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原创精品出版工程“阳光文库”系列丛书,是阳光出版社立足本土、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中长期出版工程。“阳光文库”由新文艺群体作品为主的“阳光之露”、青少年作者作品为主的“阳光之曦”、成熟作家新作品为主的“阳光之芒”和已成名作家成名作为主的“阳光典藏”四大版块组成,具有自主文化品牌及标识的系列图书。
《刚需房(MPR)/阳光文库》是一部小说集,是系列丛书“阳光文库”中的一种。书稿包含了多篇中短篇小说,包括《老苟的狗事》《日子像流水》《刚需房》《听说》《折腾》《码头》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年轻人购房结婚生子的巨大压力,有黄昏分居老人的孤单生活,有都市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作品语言朴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蕴含的社会问题引人深省。
一个人的静水深流
郭文斌
计虹于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日子不经过,我的脑海里她还是那个在民生巷骑着摩托车顺我一程的风风火火的年轻人,转眼我们已经共事近二十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为银川的文学事业做着服务工作。当她很不好意思地开口让我为她的第一本小说集写序的时候,我知道她体谅我这些年的奔波忙碌。当年宣布,退休前不写序,却难以狠下心拒绝这位“老”同事、好搭档,便答应了她。
在《黄河文学》,计虹从助理编辑一步步成长为编辑、副编审,到今天的副主编,给我留下的都是十分美好的印象。她主要负责刊物的散文编辑,近些年刊物的散文转载率很高,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是领跑者,作为主编,我深知这与责任编辑的努力工作和业务能力息息相关。在部门,她还有另一重身份,就是编辑部的副主任,主要负责部门日常事务和各类业务活动的开展。她有很强的组织协作能力和执行力,我相信,这些年和她共事过的同仁都和我一样深有体会。
在业务工作如此繁重的情况下,我一直以为计虹只是一个爱岗敬业的文学刊物编辑,一个像我一样热心公益的文学服务者,可是当这部小说集摆在面前时,我才意识到,这些年作为作协主席,我竟然忽略了这位身边的小说家。这本《刚需房》给了我陌生的体验,让我看见了计虹一个人的静水深流。
近年来,我致力于为央视540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做文字统筹、撰稿、策划工作。在挖掘关于“仁义礼智信,忠孝勤俭廉”故事的过程中,我强烈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美丽、优雅和强大生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充满自信,也更加感受到文化人身上责任的重大。而在计虹的小说里,我意外地发现,传统文化和乡愁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她的小说,发生空间多为我们熟悉的这座城市,无论是写街区,写单位,还是写家庭,都有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既视感。我们经常谈论文学的地理性,其实计虹的文学地理就是银川,就是那个生生不息、自由独立的银川,她正在书写一种带有本土气息的“银川文学”,它是与湖滨街、北京路、凤凰碑、北塔、典农河、唐徕渠等根脉相连的文学。因此,她的作品拥有着与宁夏文学气质相通又不大一样的品质,很多作家虽然身在城市,却常常不知如何去书写最熟悉的城市,计虹从熟悉的地方下手,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学版图。
计虹的小说,和她的人一样,是实在的、宽容的、体贴的,这从她的小说集取名《刚需房》就能看得出来。它实在本分,不尖锐凌厉,故事既不粘滞于人物,又不脱离群体,既不提升他们也不贬低他们,如其所是地去呈现,这是计虹的艺术分寸感,也是她对生活的理解与尊重。
宁夏文学每年都有新人出来,作为作协主席,我看到自己最熟悉的同事以文学新人的面孔绽放在大家面前,倍感欣慰。
让人更觉欣喜的是,近年,计虹的创作呈现出井喷态势,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篇文章在期刊发表,却没有因此影响本职工作,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受到了编辑部同仁的尊重。
希望计虹在保持良好创作状态的同时,敦职责之伦,尽编辑之分,向全国大刊名刊看齐,培养更多文学新人出来,为时代立传、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
其实,最想给计虹说的是,希望我给她的第二本书写序时,能够以《两个人的静水深流》为题。
是为序。
计虹,宁夏作家协会会员,《黄河文学》副主编。在《广西文学》《延河》《绿洲》《朔方》《延安文学》《伊犁河》《雪莲》《六盘山》《泉州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多篇(首)。
★老苟的狗事
★日子像流水
浮世清欢
★刚需房
如果疼痛可以开花
★麻辣烫店里的男人
★码头
影子
舞狮的老龚
长颈鹿躲雨失败
折腾
沙发客
听说
后记:是小说是故事,也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