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点火”听惊雷
——高满航新作《远远的天边有座山》印象
闫文博
满航那支饱蘸英雄梦想和无尽激情的文学之笔似乎专为火箭军而生,两年前,他出版了火箭军题材的中短篇小说集《但见群山默》,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把一群默默奉献于高山丛林和大漠戈壁的火箭军将士带到了我们面前。在那本集子里,他塑造了和平岁月里的铮铮火箭军,提炼出了小人物的大情怀,有些作品不但受到军内外读者的喜爱,还被列入学校图书馆配送计划,走进了中小学生的教材,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火箭军、走近火箭军、成为火箭军。
满航从军十八载,除了四年的军校生活外,其余十四年都是在火箭军部队度过的。他从大山深处一个团级单位的警卫勤务连出发,先后在排长、干事、教员、教导员等岗位上历练,每一个岗位,他都干得风生水起受人赏识。5年前的那个春天,我想将当时正在负责基地新闻报道工作的满航“挖”到火箭军党委机关期刊工作时,他所在基地从最高首长到处领导都舍不得放人,说他有思想、有才华,踏实能干,又在基地机关干部综合素质考核中名列前茅,已被列入后备领导干部行列,担心他若调走,单位的工作会受影响。我这个人那时候也有点性子:你越不想放行的人我越要调走,是金子放到哪儿不发光?几经周折,满航终于来到了火箭军机关,成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的一名得力编辑。
时间出真知,十四年基层生活让满航对火箭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时间也出感情,满航下笔之处皆是他那些朝夕相处的最亲爱的战友。基层官兵是他的文思泉涌和情感寄托,他也是基层官兵无私奉献的见证者和代言人。他善于观察、触觉敏锐,同一个人,在他的笔下就多出了真情实感,同一件事,在他眼里能够演绎前世今生。这种与生俱来的特质,让我们通过他的作品认识了火箭军偏远营区里与众不同的官兵们——此时此刻,我们带着情感共鸣侧耳聆听新时代火箭军官兵的《导弹兵恋曲》,跟随《导弹镖师》风驰电掣于祖国的广袤大地,送一程《此去不归》的老工程师,走进《工兵连》倾听《老兵传说》,到大山深处的基层去,把《运输团往事》和《哨所轶事》串成一首无私奉献的嘹亮军歌,在古老歌谣里怀念《我的战友罗江》,读懂《军士长的抉择》,也就是读懂了老兵无私奉献的心路历程,我们《掘山为巢》,我们高歌猛进,在渐成记忆的《小黑退役记》里,重整行装再出发。可以说,这是一部火箭军部队基层官兵的生活史,也是他们万千情感的真实再现。
满航作为军事学核心期刊的主力编辑,身上的担子很重、任务也很饱满,但是他总能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统筹时间得当高效,八小时内外松紧有度。在完成期刊编辑出版任务的同时,始终紧紧地攥着手中的文学之笔,孜孜不倦地寻找、挖掘、书写“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背后那些默默奉献的官兵生活,也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短短两年多,先后在《十月》《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延河》《野草》《都市》《神剑》《橄榄绿》等报刊发表数十万字的火箭军题材小说,有的还获得了诸如第五届长征文艺奖、首届全国影视新力量创意奖等沉甸甸的荣誉,这些都是对他笔耕不辍最好的褒奖。如今,勤奋高产的满航就像挥斥方遒的统帅,一声令下,把发表过的一篇篇小说又集结在一起,便有了这本《远远的天边有座山》。
军人为战而生,和平是对军人的最大奖赏。阅读《远远的天边有座山》,我的心绪被满航笔下这些有血有肉的战友奉献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慷慨无私深深打动,他们尽忠于国不啻于30多年前在西南边境战场上我那些以身许国再未相见的同壕战友们——他们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胸怀,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慷慨赴死,在所不辞,用鲜血和生命验证了20世纪80年代最可爱的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度。和平时期的火箭军部队大多驻守在最为边远和艰苦的深山密林。在这里,道路不畅,消息闭塞,满航勇担使命、深怀敬意,在揭开火箭军神秘面纱的同时,以多维度的文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新时代官兵“我无名国有名,以无名铸威名”的舍身坚守和铁血担当。
一声“点火”天地惊。火箭军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掌握战略威慑核心力量的每一名火箭军官兵都是这个时代的最美奋斗者。满航以笔为刀,在坚硬山石上刻下火箭军将士对祖国和人民铮铮誓言的同时,也痴情地精雕细琢,为这个隐匿深山不为人知的群体塑起雄壮威武的群像。倾听满航笔端的深情倾诉,似乎可闻“大国利剑”的惊雷之声, 《远远的天边有座山》无疑是对这一惊天之声发出的激情回应。看吧,在深山、在高原、在大漠……到处是我最可爱的战友无私奉献的铿锵足迹。他们身为军人,以一腔赤诚和满身忠勇,时刻准备着许身于国,默默地在苦寒之地成长为苍翠松柏,绵延成万里关隘,其壮怀激烈,其无私无畏,其令人感佩至深处,虽千言又万语,犹是诉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