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很多时候是无法选择的。
即使对于以“谋圣”大名而著称的张良来说,也同样如此。
最开始,他白衣胜雪,弱不禁风,貌若少女,言语轻微。
那时候的张良,是韩国贵公子,贵族家庭传承的荣耀,让其未来注定或庙堂之高,或荣华富贵。而那座叫新郑的都城,俨然是他未来
青春足迹延伸的目标。
但幸福宛若泡沫,总是易于消散,当故国陷落在外敌的铁蹄之下,纵然是出身百年世家、华胄豪门的他,也必须直面命运中的重大转折。
是在敌军的威压下忍辱偷生,还是从此隐姓埋名、江湖飘零?
他选择了后者。
血气方刚时,谁不曾梦想过江湖?从他踏入江湖开始,就不断地成熟积淀。直到风度翩翩的姬公子成为昔日云烟,直到博浪沙沼泽地
中隐伏的他,成为真正的江湖豪客。
这样的改变,化为博浪沙近乎致命的一次抛掷,让嬴政主导的时代险些随之终结。
那是带着仇恨的一次抛掷,更是象征着张良灵魂蜕变的一次抛掷。
从此之后,贵族的记忆融入血液,深深隐藏,而乱世的舞台大幕徐徐拉开,新的天地展现在他的面前。
从那时起,他改名叫张良。
博浪沙后,张良谈笑自若,决胜千里。他知道,自己可以改变他人,更可以改变时代。
沛县人刘邦,原本只是乡间小吏,拉起的一支义军屡战屡败,始终无法跻身诸侯行列。在偶然的相遇之后,张良看到刘邦身上那在时代中不可多得的优点,于风云变幻中坚决地选择他加以追随。
于是,才有了刘邦一路向西,以亭长身份叩响帝国都城大门的传奇;
于是,才有了鸿门宴上,那响彻千古的酒盏和铜剑撞击的声音;
于是,才有了中原对峙后,以鸿沟划分楚河汉界的那幅地图;
于是,才有了乌江畔凄苦的西风中,楚霸王项羽脖颈中喷洒出的不甘热血……
在如此跌宕起伏的大剧中,张良始终扮演着刘邦身边的师长和朋友,也扮演着汉军战略的策划者角色。他为此而苦心孤诣,为此而彻夜不眠,为此而乐在其中。
张良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并非在为刘邦策划,他在为天下策划未来。
天下,不是秦的天下,也不应该是项羽的天下。
天下,应当是更好的天下。
比起其他所有人,出身于农民的刘邦,才应该是百姓最好的归宿——即使他成为皇帝后,同样无法抗拒巨大权力的诱惑和操纵。
只因如此,张良从一开始就放下身段,去忍耐刘邦身上种种缺点:无礼、好色、贪婪……并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影响和改变这个人。
也只因如此,张良可以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去为刘邦贡献各种奇正之术,纵然这些策略运作起来时并不会蒙上闪闪发光的道义光辉,
但张良更希望看到的是其改变天下的结果。
所谓谋圣,并非张良本心,但为了天下,他不做谋圣,谁又可以?
是韩信吗?他兵法过人,野心勃勃,但却太多看重权力和地位,或许,他的少年时期失去的太多太多。
是萧何吗?他忠诚正直,不离不弃,但却太看重原则和职责,甚至忘记了那是一个唯有信赖和依靠刘邦才能有所改变的时代。
是陈平吗?他智力超群,反应机敏,但却太看重身外之物,“谋”字当然不足赞美陈平的才华,但“圣洁”的“圣”字,又并非他所能
担当得起。
“谋圣”,只有张良一个。
张良自幼慕道,道法自然,道来自永远的空。
在张良看来,人生一切,终归会化为虚妄,永恒不灭的,在于人于努力过程中焕发的理念和精神。所以,他不贪恋计谋实现带来的满
足和愉悦,也不喜爱策划成功带来的功名利禄,金钱、采邑、名爵,对于张良来说,这一切犹如浮云。
当天下需要我来时,我来了,我参与了,我做到了,问心无愧,俯仰天地,战场胜负让后人评说。
当世间不再需要我时,我走了,挥一挥衣袖,不愿带走任何风采,自由自在,无牵无挂,政坛游戏让玩家继续。
这才是最真实的张良。
他是谋臣,更是圣人。
他懂得用来攻击对手的奇正计策,因此识时务,是为俊杰;他更懂得用来保护自己的藏露之道,因此知进退,是为高人。看泱泱中华历
史五千载,如张良这样,利用一己之力,对开国君主影响如此深远,对天下统一进程推动如此之大,而结局如此飘逸安然者,又有几人呢?即使从这个角度来看,后世人也不能不敬服张良、向往张良。就
让我们打开本书,走向历史,认识这位手无缚鸡之力却能教导天子的帝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