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写潜江》为湖北潜江国际龙虾节??章华台诗会作品集,是国内诗人为湖北潜江而写的优秀诗歌合集。入选诗人阵容强大,从不同的视野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潜江的美景美食和风土人情。全书带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但对弘扬潜江文化有积极意义。
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为古云梦泽一角,荆风楚水,美不胜收,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东周楚灵王在此筑“天下第一台”——章华台。啜饮江汉清流,灿烂的历史文化绵延不绝,滋养着这片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潜江便是文人骚客兴盛之地,孕育了“东方莎士比亚”杰出戏剧大师曹禺等众多英才。
传承千年楚国余风,诗载荆楚古音遗声。在这块丰腴的土壤上,诗歌就是三、四月的油菜花,从遥远的楚辞里开始播种。“楚歌日艳”,《鸡鸣歌》扬。宋乾德三年,潜江立县,诗风日盛。诗坛名家与潜江状元毕渐的酬唱、“焦获”诗人与潜江县令的唱和,曾在民间广为流传。仅一本《潜江明清诗选》就收录诗歌351首,诗家107人。潜江,无疑是诗歌的沃土。这一诗歌传统,成为潜江诗人的“根”,不断丰富、实践着对楚文化的继承、传扬与创新。
如今,在屈子行吟过的大地,104万人口的城市,共有30余个诗歌社团,活跃着3000多名踏歌而行的诗人,是实至名归的“中华诗词之市”。潜江诗人们在历史和当下、传统与现代的多重哺育中,用自己的视角表达对乡土、历史、人生等多层面的思考,用文字触摸社会和时代,歌颂现实生活,抒发心中情志。每年,潜江诗人都有1000余首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当代》《十月》《星星》《绿风》《中国诗歌》《诗歌月刊》《诗神》《长江丛刊》《长江文艺》《芳草》等国家级、省级重要核心刊物发表。现有50余名诗人公开出版诗集100余部,30余名诗人在全国诗歌赛中获奖,多名诗人入选国内各种诗歌年度选本,许多诗人跻身国内优秀诗人行列。
尤为可贵的是,潜江在抒情诗、乡土诗、意象诗、口语诗、先锋诗等多种风格类别中,都出现了具有代表意义的诗人。2016年5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潜江诗选》共收录63位湖北潜江籍诗人诗作235首,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潜江当代诗歌的创作风貌。《湖北日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发题为“平原上的歌唱”的长篇通讯,盛赞潜江诗歌创作群体:“他们对诗歌的热爱绝对发自心田,诗歌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以诗人为荣,像江汉平原上的一只苦蝉,朴拙而孤独地吟唱他们的人生。在诗歌的王国里,找到了他们的依靠,找到了精神的乐土。”
多位诗歌评论家认为,潜江诗人感怀故乡,又哲思遐想,超越了地域文化和语境的限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潜江诗群的创作边界特征清晰,诗人从江汉平原地理中捕捉灵性,每个人在艺术上既保留了各自鲜明的独立性,又烘托出整体的文化现象,使得个性化与地域文化整体性相得益彰,形成了“潜江诗群”独特的艺术亮点。原《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诗人韩作荣惊叹地将此称为诗坛的“潜江现象”。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说,一个诗群的形成,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流派的形成。潜江每一位诗人都是独立的存在,所形成的“潜江诗群”则是应引起重视的文学现象、诗歌现象。
诗歌是敞亮的,需要真诚的人们鼓足勇气去吟唱呐喊,“我们用平原的风/在大地上/再次把楚辞唤醒”,我今天也拙笔一首《潜江在这里》贻笑大方,热忱欢迎天南海北的朋友们来潜江观光做客、写诗会友!
黄明山,中国作协会员,湖北潜江人。作品散见于《当代》《人民文学》《诗刊》等报纸、刊物。现任潜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现场
第十届湖北潜江国际龙虾节·章华台诗会活动图片
第十届湖北潜江国际龙虾节·章华台诗会采风图片
作品
潜江好呀
诗歌与地理研讨会侧记
章华台遗址
返湾湖简史
所有的荷花都开了(组诗)
在潜江(三首)
潜江诗抄(二首)
我们将是永恒的美人(三首)
江汉平原
闪电到潜江后都去了哪(组诗)
章华台斗花
行路难
漫步返湾湖(二首)
潜江风物志(组诗)
章华台及其他(组诗)
章华台遗址遇楚灵王
水印象
小龙虾遐思
返湾湖
冲刷:致杨汉年杂货铺
潜江拾句(组诗)
水乡花鼓
听曹禺的诉说
我的祖先
水分处
夏季潜江的主色调是红
潜江油焖大虾
给潜江
三月,写一首诗送给潜江
返程:从潜江回长沙(组诗)
潜江龙虾诗会记(组诗)
潜江写意(组诗)
章华台
经过
国道的零公里
与潜江相会的激情与平静
潜江龙虾红了(组诗)
潜江森林公园
在东荆河大堤看落日
汉宜高速
公里
平原
潜江来的人
在潜江
……
评论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