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采购的根本问题,是质量的形成具有不确定性;导致这种根本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现行质量价格关系的“不和谐性”,或者说价格机制存在缺陷。为了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达到保证和提升装备质量之目的,本书应用“和谐管理”理论,围绕合同就装备采购的质量价格关系,从哲学、本体、工具、应用等四个层面开展了系统研究。重点研究了激励性质量价格关系的规则设计——基于显性质量成本/智力成本的有限激励价格模式下的里程碑付款机制,即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装备采购价格对质量影响的激励机制。
本书既可作为装备机关、装备研究院所、军事代表的参考书,又可作为装备研制、生产、使用部门的参考书,还可作为各类装备采购培训班、研讨班的参考书。
《装备采购质量价格关系研究》一书应用“和谐管理”理论,围绕合同就装备采购的质量价格关系,从哲学、本体、工具、应用等四个层面开展了系统研究。 全书共分为:质量价格关系研究的实践基础、质量价格关系研究的经济门类学科基础等五章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立足装备采购实践,进行装备采购理论的创新。因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先导”,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早就明确指出的。
实际上,自2002年12月以来,我们立足装备采购一线实践,一直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讨,截止到2009年1月撰写并出版了一套《装备采购丛书》(共5本),涉及到技术、质量、经济、基础理论等内容。然而,在近两年的装备型号论证研究、具体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对“质量价格关系”在装备采购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以,针对质量价格关系做了进一步深化研究,并作为该套丛书的第六本来出版。这既是理论研究的持续发展,也是对以往研究的补充和完善。本书与前五本书的关系是:①引用原来的内容作为研究基础和起点,比如“合约化质量概念”、“质量成本显性与隐性构成”等;②在原来内容上做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比如“微观经济学的市场机制”、“信息经济学的博弈分析”、“质量形成的不确定性”、“质价关系的不和谐性”等。
第一章 质量价格关系研究的实践基础
1.1 装备采购存在的根本问题——装备质量形成的不确定性
1.1.1 基于人机结合层面的分析
1.1.2 基于过程管理层面的分析
1.2 导致根本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质量价格关系的不和谐性
1.2.1 装备/备件配套与采购经费的不和谐性
1.2.2 装备定价与持续改进的不和谐性
1.2.3 付款方式与质量属性的不和谐性
1.2.4 采购费与全寿命费用的不和谐性
1.2.5 无形价值与成本构成的不和谐性
1.3 研究内容的确定
1.3.1 建立激励性质量价格关系
1.3.2 研究视角的定位
1.3.3 研究内容在装备采购理论总体中的位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质量价格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和谐管理理论的运行原理
2.2 和谐主题的确立——合约化质量管理
2.2.1 装备采购组织战略的确定
2.2.2 装备采购结果的本质
2.2.3 装备采购的实现形式
2.2.4 装备采购中委托方的可用资源
2.2.5 装备采购和谐主题的确定
2.3 装备采购和谐机制的实现思路
2.3.1 自主演化规则的实现目标
2.3.2 优化设计规则的实现途径
2.3.3 和谐机制构建的总体思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质量价格关系研究的经济门类学科基础
3.1 经济学的演变历程、体系构成、关键点变化
3.1.1 经济学的演变历程
3.1.2 经济学的体系构成
3.1.3 经济学的关键点变化
3.2 经济学科的要义分析
3.2.1 微观经济学要义分析
3.2.2 信息经济学要义分析
3.2.3 国防经济学要义分析
3.2.4 法经济学等要义分析
3.3 经济学科与装备采购质量价格关系之间的总体相关性
3.3.1 微观经济学的相关性
3.3.2 信息经济学的相关性
3.3.3 经济门类学科的总体相关性
3.3.4 学科基础与实践基础、理论基础、激励机制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激励性质量价格关系的规则设计
4.1 现行装备定价成本的构成分析
4.2 装备质量成本的显性与隐性构成
4.2.1 质量成本与质量成本管理
4.2.2 质量成本的显性与隐性构成
4.2.3 质量成本信息的来源及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4.2.4 合约化质量的直接激励作用
4.3 装备智力成本的构成
4.3.1 智力资本的概念与特征
4.3.2 智力资本的构成以及构成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4.3.3 智力资本测量与评估的现状
4.3.4 装备智力资本的构成初探
4.4 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理分析
4.4.1 只有产权才能保护知识型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观点
4.4.2 只有产权才能保护基本的生存权利——人类生存的伦理意义
4.4.3 保护知识产权对普通人比对特殊人更重要
4.4.4 社会越发展、产权越脆弱、保护产权越重要
4.5 基于显性质量成本/智力成本的有限激励价格模式
4.5.1 成本加成中定价成本的构成P’0:P’1+P2
4.5.2 成本加成中“成”的确定
4.5.3 有限激励价格模式与现行成本加成价格模式的比较
4.6 有限激励价格模式下里程碑付款机制——价格对质量影响的激励机制
4.6.1 里程碑内涵的确定
4.6.2 里程碑付款节点的确定
4.6.3 激励机制的构建
4.7 所构建的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4.7.1 与“和谐管理理论”的一致性
4.7.2 能削弱质价关系不和谐性
4.7.3 能降低质量形成的不确定性
4.7.4 反映了装备采购实践特点、体现了理论基础和学科基础
4.7.5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果的总体说明
5.2 创新点的说明
5.2.1 分析了装备质量形成的不确定性和质量价格关系的不和谐性
5.2.2 确立了装备采购的和谐主题、“自主演化”与“优化设计”的实现途径
5.2.3 研究了经济门类学科对装备采购理论支撑的相关性
5.2.4 构建了装备采购价格对质量影响的激励机制——装备采购和谐机制
5.3 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应用性说明
5.4 继续研究的方向
5.4.1 装备采购的弥补机制
5.4.2 装备采购的竞争机制
致谢
1.市场契约、要素市场的企业契约、产品市场的交易契约
科斯企业理论的重点是解释在市场机制起作用的条件下,为什么还存在着企业。科斯的发现是,在真实世界里的市场机制并不免费,交易费用为正;而“企业”组织正由于节约交易费用而存在。企业能够节约交易费用,是因为“在企业内,市场交易被取消”,组合在企业内的各生产要素,不必彼此签订一系列买卖合约,原来用于签订和执行这些市场合约的费用,因此被节约了。所以,科斯说,“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科斯,1937)。不过,企业可不是以一个非市场的合约替代了市场价格机制,在科斯看来,企业内部的“命令”和“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无非是“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的结果。“通过契约,生产要素为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意在一定的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契约的本质在于它限定了企业家的权利范围。只有在限定的范围内,他才能指挥其他生产要素”(科斯,1937)。这就是说,企业不过是以一个市场契约——市场的企业合约——替代了一系列市场契约而已[24]。确切地说是“要素市场的企业契约”替代了“产品市场的交易契约”,由投入企业的各生产要素及其所有者“同意”而订立,其本质正在于界定企业家权威的由来和范围。换句话说,企业家在企业内的权威、命令和计划等这一切骤然看来“反自由市场交易”的东西,本身就是由另一类市场契约——市场的企业契约——授予并限定的。这是企业家权威不同于帝王权威、农奴主权威和中央计划当局权威的地方。结论是,企业以一个市场的企业契约替代了市场的价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