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珍妮,一位颇具天赋的音乐家,在伦敦“七七”地铁爆炸案中丧生。突如其来的生死离别让母亲朱莉的生活失去了生机与期待。朱莉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思绪、情感诉诸笔端,真实、真情的文字让这本书有了令人手不释卷的魔力,也引发读者思考着生活的元素——爱、死亡、信仰、亲情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没有理由的爱所替代:对女儿的慈爱、对亲友的关爱、对社会的博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和每个母亲一样,作者也经历了不去相信、不敢相信、不想相信再到不得不相信的心路历程。但和其他的母亲不一样的是,作者用她自己的方式将情感宣泄,她要将珍妮美好珍贵的一面留住,葬礼并不是一个草草的结束,而是一个希望的开始。她还记得欠女儿风光的婚礼,为此她精心挑选了礼服,甚至在葬礼上加入了婚礼的元素。她放弃了程式化的葬礼程序,甚至一段音乐、一首小诗都反复挑选。这是一个固执的母亲,她完全可以将葬礼交给他人准备,但是母亲的神圣职责让她选择了亲历亲为。这是一种崇高的固执,固执得有些可爱,但同时也让人心酸。
虽然故事并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甚至我们可以从开头猜测到结尾,但它仍然有令人手不释卷的魔力。当一个痛苦却坚强、迷惘却执著的母亲向你敞开心扉时,没有人不被她的坦诚所感染、为她的遭遇而欷歔、因她的情愫而共鸣。
受邀写序,我心中十分忐忑。虽然在翻译中逐字逐句斟酌,近距离地感受着作者的心灵,但这超越一切的爱仍让我难以用语言表达。我只能引用平凡的一句话结束:爱让世界转动。
唯有心中有爱,世界才能大同。
朱莉·尼克尔森,教会牧师,与丈夫格雷格生活在英国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尔。2005年7月7日,她的女儿珍妮在伦敦地铁爆炸案中丧生,朱莉的生活因此遭遇重大挫折。八个月后,她辞职牧师职位,现为一青年艺术家项目工作。
第1天 珍妮不见了
第2天 寻找
第3~4天 珍妮被正式报告失踪
第5~9天 珍妮遗体被找到
第10天 每个人都彼此需要,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第11~12天 每部经典戏剧通常都以女主人公的死亡而落幕
第13~17天 交响诗
第18~19天 无辜者的伤害
第20~39天 葬礼筹备
第40~42天 葬礼