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会计科目设置与实操大全(全新升级版) 本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新颁布的《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财会〔2017〕22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解析176个会计科目的总分类科目以及明细科目的设置,编制284个会计业务核算实例,446幅图表与记账凭证。结合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具体解析会计科目的运用及账务处理。 简洁解析176个科目企业会计科目和政府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应用,涉及建筑施工、房地产、商业、制造业、酒店、餐饮、外贸、金融、保险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以日常业务为蓝本,结合准则和税法诠解账务处理。 《会计科目设置与实操大全(全图解)》自2015年10月出版之后,多次重印。因涉及工业、商业、房地产、建筑、保险、银行、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具体介绍会计科目设置方法,以图解及案例的形式解析业务处理,会计分录简洁易记,操作方法详细具体,深获读者喜爱。 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部分条款,增加会计科目,如合同资产、合同负债等,核算方法也与以往不同;另外,根据《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018〕21号)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本书部分内容已不符合要求,因此修订再版。 目前,会计准则及制度变化如下: 1.新收入准则 2017年7月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财会〔2017〕22号)(简称新收入准则)。在收入时间的认定、交易价格的确定、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会计处理、合同成本的处理、特定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列报和披露均有本质的变化。新收入准则将会影响很多行业的收入确认时点和金额,收入确认的进度可能加快或推迟。其中,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房地产、建筑施工、零售、电商、网络游戏、软件、电信、制造业等。 财政部规定,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另外还有《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2018)》《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应用指南2018)》《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等。 2.新金融工具准则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主要针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旨在防控金融风险。新修订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以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作为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依据,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即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同时,将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由已发生损失法修改为预期损失法,要求考虑金融资产未来预期信用损失情况。 财政部规定,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3.政府会计制度、准则 借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相关规定,2015年以来,财政部相继出台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又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制度》构建 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财务会计在资产方面,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受托代理资产、研发支出等会计科目;在负债方面,增加了预计负债、受托代理负债等会计科目;在净资产方面,增加累计盈余、权益法调整、无偿调拨净资产等会计科目。预算会计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科目核算。 4.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企业会计科目篇和政府会计科目篇两部分,其中企业会计科目篇根据科目性质分为6章:第1章会计科目概述;第2章资产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3章负债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4章所有者权益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5章成本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6章损益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政府会计科目篇共5章:第7章政府会计资产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8章政府会计负债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9章政府会计净资产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10章政府会计收入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11章政府会计费用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12章预算收入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13章预算支出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14章预算结余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 除了以上新增内容,本书对原有内容进行修订,使之与实际业务接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统一会计核算要求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编者《会计科目设置与实操大全(全图解)》自2015年10月出版之后,多次重印。因涉及工业、商业、房地产、建筑、保险、银行、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具体介绍会计科目设置方法,以图解及案例的形式解析业务处理,会计分录简洁易记,操作方法详细具体,深获读者喜爱。 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部分条款,增加会计科目,如合同资产、合同负债等,核算方法也与以往不同;另外,根据《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018〕21号)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本书部分内容已不符合要求,因此修订再版。 目前,会计准则及制度变化如下: 1.新收入准则 2017年7月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财会〔2017〕22号)(简称新收入准则)。在收入时间的认定、交易价格的确定、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会计处理、合同成本的处理、特定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列报和披露均有本质的变化。新收入准则将会影响很多行业的收入确认时点和金额,收入确认的进度可能加快或推迟。其中,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房地产、建筑施工、零售、电商、网络游戏、软件、电信、制造业等。 财政部规定,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另外还有《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2018)》《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应用指南2018)》《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等。 2.新金融工具准则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主要针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旨在防控金融风险。新修订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以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作为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依据,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即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同时,将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由已发生损失法修改为预期损失法,要求考虑金融资产未来预期信用损失情况。 财政部规定,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3.政府会计制度、准则 借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相关规定,2015年以来,财政部相继出台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又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制度》构建 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财务会计在资产方面,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受托代理资产、研发支出等会计科目;在负债方面,增加了预计负债、受托代理负债等会计科目;在净资产方面,增加累计盈余、权益法调整、无偿调拨净资产等会计科目。预算会计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科目核算。 4.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企业会计科目篇和政府会计科目篇两部分,其中企业会计科目篇根据科目性质分为6章:第1章会计科目概述;第2章资产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3章负债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4章所有者权益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5章成本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6章损益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政府会计科目篇共5章:第7章政府会计资产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8章政府会计负债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9章政府会计净资产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10章政府会计收入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11章政府会计费用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12章预算收入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13章预算支出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第14章预算结余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 除了以上新增内容,本书对原有内容进行修订,使之与实际业务接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统一会计核算要求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编者 张颖,财务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师。任职于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多年,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经验。出版多部会计类图书,在我社出版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真账实操全图解》《会计科目设置与实操大全(图解版)》《财务公式运用大全:不可不知的180个公式(图解版)》等。 目录 上篇 企业会计科目 第1章 会计科目概述 / 002 会计科目的设置 / 002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 003 会计科目设置的方法 / 003 第2章资产类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 / 007 库存现金 / 007 库存现金核算范围 / 007 库存现金科目的设置 / 008 库存现金的日常账务处理 / 008 期末登记现金日记账 / 014 银行存款 / 015 银行存款核算范围 / 015 银行存款科目的设置 / 015 银行存款的日常账务处理 / 016 期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 018 其他货币资金 / 018 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范围 / 018 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设置 / 019 其他货币资金的账务处理 / 020 交易性金融资产 / 022 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范围 / 023 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设置 / 023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 024 债权投资 / 029 债权投资入账价格及摊余成本 / 030 债权投资科目的设置 / 031 债权投资的账务处理 / 031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 037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的适用范围 / 037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的设置 / 038 债权投资减值的账务处理 / 038 其他债权投资 / 041 其他债权投资分类 / 041 其他债权投资账务处理 / 042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044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科目设置 / 044 发行方的账务处理 / 045 投资方的账务处理 / 046 应收票据 / 052 应收票据科目的设置 / 053 应收票据取得的会计处理 / 053 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 / 055 应收账款 / 057 应收账款科目的设置 / 058 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 058 坏账准备 / 059 坏账准备的适用范围 / 059 坏账准备科目的设置 / 060 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 060 余额百分比法 / 061 账龄分析法 / 064 销货百分比法 / 064 个别认定法 / 065 合同资产 / 065 合同资产科目的设置 / 066 合同资产的账务处理 / 066 其他应收款 / 068 其他应收款科目的设置 / 069 其他应收款的账务处理 / 069 材料采购 / 070 材料采购科目的设置 / 070 材料采购的账户结构 / 070 材料采购的账务处理 / 071 在途物资 / 072 在途物资科目的设置 / 073 在途物资的账务处理 / 073 原材料 / 074 原材料科目的设置 / 074 原材料购入的核算 / 075 原材料的发出计价与核算 / 076 原材料发出的汇总核算 / 080 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 081 材料成本差异 / 081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设置 / 082 材料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 082 库存商品 / 086 库存商品的账户结构 / 086 库存商品科目的设置 / 086 库存商品的账务处理 / 087 开发产品 / 088 开发产品科目的设置 / 089 开发产品增加的核算 / 089 开发产品减少的核算 / 090 商品进销差价 / 092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设置 / 092 商品进销差价的账务处理 / 093 发出商品 / 095 发出商品科目的设置 / 095 发出商品的主要账务处理 / 096 委托加工物资 / 097 委托加工物资科目的设置 / 097 发给外单位加工物资的账务处理 / 097 支付加工费、运杂费账务处理 / 098 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物资账务处理 / 098 周转材料 / 099 周转材料科目的设置 / 099 一次转销法账务处理 / 100 五五摊销法账务处理 / 101 存货跌价准备 / 102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设置 / 103 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 / 103 不同情况下可变现净值的计算 / 104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 105 长期股权投资 / 107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设置 / 108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 / 108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核算 / 110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 1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 11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的设置 / 11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账务处理 / 114 投资性房地产 / 115 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设置 / 116 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 117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 118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 120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 121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 123 长期应收款 / 124 长期应收款科目的设置 / 125 长期应收款的账务处理 / 125 未实现融资收益 / 128 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的设置 / 128 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账务处理 / 129 固定资产 / 134 固定资产确认与分类 / 135 固定资产科目的设置 / 135 外购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 136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 139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 142 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 / 143 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 145 固定资产的处置 / 145 累计折旧 / 146 累计折旧科目的设置 / 146 累计折旧的适用范围 / 147 累计折旧方法 / 148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15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设置 / 15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减值测试 / 15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 152 固定资产清理 / 153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设置 / 153 固定资产清理的账务处理 / 154 在建工程 / 157 在建工程科目的设置 / 157 在建工程的账务处理 / 157 工程物资 / 162 工程物资科目的设置 / 162 工程物资的账务处理 / 163 无形资产 / 165 无形资产科目的设置 / 165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 166 无形资产的处置 / 171 累计摊销 / 174 累计摊销科目的设置 / 175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 / 175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摊销 / 176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176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设置 / 177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 177 长期待摊费用 / 178 长期待摊费用特征与原则 / 178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设置 / 179 长期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 / 179 递延所得税资产 / 180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设置 / 180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务处理 / 181 待处理财产损溢 / 184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设置 / 184 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账务处理 / 184 应收利息 / 186 应收利息科目的设置 / 186 应收利息的账务处理 / 187 应收股利 / 188 应收股利科目的设置 / 188 应收股利的账务处理 / 189 商誉 / 189 商誉科目的设置 / 189 商誉的账务处理 / 190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191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的设置 / 191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账务处理 / 192 存放同业 / 193 存放同业科目的设置 / 193 存放同业的账务处理 / 193 结算备付金 / 194 结算备付金科目的设置 / 194 结算备付金的账务处理 / 194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196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科目的设置 / 196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 196 应收分保账款 / 197 应收分保账款科目的设置 / 197 应收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