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中国画审美与文化

中国画审美与文化

定  价:58 元

        

  • 作者:戴旋 著
  • 出版时间:2017/12/1
  • ISBN:9787565038327
  • 出 版 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J212.01 
  • 页码:14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9
7
0
8
3
7
8
5
3
6
2
5
7
  中国画被称为三大国粹。何为国粹?它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起源于中国,并属于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作为传统文化的国画至今是深受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中国画是具有关学思想的艺术样式,有学者认为它源于老庄哲学之宇宙本体论。《老子〉书中所云“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朴,是自然之质(具常德);婴儿,是自然之体(是至柔);无极,是自然之性(无穷尽),其含义就是回归大自然怀抱。
  “本立道生”,国画中蕴含了丰富、深邃的“画道”。而文人画的兴起,又使国画别具一格,因为画家具有多方面文化素养。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赵孟頫曾言:“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清代石涛有“是竹是兰皆是道”之论。又如中国画兰草的程式化技法是“一撇,二交,三破”,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花鸟画中叶子的画法,讲求阴阳向背,也正合〈周易》中“一阴一阳谓之道”。山水画中多坡陀树木,主峰突兀,远山伏卧,而又水域汪洋,常给人清幽而荒寒萧索之意境,体现了虚空、寂灭之境。这也合文人禅道之境。“托物言志”属于花鸟科。郑思肖画兰不画根,无根即无家可归;朱耷画鸟皆白眼。乃预示白眼看人;徐渭的〈野葡萄图》正寓意人生失意、怀才不遏。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画理又奥妙无穷,而画法又充满了无穷的智慧。石涛云“无法乃至法”,有无相生,无中生有,生生不息。中国画博大精深,生机无穷。中国画既要讲究“形似”,更讲求“神似”。作画常常“写意”“写性”“写心”,状物乃是为了“寄情”。
  绘画的实质是表达出事物的内在本质——精、气、神,创造空灵的意境,创造情思畅想的艺术空间。以宁静致远的无我境界去通灵和体验人的自性之美,画品、人品往往和绘画纠合在一起。透过文化的法眼在绘画语言与审美体验的结合点上,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感受精微的笔墨语言,抒发源自内心或者超验的精神世界。
  《中国画审美与文化》在架构和体系以及论述过程中基本触及以上所述,索引材料较为丰富,论述中不乏新意,也不乏某些学术的创新。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