上出了名的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商帮繁荣了永定集的工商百业。老人们还说,以前的永定集四周建有四五丈高的城墙,城墙外环绕着又宽又深的护城河。追忆往昔的繁华,总有老人唉声叹气地说:“唉,如今,城墙塌了,砖头被拉去修房建屋了,护城河的水也没有了……”
迩戈心底,依稀存有小时候骑在父亲脖子上来永定集“赶会”的片段。那时的永定集,除了逢农历三、六、九为集日,每年阴历五月、九月还要举办商贸大会。永定集的商贸大会,会期长达半个月,是整个豫北地区的商业盛事,东至回龙、南乐,西至水冶、林县,南至汤阴、汲县,北至柳园、武安,各地商贾都会带着货物和发财梦如期而至。会上设有牲口市、木料市、农具市、家具市、家畜家禽市、食品市、农副产品市、布匹绸缎市、药材市等,货摊、商铺在街道两旁鳞次栉比,叫卖声不绝于耳,东大街戏院里则终日喧嚣着锣鼓家伙声……
不知从何时起,永定集的热闹与繁华没了踪影,留下的是颓墙断壁和满目萧条。如今的永定集,有如墙根闲坐忆往的那几位老人,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地目送着韶光华年渐行渐远。
触景生情,迩戈不由得想起自己高考落榜这段日子的遭遇,心情蓦然沉郁起来。他失去了在街上转悠的兴致,决定马上往家走。
迩戈是来公社开会的。他顺着公社大院旁的西街快步西行,出了只剩下地名的西镇门,就踏上了乡间的泥泞小道。
雨雾慢慢遮住了太阳,树木、秋庄稼以及行人在蒙蒙雨雾中渐次模糊。迩戈伸开双掌试了试,发现雨开始下起来,但又似乎不是在下雨,倒像是下雾。密如蛛网的雨丝慢慢飘洒下来,迩戈觉得凉凉的。
绵绵细雨,洁净了豫北大地的秋色。
发黄的叶儿,在细雨、秋风中徐徐飘落。野草开始枯黄,弯着腰低垂着头。毛毛细雨落洒在草叶上,汇成水珠,顺着叶梗滴落下来,像是在哭泣。
迩戈低着头,继续向前走。等他抬起头,栅栏村已出现在面前。抬眼望去,整个村子显得破败不堪。迩戈的家,就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
迩戈觉得栅栏村的村名叫得有些怪异,不知是何年、何人命名的。周围的村庄,一般都叫什么李家村、张家庄或赵家寨,一听便知这村庄住的主要是什么姓氏。自家住的村子却叫栅栏村,旁人叫起来别扭,自己也觉得可笑。
栅栏村人口不多,姓氏却不少。究其原因,大概是各地逃荒要饭的来到此地后,看这里住户不多,土地不少,原住民又善良,于是就在此地落户生根,渐渐出落成姓氏庞杂的村庄。
在栅栏村,迩戈家是大姓,有十几户人家,一百多口人,土地和人口占全村的一半以上。其中一户是地主,说起来这户人家当地主还真有些冤,土改前几年才靠省吃俭用买了二十几亩土地,加上几辈人积累的土地,总共不到百亩,但全村就数你土地多,还雇有长工、短工,你不地主谁地主?别的姓氏人口都不多,最少的赵姓只有两户人家,其中一户也被划为地主,主要是因为老赵平时比较霸道、蛮横,且很抠门,有欺压邻居、克扣长工工钱等劣迹,故而大家都觉得地主帽子戴在老赵头上正合适。
迩戈家族的十几户人家大都过着比较殷实的生活,多数家庭都有整齐的房屋、宽敞的院子、高高的院墙,好几户人家都有人在外工作,有的当干部,有的当工人,有的当教师,另几户人家则有人常年在外跑买卖。栅栏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迩戈家虽然平时吃不上细粮、荤腥,但粗茶淡饭总是不缺,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他姓氏则不然,除地主老赵家有几间砖瓦房,多数人家住的是土坯草房,日子过得很紧巴。
在迩戈看来,自己这个家族能过上好日子,主要是家家户户都遵从祖训,重视对下代的教育,不论是男孩还是丫头,只要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再困难也要将孩子送到永定集去念书。有了文化、有了知识,自然就容易有出息、有出路。迩戈家族不仅在栅栏村,在方圆十里八乡也有着好名声,男孩子到了定亲年龄,外村有合适姑娘的人家会争相托人来提亲,而且要的彩礼不多,有的甚至不要彩礼。村中日子过得最恓惶的那几户人家,则很不重视下代人的教育,甚至全家人都是瞪眼瞎,斗大的字不识一升,日子越过越难,男丁娶媳妇难,而且要花费很多彩礼。除了迩戈家族,村中其他姓氏都有一位以上的老光棍。
一场细雨,让穿村而过的那条土路很快泥泞起来。几只鸡在路边低头啄食,一只掉了毛的灰狗对着迩戈汪汪吠叫,迩戈一声呵斥,灰狗立即夹着尾巴跑了。迩戈家住在村西头,他从村东进村,只能踏着泥泞小心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