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软件开发实践》介绍了汽车行业中新的技术发展趋势、科研成果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着重说明了车辆电子组件架构、软件开发和测试,以及与系统审批相关的过程。
《汽车软件开发实践》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希望了解车辆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和年轻入职人员,为即将出现的行业技术更新做好知识准备和储备;已从业于汽车行业的专业人员,可根据各自所从事的工作和涉及的技术,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第1章汽车电子设备
11整车架构
12电子控制单元
13供电网络
14电气/电子架构
141电气/电子架构的功能要求
142电气/电子架构的实现技术
143电气/电子架构的拓扑结构
15电气/电子架构的设计过程
16数字总线系统
161总线协议
162总线拓扑
163数字总线系统——控制器局域网
164数字总线系统——FlexRay
165区域互连网络——LIN
166数字总线系统——面向媒体的系统传输总线MOST
167数字总线系统比较
168数字总线系统组合
169访问流程之间的差异
17传感器
171物理信号的转换
172传感器特征曲线
173采样率
174传感器分区
175传感器示例
176传感器接口说明
18执行器
181执行器接口说明
182执行器示例
19微控制器
110可编程电路设计
111硬件描述语言
112存储器
113电能
114摘要
115学习检查
1151供电网络
1152总线系统
1153传感器和执行器
1154控制单元
第2章车辆软件
21软件要求的一致性
22将功能映射到架构
23软件架构
24实时操作系统
241实时系统的要求
242实时系统的工作流程与状态
243实时系统的进程转换
244实时系统的时序安排
25诊断
251汽车技术中的诊断
252自我诊断:车载诊断
253车间诊断:场外诊断
254客户服务中的软件闪存刷写
255车辆生命周期中的软件刷写
26网络软件
261网络协议的实现
262通信和功能联网(连接性)
27功能软件
271控制单元的功能划分
272控制单元区域
273空调系统控制
274发动机系统控制
275转向控制
276车门控制
277分布式功能
28与安全相关的系统监控方案
281基于国际标准的要求
282系统功能限制与降级
283软件编程多样性
284电子设备中的冗余
285看门狗和三个层次概念
29跨越厂商的软件标准
291发展历史
292操作系统示例:OSEK/VDX
293分布式软件开发示例:ASAM-MDX
294系统架构示例:AUTOSAR
210摘要
211学习检查
2111架构
2112软件
2113实时操作系统
2114安全概念
2115标准
第3章汽车行业的软件开发
31技术现状
32要求和架构设计
321收集要求
322系统要求分析
323系统架构设计
324组件要求分析
325组件架构设计
33机械和硬件/电子
34软件开发
341软件要求分析
342软件设计
343功能软件开发
344安全性软件开发
345软件集成测试
346软件测试
35组件和系统的集成测试
351组件测试
352组件集成测试
353系统集成测试
354系统测试
36软件开发的一般流程
361质量保证
362功能安全
363项目管理
364风险管理
365供应商管理
366软件变更管理
367软件配置管理
368解决问题过程管理
369软件发布管理
37基于C语言的人工编码
38基于模型的开发
381电子组件模型
382控制电路模型
383软件模型
384基于模型的代码生成
385接口代码的生成
39开发工具
391安全分析
392控制单元软件的人工编码
393检查编码与编码准则
394基于模型的开发
395用于测试的开发工具
396用于通信的开发工具
397其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310平台软件的模块套件
311软件功能的运行时间分析
3111技术现状
3112影响计算时间的因素
3113测量方法要求
3114混合式计算时间分析
3115软件环境
3116对软件功能的分析考虑
3117软件代码运行时间的测量
3118最坏和最佳情况的静态分析
3119测量方法概述
312摘要
313学习检查
3131软件开发
3132编程
3133模块化
3134计算时间分析
第4章软件测试
41软件错误
411软件错误的原因
412由软件错误引起的损失
413著名案例
42软件测试的基础
421测试定义
422测试流程
423错误概念
424测试的目的
425软件代码的衡量尺度
426软件测试方法和策略
427测试活动成本
428其他术语和定义
43软件测试的特征空间
431测试级别
432测试准则
433测试方法和技术:黑箱测试
434测试方法和技术:白盒测试
435测试指标和软件测试限制
44汽车电子中的硬件在环
441发展历史
442测试自动化
45摘要156
46学习检查
461错误概念
462衡量代码
463测试方法
第5章过程建模
51软件开发过程
52瀑布模型
53V模型
54与应用相关的过程模型
541原型式模型
542进化式模型
543增量式模型
544并发式模型
545螺旋式模型
55传统开发流程概述
56传统过程模型的替代方案
561统一软件开发过程
562极限编程流程
563嵌入式系统的面向对象流程
57过程模型应用
58改进开发流程:成熟度
59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591CMMI中的成熟度级别
592流程应用范畴
593特定和一般性目标
594企业组织认证
510软件过程改进的能力和确定SPICE
5101参考和评估模型
5102过程维度
5103过程维度示例
5104成熟度维度和成熟度级别
5105成熟度维度示例
511SPICE的优缺点
512汽车工业SPICE
5121评估原则
5122评估过程
513功能安全性
5131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IEC 61508
5132安全完整性等级
5133时间失效率
5134危害和风险分析:危害分析
5135危害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
5136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评估
IEC 61508
5137道路车辆功能安全ISO 26262
514敏捷式开发方法
515成熟度级别和过程建模实践
516摘要
517学习检查
5171过程模型
5172成熟度模型
5173功能安全
第6章汽车工业软件的可变性
61示例:具有不同车窗控制的电子舒适性系统
62软件产品线的基础
621创建软件产品线
622使用软件产品线
63变异模型
631交叉树约束的特征模型
632带决定约束的决策模型
633带有约束的正交变异模型
64可变性实现机制
641注释式可变性实现机制
642组成式可变性实现机制
643变换式可变性实现机制
65对软件产品线实际应用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技术
651选择和使用变异模型
652选择和使用可变性实现机制
66其他软件产品线方案和技术
661纳入软件产品线开发的过程
662特征模型的专用注释
663多重软件产品线
664阶段性配置
67摘要
第7章总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