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好妈妈,更是你自己:放下对完美妈妈的执着,找回你的生命弹性
定 价:49 元
当前图书已被 1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洪仲清 著
- 出版时间:2020/8/1
- ISBN:9787508099408
- 出 版 社:华夏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395.6-49
- 页码:19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传统社会给妈妈这个角色赋予了伟大、完美、坚强等价值,妈妈们很容易忽略与自己的关系,迷失自我,失去自信,内心跟随外界的评价飘来荡去,彷徨无措。最后,可能不自觉地把亲子、婚姻等家庭关系搞成一团乱麻。
期望借着《你是好妈妈,更是你自己:放下对完美妈妈的执着,找回你的生命弹性》,让妈妈释放自己,学会放下,获得一点与自我和解的空间。
为什么妈妈特别容易迷失自我?
跟朋友谈到“人”与“角色”要分开看待的议题,尤其是“妈妈”这个角色,“妈妈”角色中最传统的形象,就是家庭照顾者,不管对象是孩子、公婆,还是病重的丈夫。
有朋友提到,成为家庭照顾者,是因为“爱”,至少刚开始是这样。“爱”本来是一种“情感”,一种“心甘情愿”,可是到最后,常被当成一种“责任”。爱一旦成为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就会接近“有功无赏,打破要赔”的状态。
在社会上常有各种对母亲形象的歌功颂德,学校也教育我们要尊重母亲。但回头去看那些几乎被遗忘的日常,其实会有不小的落差,因为人性是,如果平常就能轻易享受到某些服务,慢慢会变成习惯,但因为某些原因“服务中止”了,怒气就来了!
而且有个很微妙的地方是,我们一般在社会上接受的服务,大致上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对于商家服务的时间与商品,大概会有个基本概念,大约知道在哪个点之后,就可能是消费者要求太多了。
可是家庭照顾者提供的“服务”,常常没有具体的工作时间与可量化的商品可以定义。家庭照顾者不是只要让孩子顺利长大或老人家痊愈了,工作就告终了。家庭照顾者常常是永远的责任制,即使孩子长大回家,有事时常常还是第一个找老妈;外宿或成年的子女打电话回家,如果是爸爸接起来,超过半数家庭的爸爸很快会说:“等一下,我叫你妈来听电话!”然后等妈妈讲完电话,爸爸会再问妈妈:“孩子打回来是有什么事?”
也就是说,家庭照顾者的责任几乎无期限,而且售后服务也要周全。还有,老人家的身体状况,本就是日渐衰败,即便病愈,也要注重平时的保养,所以还要带老人家出去活动活动。以“妈妈”为主力的家庭照顾者,心头常常压着重担放不下来。
此外,家庭照顾者的“服务”,不是只有照顾好生理层面而已,连心理层面都被认为是照顾的范围。例如照顾孩子,会希望孩子快乐;照顾老人家,自然期待能讨老人家欢心。
家庭照顾者表面上是付出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事实上,看不见的成本很高,包括经济上的依赖,因此没有安全感;担心自己常年在家,没有工作能力,没有自信心;工作琐碎、重复、被轻视,容易烦躁,又没有成就感;如果没有善尽照顾之责,还会有罪恶感,更可能承受亲戚、街坊的指责与议论……
虽然不见得在台面上明摆着提出来讨论,但是在华人文化中常有个刻板印象是“女性很细心,也比较有爱心,很适合担任家庭照顾者的角色”。所以,在家庭分工的时候,女性的选择就被限制了,然后整个文化塑造,女性得要借着照顾他人的行为,来获得肯定与自我价值感。
偏偏我曾遇到有些女性,讲得直白一点,就是不适合当妈妈,但又当了妈妈。这其中有很多原因,社会压力是很难被忽略的一个。刻板印象不能套在每个人身上,换个角度来说,也有男性很适合当家庭照顾者,可是就传统的家庭分工来说,男性如果没工作待在家里,会承受一些异样的眼光。
很多时候,女性“自愿”成为家庭照顾者,里面包含了许多先天设定。有些女性是在婚后才有机会清楚认识到,自己真的不适合这样的角色,可是摆脱不掉,或者说,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少扮演如此的角色。
第一章 关于妈妈
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哪样菜好吃,她们就频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其实她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爱得不知所措了而已。
——张爱玲
妈妈的情绪风险
当妈妈之后的幸福再也不同
妈妈的两面为难
一忍就忍了一辈子
一切如常便是祝福
为什么我没有母爱?
如果不是为了小孩,不想结婚
生孩子对婚姻与妈妈本身的挑战
生了孩子之后自然就会当妈妈?
有小孩才像个家,关于这一点你问过小孩了吗?
那萦绕不去的酸臭味
边上厕所边安抚孩子的妈妈
或许越想要当好父母,越没办法放手让孩子飞翔
要求就是一种家庭劳动
您做好家务了吗?
您喜欢母亲节吗?
被自己的孩子看不起,应该如何调适心情
你不需要成为什么我们才爱你,我们爱你,因为你就是你
当妈妈其实是一种心情
小事也会压死人
乱糟糟但舒服的居家妈妈
把功课做好是谁的责任
如果给妈妈一天时间,她会怎么用?
如何做一位有自我价值感的妈妈?
……
第二章 关于女人
总之,所谓婚姻并不只是一对相爱男女的结合。他们相互间扮演着父亲、母亲或朋友的角色,必要时各自展现出孩子般天真幼稚的一面,如此等等都是婚姻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些,恐怕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婚姻。
——渡边淳一
第三章 关于女孩
关系就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会看到自己的真相,但是大部分的人并不喜欢自己的真相,于是便开始修正这面镜子所映照出来的状态。努力成为什么东西,只会制造问题——不论自觉或不自觉。
——克里希那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