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策展人语、评论文章、自述、图版、艺术家简介五部分。书中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数十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并配有作品名称和尺寸等信息介绍;评论文章包括《侣山友水返璞归真——读叶建强山水画》《仰素中澄怀——观建强山水画有感》等文章。
多年来,深圳美术馆持续围绕“关注本土、关注当代”的学术定位,举办系列展览和学术活动行相关收藏、研究和推广交流,坚持高品质和创新性,并以此积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今年是特区建设40周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改革开放持续、稳步、深入的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中,加入文化欣赏、收藏、研究和创作的队伍中来,叶建强就是在中华文化复兴程中,自深圳本土的场域里成长起来的艺术创作者。他20世纪90年代前期来到深圳,初任职于电视台,后转型参与创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台,作为文化产业的参与者、践行者和深圳特区的建设者,叶建强是深受深圳改革开放这一方热土滋养的艺术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艺术创作具有标本性的价值。
叶建强经过学践后,选择致力于中国山水画艺术创作,入央美研修,又得丘挺教授传入临写传统国画,勤于创作,其作品自出机杼,纵横捭阖,随性赋彩;运传统笔墨,皴擦点染,或描绘行走过的山川河流,或表达瞬时的心境意趣,其创作朴拙有生趣,富有充沛的情感。叶建强的创作源自他对生命的热爱,是这种来自生命底层的能量,支撑起他学作的方方面面。他的创作,是对真实生命体验的诗意记录。在他的创作里,闪烁着旖旎的生命波澜。其中,有在日常工作生活游历中积累的吉光片羽的追忆,有他对故土风物的眷恋,有对景写生、随物赋形而出的寻常景象。这些画面,叶建强津津有味地一一描绘出来,因为浸润了他对生命诚挚的热爱,又格外具有感人的力量。
本书为展览“青山闲云——叶建强画展”的同名画册。宗炳尝谓“澄怀观道,卧游天下”,“往复清江”和“神驰五洲”两个部分的作品,呈现出叶建强以悠闲的心境享受艺术意趣的状态。而在“烟云万里”板块,艺术家构巨幅,是应大型当代室内展陈空间所作出的创作尝试。这几个部分,与“心与物游”板块的自在书写一起,构建起艺术家对于与生命感知的丰盛空间。正如苏子之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澄怀味象,怡然自得,此为展览主题“青山闲云”的旨趣所在。
我们期待艺术家的求索之路带给我们更多惊喜,而您在其中得到美的憬悟与享受。
深圳美术馆
在多样性文化中,传统中国画的专业门槛,以致出现了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世纪以来影响中国绘画主流发展的文人画。所谓的门槛,是指没有经过像西方那样的系统而科学的基础训练;可是,中国文人画的专业门槛是文、文人,是一种非技术性的门槛,这好像又是很高的。文人画的系统有其特殊的内涵,就专业基础而言,文人画首先在于文和文人而成其为文人画。这是与过去的科举制度和文官系统相应的一种绘画方式,类似的还有书法。20世纪以后,中国画的发展改弦易辙入西方绘画专业基础的轨道,相应的是现代美术教育中的系统而科学的专业训练,素描、速写、色彩、透视等一应俱全。然而,在中国,还是残留些血脉中的传承,依然于旧有的方式内表现出中国书画传承的藕断丝连。
当代中国画发展中的个案可以说是各不相同。叶建强君因为45岁时为家中长辈准备生日礼物而画了一筐寿桃,以瑞桃献寿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方式,画好画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重要的是属于自己的。由此,他开启了自己的笔墨生活,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显然,此前他在深圳文博会的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个春秋,参与策划实百场的各类美术展览,并有机会与众多名家交流,耳濡目染,长年累积,应该是积淀“专业”基础的另外一种方式。无疑,他没有像今天这样去刻意学仿,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去追求、完善,他只是在经历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像古代的文人那样。润物细无声是中国书画传承的一种特有方式,而这之中基因的作用只要通过适当的激发,就有可能成全一个专业的方向。庚子年建强君邀我赏其所画,观后有感如次:
兴之所至——写画乃“遣兴”而已,这是中国文人绘画的特点。遣兴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并利的追逐,像郑板桥那样,做县令画竹而能闻民间疾苦声。至于像王冕那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更是一种境界。如今时过境迂,绘画的专业目的明确,遣兴也在现代化的速度中被“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建强所画既有案头的古今涉猎,又有周边的游历所获,山水花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或许建强的起始阶段是很珍贵的,因为这个年龄中的天真,会在指指点点中稍纵即逝,那么,建强现在的状况如果能保持始初
随笔挥写——文人画的写,是即兴,偶遇,不期而至。建强的随笔挥写在过去是一种非专业的状态,葆有那种的清新。因此,他的山水结构往往有一种随意性,是不受控制的那种随意性,这也是一种的状态,像云卷云舒一样。后来,他慢慢入到专业的学像是有了规矩,也成了方圆,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随意性,这可能是还没有去的表现。那么,去又何妨?中国画的围城里面已经是人满为患,少他一个不为少,多他一个却不见多。中国画中“写”的保持正在于即兴和随笔。
雅拙不计——建强的作品中有雅有拙。雅是一种天性的流淌,拙则是一种自然的泄露。中国书画是一种文人的雅物,其雅既陶冶性情,又标识自我。在他具有指向性的山水写生中,似乎都在努力表现一种雅的趣味,不管是清江,还是红树林;不管是浮光掠影,还是笔墨相对;不管是水墨,还是淡设色。其雅中有拙的表现,这同样是需要珍视的艺术气质。建强画中的拙应该是那种生,而不是熟中的刻意。如果既能随笔挥写,又能雅拙不计,那又是一种境界。
笔墨情生——建强的笔墨谈不上老到,也谈不上纯熟,属于一行时的磨合。中国画的笔墨很重要,既要练,又要悟,而在当今却有着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笔墨的技术性的表现,往往是教育的结果,大多数画家都是如此;另一方面是情感性的表现,随笔挥写,雅拙不计,这既是天性,又是积淀,少数画家能够悟出此种三昧。建强的画有着情感性的表现,尤其是画那与他情感关联的地属鄂西南武陵山脉中的清江,清澄而寂静。
显然,建强正在努力改变以往,在往专业的方向努力,当然,他的画已经表现出了一些专业方底以及规矩方圆。而这之中他临摹古人应该是一种导向,从临摹的作品来看,他的悟性已经表现出了此生与笔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