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法国葡萄酒并非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物品。在纳粹领导人眼中,随着法国的战败,法国葡萄酒成了最珍贵的战利品。从1940年开始,柏林政府便任命德国葡萄酒专家为官方代表,即“葡萄酒监工”(Weinführer)前往法国各大葡萄酒产区,以协调迄今为止被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掠夺葡萄酒资源的行动。维希政府在其中扮演着暧昧不清的中介角色,许多法国葡萄酒专业人士也与占领者沆瀣一气,这场规模浩大的掠夺成为一场不堪回首的悲剧。在战争结束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时候重新开启这本尘封已久的苦涩档案,让读者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作者基于从未公布过的文件与资料完成了这份详尽的调查,真实再现二战时期纳粹在法国掠夺葡萄酒资源的疯狂行径,首次披露关于战争与贸易的诸多史料,掀开在德国占领与叛国者通敌背景下、法国葡萄酒世界里最黑暗的一页。
二战时期是法国历史上饱受折磨的时期,法国葡萄酒世界也经历了“痛苦与遗憾”。然而,那个满是贪婪且恬不知耻额的商人、下流的投机主义者、保持中立态度的人的葡萄酒世界,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一些歪曲的、想象出来的故事所掩盖。在这些虚构想象的故事中,你总能看到葡萄园主、法国葡萄酒贸易商与德国纳粹斗志斗勇,以保护珍贵的法国葡萄酒。然而,本书作者查考大量史料,完成的这部作品却打破了人们的想象,诚如作者所说“面对这一领域中只表现出英勇抵抗情形的主流声音,本书的重点则放在了令人不快的事实上”。
克里斯托弗?吕康(Christophe Lucand):研究葡萄与葡萄酒世界历史的专家,历史学副教授和博士,巴黎政治学院和勃艮第大学葡萄酒学院(又名儒勒?古约学院)讲师,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学设立的“葡萄酒文化与传统”教席的成员。陈虹燕;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翻译硕士,专业为法语笔译。周欣宇: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毕业,2019年《出版人》杂志“书业年度评选”社科类翻译奖获得者。
1.进入战争的葡萄酒 001
一种无处不在又受到控制的饮品 /// 002
政治影响下的葡萄酒外交 /// 006
巴特克罗伊茨纳赫,最后一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大会 /// 011
“假战”中的葡萄酒 /// 018
“士兵的热红酒” /// 025
2.葡萄酒热潮 033
战败冲击和商业动荡 /// 034
“葡萄酒领袖”和新秩序的出现 /// 041
母骡与马车夫的合作 /// 054
葡萄园重组 /// 060
被管理的市场和黑市 /// 071
3.大动荡 081
新一轮掠夺行动的困难和禁酒主义的重现 /// 082
德国人眼中的法国葡萄酒 /// 087
“葡萄酒法规”迈向终结? /// 093
1942 年秋天的转折点 /// 104
法定产区葡萄酒的胜利 /// 116
受到考验的全国原产地命名控制委员会 /// 123
4. 战败的幸福时光 129
黑市和纳粹的采购办公室 /// 130
您想要什么……这是交易! /// 135
“我生来就是合作者”! /// 144
给希特勒“秘密军队”的法国葡萄酒? /// 154
摩纳哥,世界葡萄酒交易中心 /// 161
5. 战争的狂热 173
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业的危机与变动 /// 174
维希政权,法西斯的土地均分主义和对葡萄种植业的保护 /// 177
勃艮第,没有交易的葡萄种植 /// 183
香槟,繁荣贸易的沸腾 /// 206
干邑和雅玛邑,德国黑市的中心 /// 220
波尔多,国家葡萄酒贸易的转车盘 /// 229
6.所有喝下的耻辱 245
终局,走向崩塌 /// 246
翻过战争的那一页:与敌人“合作”的问题 /// 255
合作?什么合作? /// 276
非法买卖与勾结 /// 306
7.结论 325
注释 331
参考文献 367
1940年5月13日,德意志国防军冲破了法国驻守在色当的脆弱防线。几天之内,德军穿越了默兹省,大部分同盟军也沦为了敌人的俘虏。对法国而言,这是全面的溃败,这场灾难,前所未有。几乎就在九个月前的13日,当时的法国总理保罗·雷诺(Paul Reynaud)呼喊着:“我们即将取得胜利,因为我们是最强大的。”这场“离奇的失败”掀开了法国历史上无比黑暗的一页,专断独裁的政治体制上台,一场规模浩大且组织严密的掠夺就此展开。
这场对法国经济持续了四年多的常规性掠夺并没有赦免葡萄酒的生产和交易,事情恰恰相反。就在进攻法国的几个月前,柏林政府正式将葡萄酒认证为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物资。他们认为葡萄酒是德国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在战斗中可以发挥鼓舞士气的关键作用,也是德意志帝国国内上流社会的必备饮品。1940年7月起,法国在经济上的屈从最终给德国创造了机会,后者接连骗取了势力范围内所有葡萄园出产的葡萄酒。之后几年, 纳粹发现了葡萄酒的其他价值。葡萄酒在战乱时期占据了国际贸易的中心地位,战争后期还用于生产军队优先关注的替代燃料。
1940 年夏天,为了满足纳粹政府庞大且日益增长的葡萄酒需求,德国开始通过一整套部署来对全法国的葡萄酒资源进行巧取豪夺。维希政府在其中扮演着暧昧的中介角色,法国葡萄酒行业内数以万计的专业人士也与掠夺者沆瀣一气。为了协调和监管有计划的大规模掠夺,纳粹政府以“法国葡萄酒进口商”为名,将德国最专业的葡萄酒专家派遣到法国葡萄种植大区。这些被法国人称为“葡萄酒监工”的人手握大权,尤其是他们拥有几乎无限的购买权以便迅速满足柏林的葡萄酒需求。他们能成功完成任务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长期与法国专业人士保持贸易往来,以至于对当地葡萄种植及酿造业形成了近乎完美的了解。冲突结束之际,按照条约,几千万瓶几十亿升的葡萄酒毫无障碍地运送到了敌人手中。这些条约极大的回报了德国在战争中付出的努力,保障了无数贸易商、葡萄种植者和当地中介的财富,却以直接牺牲法国的经济利益为代价。
刚才简要介绍给你们的这段历史,却从来没能成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整体研究对象。本书问世之前,虽然有些许涉及标志性葡萄庄园的研究可供参考,但是没有任何科学的相关历史调查。这是一个事实,葡萄酒并没有吸引历史学家的注意力。尽管法国的葡萄酒生产、进出口以及消费水平都排在世界的前列,他们仍然没有意识到葡萄酒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尽管葡萄酒在法国随处可见(1940年,700万法国人已经直接或间接地从事葡萄种植及酿造工作),尽管当时德国纳粹打算让屈从的法国沦为纯粹的农业原材料供应商,从工业方面对法国葡萄酒进行大规模掠夺,以上种种却从未促使任何人全面地调查过这段历史。
几个原因可以解释这种调查的缺失。长期以来,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历史被一些歪曲的、想象出来的故事填满,而这些故事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并为一些顺理成章的被提出的问题提供了预期的答案。长年以来,无论出版与否,关于葡萄酒话题的主流故事演变自大量异想天开、口耳相的奇闻轶事,我们可以明显察觉到其中缺乏批判精神、缺少有说服力的文献资料作为支撑。批评距离过小以及长期的信息交叉对照不足使某些作者创造出符合期待的“美丽故事”,这是一个有关葡萄酒世界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中,面对野蛮、敲诈、不公和掠夺,人们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在这些几乎所有人信以为真的虚构故事中,每个人都能读到这样的故事:绝大多数的法国葡萄酒酿造商为了保护自己的葡萄酒,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经济利益。这些故事得到了一致认可,占据了主流地位,法国葡萄酒领域的专业人士也表示认同,甚至一些当时葡萄酒贸易参与者的后人对此也深信不疑。这些故事往往体现出法国贸易商和葡萄种植者不可思议的聪明才智,他们用各种奇谲的计谋骗过了侵占者,冠以法国销量最多的葡萄酒之名,将劣质的酸酒给他们送去。贸易商逃过了常规搜刮,勇敢地对抗侵占者的权威,他们将“宝藏”隐藏在地窖的暗墙之后,有时德国军队的高官与这些酒近在咫尺。总之,这些高官总是被描述得严重缺乏洞察力。贸易抵抗侵占者,保护“法国优质葡萄酒”的英雄行为层出不穷,由此我们民族的伟大遗产得以保全。
但事实上,他们远不如故事中描绘得这样勇敢无畏。对比我们手头大量的历史文献,这些最离奇的传闻——有些虚构的情节足以媲美《虎口脱险》中的剧情——不得不让位给一段更粗暴的历史。法国葡萄酒在1940 年至1944 年——德国纳粹占领法国期间——的这段历史,实际上是一场长期以来人们试图遗忘的悲剧。一系列事件表明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逃避的宿命,它揭示了一个民族因为妥协与怯懦而自我放弃,然后走向衰落。由于与20 世纪初人们所信奉的道德价值不符,史学家们统计无数奴颜婢膝的妥协、难以置信的贪婪、暗地里斤斤计较的历史事件时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那些令人作呕的背叛者不惜违背良心,甚至危害国家利益, 也要寻求迅速、巨大的商业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