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书影”是《新民晚报夜光杯》上的文史专栏,在《读者》《报刊文摘》《读书文摘》、新民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上皆有转载。
中国历史 ,扑朔迷离,文人有正有邪,行事有明有暗,本书共收录140篇,通过考证古人的各种史料,揭示古人的真实人生,如《狸猫换太子》中的刘贵妃,其实便是皇太后刘娥,戏剧中讲她谋害李贵妃,在真实历史记载中的她并未凶残暴虐,她的儿子宋仁宗为她当时平了反。明代大臣杨一清如何巧妙用计,扳倒一手遮天的恶棍太监刘瑾。《杨家将》中的潘仁美是个奸臣,但历史上带兵出征的却是武将潘美,潘美为何承担杨业战死的罪名,他又有何隐情?等等。
本书以一个字点评古人的一生,文字生动精彩,极具可读性。
还原千古文人真相(代前言)
曹正文
我少年时迷恋文史,书虽读了不少,却不知辨识史实之真伪,70年代初写所谓历史论文《论曹操》,今天重读,让笔者愧疚不已。自1978年从学于章培恒先生门下,在其循循善诱与教诲开导之下,才开始逐步端正了我的史学观。
章先生教我读《二十四史》,前后约三年,不可能让我全读,他说也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读一遍。他只是挑几部重头的书,如《史记》《三国志》《新唐书》《宋史》《明史》等,每一部书中挑些重要人物,给我讲解,启发我读某一段历史,比如他讲王安石、司马光与苏东坡,就讲了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邵伯温、吕惠卿、曾布、邓绾、舒亶、李定、章惇,并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讲到“元丰变法”乃至“元祐党人”。使我对北宋新旧两党的纷争有个大致的了解。有的人物他只提了一下,如李振,让我自己回家去找资料重温。
记得当时上第一课,我带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与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去章先生溧阳路凤凰村寓所,章先生用一口绍兴普通话说:“我看这些书还是慢些看,先读原著比较好。”他取出为我准备的《史记》旧版本,那本《史记》是直排本,繁体字,没有标点。对我这个初中生,前两条尚能接受,但没有断句,是很难读通的。章先生也没有一定要求,给了我一本有标点的。又叮嘱,要真正读懂古史,断句一定要下功夫。
在章门当私塾弟子,这日子是既幸福又艰苦,他每次讲七八个人物,让我回家找有关史料,一段历史涉及很多人事,我把章先生讲的消化了,也需要十来天时间,我每两周去一次。他还教我读《古文观止》,让我练习用文言文写读书笔记,我前后写了四五本练习簿,有三四十篇,他对每篇文章都作了批改,指出我古文写作的错误,这一段岁月,对我的文史知识与写作能力提高很多。大约学了两年,他突然问我:“你奇怪我为什么让你读《二十四史》,而不用其他教材吗?”我怔了怔,无言以答,他慢吞吞地说:“因为历史需要沉淀,隔代修史接近真实,比较客观。你看《二十四史》,除了《史记》,都是隔代人撰写的,而司马迁因秉笔直书,他人身受的打击够大吧?最后一条命也没有了。”这些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在《二十四史》作者中,我最崇敬司马迁,他首开中国纪传体通史,秉笔直书,如实记载史实。我从学于章先生后,对古代史与历史人物有了一些全新认识,二十年后想仿照《史记》笔法,评点千古文人。这个想法踌躇很久,2001年去台湾访问柏杨时获得他的首肯。柏杨先生当时81岁,报人兼杂文家,48岁因在报上刊登大力水手漫画,被陷囹圄近十年,他在狱中坚持读书、著书,出狱后不能写杂文,便花十年时间写成《白话版资治通鉴》。柏杨无限感慨地对我说:“我做这项工作时年近花甲,将古代史通俗化,便于后人了解史实真相,也想通过‘柏杨曰’来阐述我的史学观。”他听我说,想写一本评点古代文人的书,连声鼓励。他说,现在一些史书,正如胡适先生当年所言,历史任人打扮。对史实与人物评价,或因循守旧,或凭空想象,或刻意隐瞒,他随即举了蔡伦的例子。他还说,你有这个志向很好!应用自己学来知识,还原中国古代史与历史人物的真相。柏杨先生是我平生最钦佩的当代作家,蒙其鼓励,我终于在2008年《新民晚报》“夜光杯”上推出文史札记专栏“壶中书影”,每篇虽一千三四百字,但查阅史料却花费不少功夫,查了正史,再翻野史,有的评点人物,读过的史料近一二万字,旁征博引,反复推敲。这样坚持写了十二年,约200篇。
正如为本书作序的严建平兄所言,此书写的历史人物,有的是大家熟悉的,但作者发掘的史料却不大为人所知,即“熟人生事”,如沈括、张居正;二是过去较少评论的历史人物,如孔范、李东阳、董其昌。
立下大功的萧何为何要自污?完成《前汉书》的班固怎么会命丧狱中?司马懿为何一装再装?发明造纸的蔡伦经历怎样惊心动魄的宫斗?为皇帝谋划天下成功的沈约因何惊恐而死?刘娥是不是《狸猫换太子》中的凶手?写出“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杜荀鹤,为何干谒成功后遭来骂名?《彭公案》《施公案》的原型是不是历史上的清官?杨一清如何用计灭了大太监刘瑾?迎合“屠夫皇帝”的落第进士李振何故要大杀朝臣?奇丑无比的贾南风当上皇后,洛阳城内为何屡屡发生英俊男子失踪?本书都会一一给读者意外而真实的答案。
评点每个文人,笔者用一个字概括其一生,以此求教于广大读者。完成这本小书,一归功于章培恒先生教诲之恩,二归功于柏杨先生勉励之辞,在此敬谢两位先师。
不曾停歇的笔(代序) 严建平
还原千古文人真相(前言) 曹正文
先秦两汉
鬼谷子之牛 孟子之辩 商鞅之术 吕不韦之货 李斯之死
萧何之污 贾谊之误 郅都之鹰 卜式之羊 汲黯之鲠
董仲舒之窥 司马相如之媚东方朔之诙司马迁之愤 丙吉之伉
刘歆之惶 班固之失蔡伦之纸
魏晋南北朝
荀彧之佐 郭嘉之神 杨修之逞 司马懿之装 黄皓之蛊
阮籍之醉 嵇康之琴 钟会之诬 贾南风之丑 王献之之悔
裴松之之注 沈约之惧 萧衍之禅 和士开之狎 孔范之谀
隋唐五代
杨坚之误 封德彝之揣 魏徴之谏 李义府之佞 骆宾王之坎
徐有功之议宋之问之谄 上官婉儿之弄 周兴之恶 张九龄之仪
窦怀贞之赩 李林甫之嫉 卢杞之妒 李泌之智 王叔文之败
韩愈之鸣 薛涛之情 元稹之薄温庭筠之舛 李商隐之憋
杜荀鹤之谒 李振之枭 冯道之滑
北宋南宋
赵普之谋 潘美之秘 李沆之圣王旦之清 寇准之奢
王钦若之邪 丁谓之鬼 刘娥之谜 赵桢之贤 司马池之璞
张先之谑 宋祁之诫 包拯之刚 梅尧臣之抑 富弼之德
文彦博之信欧阳修之美苏舜钦之悖 司马光之诚 王安石之拗
刘恕之谔邓绾之蜕 李定之擿 沈括之瑕 吕惠卿之憸
章惇之独 苏轼之仁 晏几道之痴 魏玩之寂舒亶之猛
蔡京之舞 邵伯温之见 周邦彦之贬 李清照之寡 秦桧之臭
朱熹之位贾似道之玩
元明清
管道升之忒 朱升之忧 刘伯温之惑 方孝孺之勇 解缙之躁
况钟之正 李东阳之忍 杨一清之计 王阳明之诡 严嵩之变
归有光之狷 海瑞之苛 徐文长之傲 张居正之权 项元汴之藏
冯保之陷 王世贞之闳 申时行之圆 于慎行之诤 董其昌之霸
叶向高之公 杨涟之胆 袁宏道之睨胡震亨之纂 温体仁之鸷
钱谦益之降 柳如是之翘 袁崇焕之冤 牛金星之恃 张岱之博
金圣叹之趣冒襄之幸 李渔之雅 朱耷之癫汤斌之耿
彭鹏之廉 石涛之锲 吴楚材之选 郑板桥之怪 施世纶之断
袁枚之闲 洪亮吉之案 曹振镛之恭曾国藩之韧洪秀全之假
杨乃武之屈 张汶祥之刺
后记 / 曹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