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与整合:第二届两岸四校中文学术营论文集》是第二届两岸四校中文学术营交流活动的集中成果展示,收录了两岸四校很好学子的21篇论文,内容涵盖文献源流与思想史考辨、古典作品的文学文本阐释、现代语境下的文学传统、翻译与异域之眼、语言与文化等方面,显示出四校学子在上述领域内的专业性和开拓性,可谓琳琅满目,开人眼界。
适读人群 :大学院校师生及相关研究人员 在历史留给现代中国人文学术的重要历史遗产中,有关汉民族语言、文学以及文献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大陆和港澳台中文学界需要共同面对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对象。尽管在这一领域展开的研究,在基本的研究理念和学术指归上并无太大差别,但是由于各自现当代学术文化语境和学术队伍知识结构形成的差异,必然带来在研究重心、趣味、方法以及范式诸方面的不同,打量研究对象的眼光也不尽一样,他们之间往往具有某种洞见和遮蔽交替互补的感觉,具有相互映照和叠加澄明的效果,从而呈现出所谓“视域融合”的丰富局面。
序一
中文学术共同体的梦想,实践与期许
陈跃红
关于四校中文合作平台的建立以及研究生学术研习营的缘起,在首届研习营最初的论文结集《论汉语文学与文化》的序言中,已经有大致勾勒。此次将要出版第二届研习营的文字,寿桐和隆献二位教授,当年各自中文系的当家人,作为当事人又有进一步详尽的叙述,读者尽可参阅,我这里就不必赘述了。可惜没有来得及约到另一位当事人,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原主任施仲谋教授的文字,要不然,似可谓完美!
此刻,我坐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寓所的桌前写这段文字,这所新兴的国际化学校于地理位置上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带,离香港、澳门很近,去台湾也不算太远。我的北大中文系同人宋亚云副系主任告诉我,也就在几天前,第三届四校研习营刚刚在台大举办,虽然主事者已不再是我们今天写序的几位,但是想想共同的事业能够在接棒同人的操持下得以延续和发展,内心无比欣慰!
说不上是巧合吧,不过这第二辑论文集在此时能够付梓出版,至少也算是给咱们这个梯队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6年的7月末,第二届四校研究生研习营定期在北大举办。此时,北大中文系本届班子任期已满,换届顺利完成,工作已经陆续交接,新班子等行文下来就可走马上任,本人新的工作去向也已确定,即将一路南“漂”,奔向创新之城深圳。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要顺利操办好这届学术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好在有老朋友寿桐教授和隆献教授的鼎力支持,本系候任的陈晓明系主任也赶来助阵。有我的得力博士生边明江、龚世琳的全力担当,以及靳成诚、胡根法的认真助力,有来自台大、澳大和北大众多研究生营员的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的系列活动得以成功举办。期间老天爷也似乎很给面子,适逢雨季竟连续几日蓝天白云,正当炎夏却不时清风徐来,就连一段时间以来不断肆虐京城的霾神,也渺无踪影。整个学术营地的学术对话次第展开,学术火花不时碰撞,师生课余交流亲密无间,众同学湖边散步,燕园览胜,结下殷殷情谊。记得告别联欢,真可谓节目纷呈,礼物贴心,欢声笑语,难分难舍。李派同学炉火纯青的古筝独奏,一时倾倒众人,至今萦绕于心。
此后这两年,我来到深圳,开始着手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的人文学科,其间的繁忙和艰难自不待言,然而,第二届四校学术营论文集子的编选出版事宜,始终是萦绕于心,时时记挂。此时明江已赴东京大学游学,喜得有世琳竭力承担,在明江的配合下,学习之余,不辞劳苦,联系各校学友,写稿,催稿,改稿,结集订正。寿桐和隆献两位教授也在暑期诸事繁多之际,挤时间动笔,欣然赐稿,于是集子终于大功告成。四川人民出版社黄立新社长和张春晓主任来南科大访问后,承诺全力帮助出版,内心不胜感激!
即将住笔的此刻,抬眼窗外,校园层峦叠翠的荔枝山野之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楼宇正在拔地而起。深圳、北京、台北、香港、澳门,所有的连接,所有的努力,都开始走进一个新的阶段。该做的,我们已经尽力,更多的,则尽可相信不断接力的后续众人。而我们,就如寿桐教授是在加拿大写就他提交的序言一样,也许,该出门散散心了!
2018年7月22日于南山西丽校园公寓
编者:陈跃红,北京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2012-2016)。现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人文中心主任,树礼书院院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出版有《文学研究的现代性与跨文化比较宿命》《同异之间》《比较诗学导论》《欧洲田野笔记》等论著。
目录
序一:中文学术共同体的梦想,实践与期许/ 陈跃红
序二:一种学术梦的抵达 / 朱寿桐
序三:以文会友,疑议与析: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四校中文研究生学术研习营”点滴(代序)/李隆献
文献源流与思想史考辨
论《左传》与出土文献的“大事纪年”形式与叙事特色 /蔡莹莹
去就与时逢事异——《左传》用《易》自主化中的春秋《易》之实用性 /陈婉莹
顾炎武论“《汉书》不如《史记》”——以《日知录》为核心 /许恺容
傅斯年图书馆藏《国史地理志》稿本残卷与清代国史馆的官修方志事业 /邱怡瑄
东汉碑刻中的“循吏”书写 /杨笑菡
古典作品的文学文本阐释
末世中的文化坚守——论《桃花扇》中几个边缘人物的文本内涵 /柏英杰
“以意逆志”与汉至宋代的《周南》解释:以《毛诗正义》和朱熹《诗集传》为中心 /胡根法
论初盛唐贵戚子弟的文学教育 /韩达
嵇康《声无哀乐论》“和”的三种维度 /何孟颖
现代语境下的文学传统
家国史诗.耄耋追怀——《野葫芦引》与《巨流河》的历史叙事和战争记忆 /宋雪
论莫言辩证法思维下乡土资源的选择和变异 /张丽凤
翻译与异域之眼
重新理解“体性”——从三个英译本出发 /雷鸣
“科学”与“人情”的纠葛——论鲁迅早期科学小说翻译 /孙尧天
“grotesque”译名争议 龚世琳
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喜剧与阿里斯托芬 /边明江
康拉德的小说观对我国现代主义文学(1919-1949)之影响 /叶雷
从军事史的角度看秦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起 /靳成诚
语言与文化
简论“给vp”结构主观性意义的历史来源 /寇鑫 袁毓林
晚清以来北京歌谣出韵现象初探 /崔叶子 王韫佳
香港城市公共领域语言生活状况调查——香港街市、商场以及银行语言使用情况对比 /张韵
平罗方言中的回汉差异——以名词重叠式小称为例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