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底,南下大军入粤时与敌军遭遇,某纵队直属特务营营长李卓越率部阻击,但文工团团员张冰冰等误入伏击圈,李卓越脱离战场将他们转移,特务营损失惨重,他因擅离指挥位置被撤职。
广州刚解放,特务活动频繁,李卓越率部打跑特务,但掩护潜伏人员离开时不巧被张冰冰等误解将情况上报,他再受处分,适逢龙溪征粮分队失踪不归,上级安排他前去寻找。
李卓越路遇寻亲战士庄严,两人结伴找到了征粮队队员张冰冰等,但其他四人却下落不明。李卓越深入匪巢激战受伤,张冰冰替其治好伤,两人互生爱慕。其时,失踪四人早已落入匪手,被名为开明绅士、实为匪司令的张镇天杀害。
张镇天原在广州经商,此次返家实为执行所谓天水计划——在雨季洪水上涨时炸毁龙溪水库水淹广州,进而暴动。
……
李卓越等人不断受到土匪袭击,但他们机智勇敢,巧妙周旋,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也相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颂歌!
《流溪河畔木棉红》是以1950年初在广州禺北山区征粮、建政而光荣牺牲的张冰、庄鎏、郑云等三烈士事迹为蓝本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向建国70周年致敬、献礼的重要时间节点主题出版图书,由著名军旅作家傅建文领头采访创作完成,主题鲜明,故事环环相扣曲折起伏动人心魄,人物形象丰满可亲看可敬,语言生动明快,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力作。
读罢《流溪河畔木棉红》书稿,我又一次陷入对孩提往事的深深回忆中。
这部长篇小说,是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广州市禺北地区(现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钟落潭镇)征粮、建政斗争中英勇牺牲的解放军战士感人事迹为原型创作的。当时广州刚刚解放,盘踞在禺北地区的土匪活动非常猖獗,与败逃台湾及海南的国民党反动派遥相呼应,破坏我红色政权,残杀解放军官兵和地方干部,妄图东山再起、反攻大陆。为宣传发动群众、征集军粮,一批批年轻的解放军战士深入乡村,与潜伏下来的国民党特务、土匪作坚决斗争,多名战士被残酷杀害。其中,庄鎏、张冰、郑云三位烈士,就牺牲在原竹料镇(后并入钟落潭镇)龙塘村一带,遗体被当地老百姓掩埋在绕镇而过的流溪河沙滩里。后来,人民政府在竹料公路边,为三位烈士建立纪念碑及纪念亭(飞升楼),供后人瞻仰和祭奠。
我的童年和少年都在流溪河畔度过。念小学时,每逢清明,学校就要组织学生前往飞升楼祭奠三烈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戴着红领巾,唱着“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地,少先队员扫墓来……”,列队站在烈士墓前,敬队礼、三鞠躬;教导主任陶良老师给大家讲述三烈士英勇不屈为国为民献身的感人故事,何作校长勉励师生们继承先烈遗志,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为祖国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安康努力奋斗。年年如此,庄鎏、张冰、郑云的英名深深镌刻在我们幼小心灵里,不可磨灭。要知道,这三位大哥哥姐姐牺牲时,年龄分别只有17、18、19岁,正值风华正茂、前途无量啊!尤其是女战士张冰,被土匪残害致死,遗体惨不忍睹,更令我们对土匪头子“狗肚明”、“谢大傻”等坏人切齿痛恨,对三烈士充满敬仰。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敬佩英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起来。
后来因读书和工作,我告别了竹料,离开了流溪河,心里却一直萦绕着飞升楼和三烈士的故事。2005年,我从省委机关调任羊城晚报社总编辑,报社著名记者钟佩璐采写了一篇关于解放广州最后一仗的通讯。这篇通讯讲的是1949年解放军南下解放广州时,在从化温泉云台山与国民党守军打的一场遭遇战,解放军请当地青年农民刘木池带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个加强营,然后直扑广州城。战斗中,有50多位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长眠在云台山,未能亲眼见到广州解放和过上幸福生活。我即建议记者对此作系列报道,提请当地政府为云台山牺牲英烈建立纪念碑或纪念园,并延伸采写在钟落潭征粮斗争中牺牲的三烈士事迹。报道刊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居住在广东中山市的张冰烈士亲属,把《羊城晚报》寄给远在加拿大的亲人。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