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学》是由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反映四川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论文集,每年二辑,本书为《蜀学》第十五辑,是2018年度的第二辑,全书为繁体横排出版。其内容是关于蜀学理论、蜀学思想、蜀学史、蜀中学者以及蜀学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涵盖了对四川蜀地历史文化发展的溯源,对蜀中学术及人物的评价及研讨,对不同历史时期蜀中代表学人及其学术特色的探讨以及对蜀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总结等,反应了四川学术发展的大体趋向,具有一定的学术及参考价值,对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纪念扬雄逝世2000周年专栏
试论“王音”确实是“荐雄待诏”者
扬雄“失节”辩
《法言》与典故
扬雄《太玄》成书及原本考论
扬雄四大赋蕴含的文学理念
论扬雄对大禹研究的贡献
试析扬雄文化精神在绵阳的传承与发展
纪念扬雄逝世2000周年暨四川省扬雄研究会第二屈学术会议综述
蜀中名人
从李冰治水看秦之治蜀
论杜甫诗中的“明君”与“贤相”——以刘备、诸葛亮为考察中心
近藤元粹杜诗评点研究
试析北宋名臣赵扦的百姓情怀
陈尧佐年谱
重“学”与重“道”:关于苏辙道德文章的考察
苏辙墨迹《子瞻及予书跋》探析
清代郫县诗人盛大器研究三题
陈铨生平创作年表
贺麟对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的会通
徐蔚南在渝期间的活动与着译条述
蜀学史论
《张问陶资料汇编》补遗
清代大诗人张船山墓重修记
清代崇州学术概略
宦蜀名人留下的对联文化粹编与赏析
刘酝泉《稻城县之一瞥》校注
晚清川西唱词《松游小唱》整理研究简述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评董湘琴《松游小唱》的校注、整理与研究
蜀学访谈
孜孜探索蜀学源流与精神——谭继和、祁和晖伉俪蜀学访谈录
杨世文:中国经学传统视域下的廖平
蜀学(第十六辑)》:
这条诛语把扬雄“打翻在地,再上踏一只脚”,彻底否定了扬雄,决定了扬雄被湮役至今的噩运。康熙写这一段批语时耍了个花招,他让“恬于势利”和“贪恋爵禄”这两个意义截然相反的词语并存,是为了让人们觉得他的话是公允的,从而信服他对扬雄做出的评价——“以一身事二姓,大节已亏”。这比此前所有对扬雄的“诛语”加起来的分量都重,扬雄就休想翻身了。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用“以一身事二姓,大节已亏”宋批判扬雄呢?因为他要警告当时朝廷里那些心怀“以一身事二姓”主意的汉族大臣。板于这个问题,要从清初文化界的思想状况说起。
清朝人阅后的初期,清朝统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文化习俗方面开始汉化,顺治皇帝本人就“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渐有更张”(《清世祖实录》卷一四四),康熙皇帝更是熟读儒家经书,尤其尊崇朱熹,推崇程朱理学,认为“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不可不学,不可不行”(见《清圣祖实录·卷二六六》),并且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特意把朱熹从原来在孔庙东庶“先贤”位置上“升于大成殿十哲之次”,成为第十一哲,大大抬高了朱熹在儒学界的声望和在文化上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