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温统一论/万友生医学丛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分为伤寒和温病的病因病机、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八纲是伤寒和温病辨证论治的总纲四章;下篇各论分为表寒虚实证治、表热虚实证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证治、里热虚实证治、里寒虚实证治五章。在八纲的主导下,万友生先生把伤寒六经和温病三焦、卫气营血的理、法、方、药统一起来,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外感病辨证论治体系。
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论争,由来甚久,至今未息。其实,从伤寒和温病学说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它们本来就是由合而分,又由分而合的。
从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内经》《难经》和《伤寒论》都是寒温合论的。如《内经》指出热病皆伤寒之类,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夏至日前为温病,夏至日后为暑病;《难经》所谓五种伤寒中就包括温病、热病、湿温;《伤寒论》不仅论及伤寒,而且论及温病、风温、风湿和痉湿喝病等,都足以证明。但应看到的是,这一时期的寒温合论,在《内》《难》两经中是有论无方的。继之而起的《伤寒论》才把它充实起来,形成理法方药俱备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只是由于《伤寒论》详寒略温,尚未能满足外感病辨证论治的需要而已。还应看到的是,这一寒温合论的局面,由东汉延伸到晋、隋、唐、宋时期,大都是谨守仲景成规的。
金元四大家出,诸子争鸣于医坛,活跃了学术气氛,尤其是刘河间倡言火热,主用寒凉,突破了仲景成规,开拓了医家心境。后人因有“伤寒宗仲景,热病主河间”之说。但他对于热病,只能说是在病机理论上有所发展,还未能说是在治法方药上臻于完善。到了明代,温病学说逐渐兴起,并从伤寒学说中分化出来,独立发展。吴又可首先著成《温疫论》,开创了寒温分论的新局面,但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内容还不够完备。迨发展到清代,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吴鞠通等人,著成《温热论》《湿热条辨》《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等书,才形成了理法方药俱备的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由于这一体系是在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因而它们是一脉相承,相得益彰的。
正由于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的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发展,所以寒温两说发展到清代后期,又在寒温分论的局面中逐渐走上了寒温合论的道路,如杨玉衡著《寒温条辨》等。20世纪以来,主张寒温合论者渐多。新中国建立以来,寒温统一的趋势,已日渐成为中医学界的主要动向之一。不少中医学者认为,伤寒六经体系和温病三焦、卫气营血体系虽然各自有其特点,但都属于外感病辨证论治的范畴,应该冶于一炉,融为一体。何况伤寒学说比较详于表里虚实的寒证治法而重在救阳,温病学说比较详于表里虚实的热证治法而重在救阴,分之各有缺陷,合之便成完璧。今天中医临床诊治外感病,大都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运用伤寒六经和温病三焦、卫气营血的理法方药,多无成见。因此,寒温是应该重新合论,使之归于一统的。当然,今天的寒温合论并非历史的重复,而是对过去寒温合论以及寒温分论的继承发展,是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统一。
近时中医学界在寒温如何统一这个问题上主张不一,有的主张用伤寒六经来统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有的主张用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来统伤寒六经;有的主张用西医对急性热病的分期方法来统一中医的寒温两说等。我之所以主张用八纲来统伤寒六经和温病三焦、卫气营血,是因八纲乃中医对疾病,尤其是外感病辨证论治的总纲。而王叔和所编次的张仲景《伤寒论》,虽然名为三阳三阴辨证论治,实则其阴阳是落实在表里寒热虚实上的。因而也就是八纲辨证论治。继之而起的温病学家,如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虽然是按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但都是对张仲景《伤寒论》的继承发展,仍然是以八纲为依归,并在表里虚实的热证治法方面大大地弥补了《伤寒论》的不足。因此,用八纲来统一寒温两说,或许不只是惬我心意的吧?
这就是我写这部《寒温统一论》的思想基础,也就是本书之所由来。但学问无穷,人识有限,见仁见智,各有其是,本书之作,聊当抛砖引玉而已。
万友生(1917—2003),男,别号松涛。江西省新建县西山乡人,江西省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帖专家。生前曾任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等职。倾毕生精力提出寒温统一的外感热病理论体系,在全国中医学术界独树一帜。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伤寒和温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伤寒温病的外因和内因
一、伤寒温病的外因
二、伤寒温病的内因
第二节 伤寒温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伤寒温病的发生
二、伤寒温病的发展
第二章 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太阳病证治
第二节 阳明病证治
第三节 少阳病证治
第四节 太阴病证治
第五节 少阴病证治
第六节 厥阴病证治
第三章 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三焦病证治
一、上焦病证治(主要病在肺、心与心包络)
二、中焦病证治(主要病在胃与脾)
三、下焦病证治(主要病在肾与肝)
第二节 卫气营血病证治
一、卫分病证治
二、气分病证治
三、营分病证治
四、血分病证治
第四章 八纲是伤寒和温病辨证论治的总纲
第一节 八纲是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总纲
第二节 八纲是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总纲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表寒虚实证治
第一节 太阳表寒实证治
第二节 太阳表寒虚证治
第二章 表热虚实证治
第一节 卫分表热实证治
第二节 卫分表热虚证治
第三章 半表半里寒热虚实证治
第一节 少阳证治
第二节 少阳兼太阳证治
第三节 少阳兼阳明证治
第四节 少阳兼三阴证治
第四章 里热虚实证治
第一节里热实证治
一、温热证治
二、湿热证治
第二节里热虚证治
一、上焦虚热证治
二、中焦虚热证治
三、下焦虚热证治
第五章 里寒虚实证治
第一节 里寒实证治
一、上焦寒实证治
二、中焦寒实证治
三、下焦寒实证治
第二节 里寒虚证治
一、太阴虚寒证治
二、少阴虚寒证治
三、厥阴虚寒证治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