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介绍和评介,人力资本理论应用价值分析框架的确立,深入探究人力资本理论对首都经济发展,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应用价值,并进一步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获取人力资本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在详实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析和
农民工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关键。工作时间是反映企业劳动关系现状的重要指标。建筑与房地产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调查是典型行业、典型群体的调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第三代农民工作为典型的劳动者群体已经步入政府、专家和学者的视域,第三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现状反映企业对该群体的尊重和重视程度,也是反映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指标。政府、企业、工会是劳动关系的直接相关方,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方协商机制也是解决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的重要途径。
2016年2月3日和2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新经济”进行了详尽解读,提出要让政策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等倾斜,大力发展“新经济”。在新经济下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将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迈进,进而成为制造强国,最终形成“中国智造”。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就业结构也会随之转型升级,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出现,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人力资本水平高、技能高的劳动者,而人力资本水平低、技能低的劳动者容易被替代,就业困难。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会促使新型企业劳动关系的出现。新经济下还会出现新的就业形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分享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新的经济模式促使“零工经济”的出现,企业中“非典型雇佣”的用工模式趋势增强,企业劳动关系呈现动态化、灵活化、非均衡化的特征。
农民工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关键。工作时间是反映企业劳动关系现状的重要指标。建筑与房地产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调查是典型行业、典型群体的调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第三代农民工作为典型的劳动者群体已经步入政府、专家和学者的视域,第三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现状反映企业对该群体的尊重和重视程度,也是反映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指标。政府、企业、工会是劳动关系的直接相关方,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方协商机制也是解决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的重要途径。
第1章,绪论。本章介绍了研究概况,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价值,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的创新点等。
第2章,新经济下就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与对策。就业结构可以根据其内部结构划分为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劳动者结构,本章从这三个维度综合分析我国新经济背景下的就业结构现状,进而探讨就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发的新型企业劳动关系问题。
第3章,新经济下新就业形态引发新型企业劳动关系。新就业形态从工资收入、工作时间以及劳动关系等方面形成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新表现,新就业形态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弹性化的特点。在劳动争议纠纷中常常表现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认定问题,促生了新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第4章,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问题与对策。本章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预储账户、农民工工资欠薪应急周转金和欠薪保障基金制度为重点,分析了我国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农民工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关键。
第5章,我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中高级管理者工作时间调查研究。以北京、上海等典型地区的建筑和房地产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为调查研究对象,应用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北京、上海地区的建筑和房地产业中、高级管理者的加班现状。
刘娜,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兼职研究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咨询专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学会理事,中国劳动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北京地区博士后联谊会理事。在CSSCI等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包括CSSCI检索、EI检索、ISTP检索)40余篇,主持和参与3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点)课题和省部级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价值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2 研究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对国外文献的梳理
1.3.2 对国内文献的梳理
1.3.3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主要内容
1.5.1 研究对象
1.5.2 总体内容框架
1.6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经济下就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与对策
2.1 理论分析框架
2.1.1 核心概念
2.1.2 理论基础
2.2 我国就业结构转型升级现状
2.2.1 就业的产业结构现状
2.2.2 就业的区域结构现状
2.3 新经济促进就业结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2.3.1 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
2.3.2 区域供求不平衡
2.3.3 人力资本质量偏低
2.3.4 人工智能的威胁
2.4 促进我国就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2.4.1 加快城镇化进程
2.4.2 稳步推进技术选择和技术创新与就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匹配
2.4.3 建设大学生创业扶持动态系统
2.4.4 构建失业预测、监察和评估机制
2.4.5 加快加强劳动者教育培训
第3章 新经济下新就业形态引发新型企业劳动关系
3.1 新经济模式
3.1.1 “平台经济”:新经济引领者
3.1.2 “共享经济”:经济的变革者
3.2 新就业形态下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表现
3.2.1 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新表现
3.2.2 企业劳动关系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新表现
第4章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问题与对策
4.1 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历史变革
4.2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基本情况
……
第5章 我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中高级管理者工作时间调查研究
第6章 新经济下劳动力市场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第三代农民工为例
第7章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