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
大人们生活在地球,而孩子们生活在B612小行星。对于他们来说,一天可以看到四十三次日落,火山是烟囱,玫瑰花会哭泣。
我们已经很少能体会到,孩子内心景象的奇特。
成人眼里枯燥的数字,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个跳跃着、舞蹈着的精灵;成人眼里一板一眼的句式与语法,对孩子来说就像是要让北极熊和火烈鸟都住在鼹鼠的山洞里。
孩子对世界始终充满了憧憬、幻想和好奇。他们天马行空、惊奇浪漫,他们无所顾忌、没有规则的束缚。他们还不能理解他们的天真和好奇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可以突破成年人用“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说辞所搭建的顽固的局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习成了很多孩子的负担;而数学,也变成了学习道路上的灾难。补习、陪读、呵斥、责骂成了生活的日常。孩子们渐渐误解:是不是学习不够好,就不值得快乐和被爱?不是第一名,就是坏孩子吗?
我们似乎在逼着孩子和自己参与了一场不可逆的人生竞赛,而路上错过的风景永远不会再现了。孩子们的人生经验不得不从胎教开始被无穷无尽的数字、字母和规则填满。他们逐渐学会了复杂的钢琴技术,演奏出优雅的音乐,却不能对蝉深埋地下十七年只为一个夏天的光明放声歌唱的情感有所认同。他们很小就记住一大堆的x和y,并学会把它们放到函数公式的正确位置,却不能理解这无数的x和y意味着无数的现象和可能——它可能是物体在太空中的动量,也可以为新产品确定合适的价格,计算遗传病患病率的方法同样可以在橄榄球赛中被用来判断是否应该在第四节发起进攻……数学的意义,代表了人的一切行为。
在付出了如此多可能性的代价下,我们似乎取得了成功,孩子们得到了好的成绩,进入了好的学校。但是孩子们不再对世界感到好奇,不再对未知充满想象,也不再拥有天真的时光。他们变得和我们一样机械,用成年人的事务主义衡量自己,逼迫自己占据优势的赛道和同龄人一决高下。他们都想做第一,却忘了他们是这世界上的唯一。
我们越来越会考试,数学家、物理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却越来越少。因为任何高贵的智慧,都是自由人的财富。把人作为知识的工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会把人变成物品而丧失自由的意志。然而,能够在人类任何领域内有所名望,甚至于登峰造极,抑或是开辟出一番新的广阔天地的创举,都绝不是被物化的工具人能够完成的。真正的富有吸引力和创造力的才华,要用灵魂打动灵魂,用智慧启迪智慧。
2005年,当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老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困扰我们至今。
也许,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对孩子的知识培养,而是我们对孩子灵性的培育。我们深知自己在拔苗助长,可实在也身不由己。
科学告诉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放松、不应该给孩子布置那么多作业,要听从内心的呼唤,陪伴孩子玩耍,培育孩子的创造力。可现实教育我们,难道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最后一名吗?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原稿时,我心里五味杂陈,书中呈现的教育理念在经济高度发达、没有生活压力的意大利是有可能的,但它想要给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带来什么实际操作体验,却有着无法言喻的困难。中国的老师、家长和孩子面临着意大利感受不到,也想象不到的压力和焦虑。但同时我认为,暂时不可能实现,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这些年来,我们太需要能走出国门,能够与国际大师交流、对话,各领风骚的数学家、艺术家、作家们来展现与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匹配的文化影响力了。可这方面似乎一直不如人意。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太过于看重“作为技术的知识”,而忽略了“人”本身就是最值得追逐的目的。
当我们感受到外面的风景,了解到世界上其实有另外一个看待孩子、看待教育的角度,也许我们就会发生一些改变。至少在孩子成绩不够好的时候,不会像从前那样觉得“未来一片黑暗““天要塌下来了”一样。孩子们要走向的未来,是我们这代人无法预料也无法想象的远方。一时的好坏、单一标准下的优劣,并不足以判断一个人未来的多样。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能力决定不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只有你的想法能决定你是谁”。
在这封信里,数学的美丽,孩子的纯真,被作者以私语般的述说,营造得柔软而充满诗意。它并不介绍乘法口诀般的技巧,也没有万能公式般的秘法。它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要被那些大人们为了让事情变复杂的、数学语言一样的小把戏给蒙住了,藏在数学里的秘密,是直观而纯粹的,只有纯真的心灵才能感受得到。数学的意义,藏在你的一切行为里。它有时藏在妈妈的奶瓶里,有时藏在游戏的小球上;它有时藏在山顶的城堡里,有时藏在林间的蛛网上。所以,保持孩子的纯真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只要用心去寻找,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用数学编织成的一个又一个的童话。“数学”的逻辑意味着一切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也就是每种事物都有相似的一面,所以你永远不必对未知的事情感到害怕。保持你的童真,尽量不要长大,尊重你的极限,享受你的弱点,你将永远活在数学和人生的幸福童话里。
给害怕数学的孩子的一封信?? ?? 01
第一天??上课铃?? 03
1 岁?? 纯?? 真?? 07
2 岁?? 情?? 感?? 10
3 岁?? 智?? 力?? 14
4 岁?? 记?? 忆?? 25
5 岁?? 数?? 学?? 34
6 岁?? 学?? 校 51
7 岁?? 笔?? 算 63
8 岁?? 计算障碍 77
9 岁?? 计算题 89
10 岁?? 学?? 科 98
给老师的一封信 107
给家长的一封信 117
给部长的一封信 129
该作者的其他作品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