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国武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疫之战。
为全面、真实记录这场武汉抗疫的人民战争,疫情期间,作者纪红建在中国作协的统一部署下,逆行武汉采访35天,深入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医院,街道、社区、小区、企业、隔离点、派出所、警务室等场所,采访本地及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患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保洁员、超市工作人员等共200余人,挖掘真实的抗疫细节,收集武汉方方面面的抗疫故事。
本书记录武汉从无序到有序、从紧张到从容、从“封城”到“解封”的抗疫历程,为艰苦卓绝的武汉抗疫了一份历史底稿。全书以人民的视角,以贴近人民心声的情感为叙述的基调,用感情充沛的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呈现了人民战“疫”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克服一切困难,打赢大仗的决心、勇气和力量,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面貌、中国速度、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作品讴歌新时代,树立了新时代的人民英雄群像。
适读人群 :普通大众 1.真实、真切、真感动。作者疫情期间深入现场,35天马不停蹄采访200多位抗疫者,真切体会抗疫者的心灵世界,真实书写抗疫的感人故事。
2.全景式记录。记录武汉从无序到有序、从紧张到从容、从“封城”到“解封”的抗疫历程,为艰苦卓绝的武汉抗疫留下一份历史底稿。
3.采访扎实、全面、细致,用贴近人民情感的笔触,记录波澜壮阔的人民战“疫”场景。如方舱医院的建设、火神山及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医护人员救治病人、志愿者来回奔波、普通老百姓参与社区抗疫等。
4.树立了新时代的人民英雄群像。向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面貌、中国速度、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一
我是2020年2月26日上午11点17分从长沙南乘坐高铁G80次列车,踏上武汉之旅的。
12点35分,列车到达武汉。一踏上这片土地,我便感到寂静与冷清。武汉,这座常住人口逾1000万的九省通衢、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都市,这座我熟悉的、满脑子都是它繁华热闹景象的城市,此时异常冷清。店面几乎都关门歇业,街上的车辆极少,要么是公务车,要么是运送物资的车辆,或者是清洁消毒车;街头行人寥寥,口罩戴得严实,看不清面容和表情,行色匆匆。随后,我住进了一家叫“水神客舍”的宾馆。它位于洪山区,前临珞喻路,后有秀丽的东湖风景区,对面是武汉市科技会展中心,与湖滨花园酒店为邻。这里同样异常冷清,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似乎成了我唯一的陪伴。如此空旷、寂静的大武汉,令我思绪万千。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这只是武汉的一种表象,或者说是面对灾难时这座城市的一种自我保护。她的内心是温暖的,十分顽强,十分坚毅。这里有一片火热的场景,不分昼夜在上演——千里驰援的奔跑声,白衣战士匆忙往来病室的脚步声,社区工作者耐心安慰居民的话语声,治愈出院的患者走出医院时含着泪花的欢笑声……用心聆听,武汉的寂静被火热的沸腾淹没了。这是生命的沸腾,是全中国的力量在救助武汉时产生的冲破困境的巨响。
认识是循序渐进的。刚到武汉,我采写的重点是方舱医院和基层派出所,先后赴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武钢方舱医院、汉汽方舱医院,以及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的宝丰街派出所、宗关街派出所、汉中街派出所,江岸区分局的百步亭派出所,武昌区分局的中南路警务站等地,采访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志愿者、民警30余人。虽然我满怀热情和激情,把每一次采访都当成一次战斗,经常泪水浸湿了口罩,但事实上,最开始的采访只能说是瞎子摸象、管中窥豹,只捕捉到一个人物、一个故事或一个场景,或一个细节,远远构不成一个局部、一个方面——一是采访不够深入全面,二是这场战“疫”进程太快,甚至瞬息万变。记得采访完四家方舱医院后创作短文《生命之舱》时,我发现里面的患者在急剧减少,有的医院甚至快要清零休舱了。这种速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料想。
随后我意识到,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这场战“疫”,必须尽最大努力进一步深入“战斗”最前线,既要用历史和世界的眼光来看待它,也要用全面的、辩证的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它。于是,我继续深入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武汉市中心医院、协和医院、金银潭医院、第九医院、同济医院等医院,进一步采访武汉本地医护人员,以及来自上海、辽宁、湖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员。但还不够,因为这是一场人民的战“疫”,奋战在一线的不只是医护人员。于是,我又走进武汉的街道、社区、小区、企业、隔离点,采访这场战“疫”的更多参与者与见证者:患者、社区工作者、居民、教师、学生、司机、志愿者、个体户、保洁员、心理咨询师、进城务工人员等,当然包括不少党员、干部。不论是耄耋白发、毛头小伙,还是青壮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战“疫”者。特别是关闭离汉通道后小区封控管理,城中的900万武汉同胞众志成城,坚韧地对抗新冠病毒,书写着武汉这座城市的坚强,深深地震撼了我。这场战“疫”中,每一个武汉人、每一个援助武汉的参与者,以远超常人的毅力,与病毒进行顽强斗争,他们都是英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而在这场战“疫”中逝去的人们,无论是不幸感染的罹难者,还是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坚守者,都活在我们心中。同时,逝去的人们又以生命的代价唤起大家对生活和生命的重新审视!在武汉的35天里,我走访了200多个在一线奋战的“战士”,他们的职业和个性都各不相同,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这场战“疫”的亲历者、这场战“疫”的战斗者。
是的,武汉是寂静的、冷清的,也是火热的、沸腾的,更是坚韧的、刚强的、无私的、无畏的。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在这场严峻的战“疫”中,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的武汉人,不仅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看到了他们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武汉在这场与新冠病毒的遭遇战中,确实开局不利,损失惨重,失误连连,但它最终顽强而坚毅地挺起了脊梁。病毒躲在暗处,你看不见它,但是你能感受到它。在短暂的震惊和慌乱之后,武汉人民第一时间以简陋的武器就地构筑防线,与新冠病毒展开了惊天动地的殊死搏斗,以牺牲自我的精神控制了病毒的蔓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收治患者最早,重症比例高。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但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像钢铁战士一般,始终坚守一线,带领医院干部职工累计救治28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不少为重症、危重症患者。
2019年末,金银潭医院收治了7名发热患者。这7人的症状与此前张定宇了解的一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症状相似,那名患者当时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验证,感染了一种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派团队接诊这7人时,张定宇反复嘱咐务必做好二级防护,还要求出动专用负压救护车。“每名患者单独接送,一人一车,不要怕麻烦!”把患者陆续接入医院时已是深夜,张定宇的双腿止不住颤抖。他指导团队采集了7名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火速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检测。这不仅为中国抗疫提供了病原学方向,还为临床救治与疫苗研发争取了时间……
武汉的殊死抵抗为中国乃至世界抗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中方行动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他还说,中国采取了从源头上控制疫情的措施,“为全世界赢得了时间”,“中国不仅保护了本国人民,也保护了世界人民”。有外国驻华大使馆发文赞叹:“武汉人民挺过来了,对全球仍在与疫情苦战的人民是巨大鼓舞:疫情虽险,但并非不可战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